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地平线上 导学案

西地平线上 导学案

ID:5933594

大小:136.00 KB

页数:12页

时间:2017-12-29

西地平线上 导学案_第1页
西地平线上 导学案_第2页
西地平线上 导学案_第3页
西地平线上 导学案_第4页
西地平线上 导学案_第5页
资源描述:

《西地平线上 导学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西地平线上一、【新情境·激趣入题】“一花一石如有意,不语不笑自留人。” 大自然始终向人类敞开着爱与美的情怀。无论是日出云霞,月涌江流,还是,莺歌燕舞,鸟语花香,都在大自然生生不息的运动中给人以极大的审美享受。那“杏花春雨江南”般的优美, “骏马西风冀北”的壮美,古往今来,让多少人陶醉和徜徉其中。庄子说:“天地有大美而不言”,意思是说天地之间的雄伟风景是很难说出来或诉诸文字的,其实不然。古有唐代大诗人王维以一句极简练的“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就概括了雄伟的大漠落日风光,那么现在又有一位作家,他用他那极富古典精神和理想主义色彩的笔调,再次为我们阐释了一下天

2、地间的大美—《西地平线上》的落日。 今天,就让我们和作者高建群一起,走进西部,去领略西地平线上的落日之壮美!   二、【新知识·导学探究】【新知导学】1、走近作者:高建群,新时期重要的西部小说家,国家一级作家、陕西省作协副主席。代表作有中篇小说《遥远的白房子》、《雕像》、《大顺店》等19部,长篇小说《最后一个匈奴》、《六六镇》、《古道天机》、《愁容骑士》、《白房子》5部,散文集《新千字散文》、《东方金蔷薇》《匈奴和匈奴以外》、《我在北方收割思想》、《穿越绝地》、《惊鸿一瞥》、《西地平线》、《胡马北风大漠传》等8部。其中,长篇小说《最后一个匈奴》产生重要影

3、响,被称为陕北史诗、新时期长篇小说创作的重要收获。作者新近出版的《胡马北风大漠传》,亦被认为是一部重要著作。批评家认为,高建群的创作,具有古典精神和史诗风格,是中国文坛罕见的一位具有崇高感和理想主义色彩的写作者。 2、给加点字注音震撼(1)轮廓(2)停滞(3)诳语(4)垭口(5)泥淖(6)酝酿(7)惊世骇俗(8)安谧(9)喷薄(10)弥漫(11)攫取(12)胭脂(13)雾霭(14)瘴气(15)混沌(16)3、词语辨析①停止停滞(17)②独特奇特(18)参考答案:(1)hàn  (2)kuò  (3)zhì (4)kuáng(5)yā(6)nào    (

4、7)yùnniàng  (8)hài(9)mi    (10)bao (11)mí(12)jué   (13)yānzhi  (13)chàn (14)ǎi  (15)zhāng(16)hùndùn (17)停止表示行为、动作终止;停滞侧重指一时受阻,不能顺利发展。(18)独特指独有的、特别的,侧重于独有;奇特,跟寻常的不一样,奇怪而特别,侧重于不寻常。【问题探究】(1)文章第一段说“中亚细亚独特的地貌,奇伟的风光,每每令我惊骇,叫我明白了‘世间有大美’这句话,决不是偶然而发的诳语”,这句话在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分析“惊骇”,指“奇伟的风光”使作者内心感

5、到震惊。“大美”,指后文提到的三次落日的自然之美,西部的人文风情(人物风情、历史传说)之美,和文中提到的与罗曼·罗兰、成吉思汗等历史名人有关的英雄之美。这几种“美”,构成了文章的阔大、厚重,呈现出一种世间的“大美”。这句话表达了作者对中亚细亚独特奇丽的美景的赞美之情,为下文写落日美景做铺垫。(2)  找出三次落日的背景和特征以及作者的感受 ,并从写作手法来品味三次落日。分析第一次:定西高原 苍茫的远方  弧状的群山之颠、左公柳         柔和  美丽  安谧——动感——慈爱         “惊呆”  “恍若一场梦境” 第二次:罗布淖尔荒原    

6、     血红  辉煌         “像在画中”  “死亡原来也可以是一件充满庄严和尊严的事情” 第三次:阿勒泰草原         火烧云:灿烂  热烈  夸张         “我多么卑微呀” “我多么平庸呀” 写作手法:第一次:比喻,突出落日之大、圆。               拟人,将落日人格化。  第二次:对比。荒原的景色——冰冷的太阳——血红的落日                     突出落日的辉煌、鲜艳               渲染。在欣赏落日的过程中播放《泰坦尼克号》,体会悲壮的氛围。   第三次:侧面烘托。用火烧云来表现落

7、日的灿烂。 (3)两次写到《泰坦尼克号》音乐,为什么之前作者只感到“梦幻般的死亡感觉”,之后“突然掉下泪来”,感到“死亡是一件充满庄严和尊严的事情”?分析:《泰坦尼克号》演绎的是一个荡气回肠的悲剧式的爱情故事,令人感伤又觉得非常悲壮。之前的落日,给作者苍白荒凉之感,一切都充满了死寂,加上荒凉寸草不生的罗布泊,作者在这样的环境下,心情是低沉的,因而只感到“死亡的感觉”。而后来的落日突然变得血红,以至每个人的脸上都泛着红光,整个场景的基调是红色的,那是已干涸生命的复燃,是一种活力的体现,即将消失,仍不无庄严与尊严之感,让人肃然起敬。尤其在这种恶劣的环境下更显

8、得重要,至少给了作者精神上的鼓励。(4)罗曼•罗兰为什么对着太阳呼喊时热泪盈眶?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