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公好龙何秀华.doc

叶公好龙何秀华.doc

ID:59345830

大小:30.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20-10-31

叶公好龙何秀华.doc_第1页
叶公好龙何秀华.doc_第2页
叶公好龙何秀华.doc_第3页
叶公好龙何秀华.doc_第4页
叶公好龙何秀华.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叶公好龙何秀华.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叶公好龙》教学设计版本:北师大版五年级下册设计者:清华大学附属小学何秀华设计理念:趣为先——文言文年代久远、脱离口语环境,较之现代白话文艰涩难懂。所以,拉近孩子与文言的距离,激发其学文兴趣,尝尝文言的“鲜”当为首。读为主——古人作文提出“因声求气”之说,“声”指文句的音韵、节奏,“气”指文章所表达的精神、气势。由此可知朗读的重要性。教师必须树立“诵读第一”的观念。法为要——文言文是古代文化得以传承的载体,也是现代文化得以发展的本源。对于孩子而言,文言是母语的母语,不可规避。教孩子学文言文,必须授之以渔,而不是“喂”一篇会一篇。教材分析:洗练——首先,课

2、文是一篇文言文,用字精准省净是文言文共有的特点。寓理——其次,课文是一篇寓言,且选自刘向编撰的《新序》,“以著述当谏书”向帝王“言得失,陈法戒”是其目的,所以揭示“大义”是课文第二个特点。生动——最后,《新序》是一部类书性质的历史故事集,且对后世小说产生了深远影响,生动地讲人物在做什么是其特点。洗练和寓理,尤其生动,要三者兼顾本是悖论,但文章做到了,这便是我们应该在备课和教学中抓住的要点。学情分析:1.学生之前接触过古文,已经有了一定的阅读能力。2.学生之后将升入中学,用中学学习古文的方法接触到更深、更难的古文。教学目标:(依据清华附小高年段目标“起点高

3、”设计,避免以往语文教学目标“模模糊糊一大片”的弊病。)1.知识——积累文言之“言”:读准字音,理解字义,感受体裁特点等;2.习惯——养成批注的习惯;3.方法——掌握诵读方法:诵读是理解、诵读是发现、诵读是体验、诵读是思辨;4.能力——提高思辨的能力;5.情感——感受文言之“文”:寓意、文化现象。教学重、难点:诵读——读通、读好、读透;设计思路:一、走进文字——读通文言通,顺也,先正音;通,达也,再解义,站在读者角度诵读之。二、走进文学——读好文言好,从文章的作法和语言的结构方法看好在哪,站在作者角度诵读之。三、走进文化——读透文言活,明理后,多元思辨文

4、字背后的文化现象,站在社会文化角度诵读之。课前部分:谈笑文言初从文,三年不中;后习武,校场发一矢,中鼓吏,遂逐出;改学医,有所成,自撰一良方,服之,卒。——《杨一笑转》1.上课伊始,我们来分享一则文言。读一读,用大白话说说意思。2.如今我们要大费口舌解释的笑话,文言仅仅用了35个字。文言就是这么有趣,这么洗练。教学过程:引入:1.今天,我们将学习一则文言寓言故事,谈谈你对这一体裁的认识。(板书:文言寓言故事)预设:(1)文言——古人写的文章……(2)寓言——说道理……(3)故事——什么人物,做什么事……2.这则文言寓言故事的主人公是(板书:叶公),说的是

5、他(板书:好龙)一事。3.齐读课题。一、走进文字——读通文言(一)读文正音诵读是学文言文最古老、最传统,也是最现代、最先进的方法。接下来,我们走进文字,读通文言。1.通,顺也,必先读准字音。谁敢为天下先,第一个读?2.相机正音叶:古读shè牖:yǒu还:xuán夫:fú3.齐读课文,巩固字音。(二)读文解义通,亦达也。字音读准,还需要读懂字义。1.请你们浏览译文。2.现在我们来个有趣的师生对读,我读译文,你们读对应的原文,看看能否粗知大意。小结:读着读着就读懂了,可谓“诵读是理解”。看啊!我解释的话总比你们诵读的话多,文言文就是这般洗练。(板书:洗练)3

6、.“旧书不厌百回读”,尤其这样洗练的好文章,我们还要再次走进文字中诵读之,定能有所发现。(1)任选一句话读之——叶公子高好龙,钩以写龙,凿以写龙,屋室雕文以写龙。译文:叶公子高非常喜欢龙,家里用的东西上画着龙,屋子内外也都刻着龙。①三个字——“写”(课件:描红三个“写”字)你发现了什么?(板书:写,加注①,对应释义,写“画”于黑板下方。)原来随着时代的发展,约定俗成的字义有了古今差异。但,现代汉字和古代汉字有着割不断的渊源。你看,(课件显示:写生、描写)这不正是汉字生命的延续吗?②两个字——“钩”、“凿”(课件:描红两个字“钩”、“凿”)你又发现了什么?

7、译文中并没有对应的解释,你们猜猜这两个字的意思。查辞典也是读懂文言文的好方法——钩:衣服带钩凿:通"爵",古代饮酒的器具。原来,汉字字义不但有古今差异,还有意义消失的变化。③一个字——“文”(课件:描红一个字“文”)查辞典——“文”指“花纹”你还发现了什么?原来,古人认为语言凭借声音而存在,强调既有此音,即表此义。于是,“文”字就成了替代“纹”的临时工。多有趣的汉字!小结:如果说“诵读是理解”,我们还可以说“诵读是发现”。文言文就好比老祖宗留给我们的宝藏,诵读是钥匙,反复诵读才会有更多发现。(2)请你们再次诵读,看看还有什么新的发现。读有所悟,笔墨追录,

8、别忘了像老师一样写下注解。(3)学生自由诵读,并作注。(4)交流所注(含:闻:听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