社心考试资料(改)

社心考试资料(改)

ID:5933559

大小:55.50 KB

页数:11页

时间:2017-12-29

社心考试资料(改)_第1页
社心考试资料(改)_第2页
社心考试资料(改)_第3页
社心考试资料(改)_第4页
社心考试资料(改)_第5页
资源描述:

《社心考试资料(改)》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社会心理学复习提纲一、名词解释1、从众改变个体的观念或行为,使之与群体的标准相一致的一种倾向性。因为真实或者想象的他人的影响而改变自己的行为。2、可获得性启发一种心理捷径,亦是指根据一件事进入脑海的容易程度来做出判断的心理策略。许多时候,这样做会得到正确答案,但如果当某类现象或事件的实际发生频率不变时,有一些带偏向的因素就会提高或降低其可得性。3、晕轮效应假设喜欢的人有很多好的品质。人们倾向于对他人形成一致的、评价性的印象。4、图式图式,是有关某个概念的有组织的认知结构。图式可以是有关特定的人物、

2、社会角色、群体或者是一般的事件。5、归因的折扣原则如果有多种可能原因存在的话,我们不会轻易地把结果归因于任一特定原因。特定原因产生特定结果的作用将会由于其他可能的原因而削弱。6、虚假一致性效应夸大自我行为和观点的典型性的倾向被称为虚假一致。7、框架效应人们对一个被择方案或风险方案的二择一决策,会受到语言表述方式的影响,这种由于描述方式的改变而导致选择偏好发生改变的现象称之为框架效应。8、刻板印象指人们对某个事物或群体形成的一种概括而固定的看法,并把这种看法推而广之,为这个事物或群体都具有该特征,而

3、忽略了个体差异。刻板印象以许多形式影响着人们后继的信息加工。9、社会化、基本社会化社会化是个体通过与社会交互作用,适应并吸收社会的文化,形成一定社会所认可的心理—行为模式,成为一个合格的社会成员的过程。基本社会化:个体在童年期的社会化。10、社会比较将自己的能力、观点或情感与他人的进行比较。1111、宽大效应积极性偏差,也称慈悲效应,即知觉者表达积极肯定的评价往往多于消极否定的评价。这种倾向又称为宽大效应。12、去个性化(去个体化)在群体的、匿名的情境下,人们对自身的行为与感受失去责任感,导致冲动

4、行为和偏差行为的增加。13、自我每个独特的个人生理和心理特征的总和。自我概念:自我的内容,换言之,就是我们对于“自己是谁”这个问题的了解。或者就是个体对自己独特属性和特质的知觉。14、代表性启发、可得性启发、锚定与调整启发代表性策略是指选择一个以刺激与图式的相似性为根据的图式。即人们根据一事物与某典型事物的相似程度加以归类。一种心理捷径,亦是指根据一件事进入脑海的容易程度来做出判断的心理策略。锚定与调整策略:人们选择参考值做出估计,然后上下调整以得出结论。在社会知觉中,我们常用到的“锚”是自我。1

5、5、首因效应、当事人与旁观者偏差由于第一印象导致的,总体印象形成上,最初获得的信息比后来获得的信息影响更大的现象称为首因效应。观察他人行为时,我们倾向于把行为归因于其内在特质;但对我们自己的行为却倾向于用情境因素作为解释。16、社会助长与社会懈怠社会助长(社会促进):在有他人在场时,人们可能比独自一个人的情况下表现更好。社会懈怠(社会惰化):当个人对集体的贡献不能够被单独评估时,个体常常会比单独一个人完成工作时努力程度小些。17、脚本指最为常见的图式,,是一段时间内按一定顺序呈现的行为序列。换言之

6、,除了对人所持的想法之外,我们对某些情境常会抱有一些预设的想法——剧本。18、启动效应最近的经验提高了某个图式特征或概念的可提取性的过程。11二、问答[1]社会心理学诞生的年份与标志事件。1908年,英国心理学家麦独孤和美国社会学家罗斯分别出版了以《社会心理学》命名的专著,这标志着社会心理学已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2]第一个社会心理学的实验研究F·H奥尔波特进行了“社会促进”的实验。[3]霍兰德认为社会心理学的历史按顺序可划分为哪三个阶段?1、社会心理学孕育阶段特点:根据哲学思辨及社会准则来认识社

7、会行为。2、形成阶段特点:在观察的基础上,对人类心理和行为方式进行客观的描述和分析。达尔文的进化论,奥地利精神分析学派,德国的民族心理学等。3、确立时期20世纪20年代起,社会心理学开始走进确立时期,所谓社会分析阶段,其具体特征是:从描述转为实证,从定性转为定量,从理论转变为应用,从大群体分析转变为小群体研究,从普遍论转化为特殊论。[4]印象形成整合有那几种加工模式1、平均原则该模式认为,有些知觉者是通过把所有单个品质评估的值平均起来形成一个总的印象的。在平均模式中,所追加的新信息其效用要取决于它

8、比己有的印象更好一些,还是更坏一些。2、加法模式(累加模式)累加模式认为,知觉者形成一个对他人的整体印象是把所有单个品质的评估值相加而得到的。3、加权平均模式按照该模式,知觉者在形成印象时,平均了单个品质的评估值,但是他们给予某些品质更多的权重,再加以平均。对每一个品质乘上它的权重,再加以平均。4、一致性在判断一个人的时候,人们总是趋向于把他作为协调一致来观察,尤其是在估价这个人的时候。甚至当关于某个的信息资料自相矛盾时,人们也极力消除或减少这种冲突,把对方看成是多种特性一致的人。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