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水利工程管理现状和对策

农村水利工程管理现状和对策

ID:5936393

大小:29.0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7-12-29

农村水利工程管理现状和对策_第1页
农村水利工程管理现状和对策_第2页
农村水利工程管理现状和对策_第3页
农村水利工程管理现状和对策_第4页
农村水利工程管理现状和对策_第5页
资源描述:

《农村水利工程管理现状和对策》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农村水利工程管理现状和对策  摘要:灌区水利工程管理是农田水利“最后一公里”。本文通过对灌区水利工程管理现状及原因分析,结合本地实际,提出相关应对的建议措施。关键词:灌区水利工程;管理;对策中图分类号:TV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引言2011年,中央、安徽省委出台关于水利改革发展的两个1号文件,新中国成立以来首次以中共中央名义召开了水利工作会议,给农田水利发展带来新的春天。为进一步了解和掌握当前农村水利工程建设管理的基本情况及存在的突出问题,为今后更好地服务灌区农业生产提供决策支持,本人对巢湖市沐集灌区水利工程建设管理现状进行了专项实地考研。通过调查,基

2、本掌握了目前灌区水利工程建设管理的基本情况,也发现一些值得引起重视的共性问题。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1、基本现状7沐集灌区位于巢湖市南部丘陵地带,座落于槐林镇,属北亚热带湿润气候区,气候特点是气候湿润温和,四季分明,光照充足,热量丰富,雨量充沛,无霜期长。据气象资料统计,年平均降水量996.0毫米,气温16℃,最热月为7月、月均温28.7℃,最冷月为元月、月均温2.7℃,全年无霜期247天,日照时数为2106小时。沐集电灌站工程始建于1958年,正式运行时间为1959年。灌区主干渠道9条,全长26.5千米,配套建筑物83座,受益面积1.57万亩。泵站系单

3、级单站,装机4台套,容量460千瓦,扬程22米,流量1.7米/秒,年均提水量330万方,取水水源为兆河。工程与设备总投资324.27万元,在册固定资产304.24万元。现有干部职工14人。2、存在主要问题近几年来,随着国家水利建设投资的不断加大,灌区水利建设取得了较大成绩,管理水平得到了快速提高,总体工程面貌发生了大幅度改观。但与当地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相比,水利的支撑作用和保障能力仍显不足,面上水利建设还存在不少问题,主要表现在:2.1水利基础设施薄弱7提水抗旱系统有待完善。灌区存在的主要问题有:骨干渠系淤塞严重,灌区配套不够完善;灌区村办泵站因陋就简,

4、设备严重老化;干渠渗漏、堤身塌方严重,支渠建筑物不配套,渠系水利用率低,不能满足当前群众生产生活需求。当家塘坝淤塞严重。灌区大部分塘坝存在年久失修、淤积严重、容积逐年变小、灌溉调蓄能力弱等问题,造成农田的灌溉保证率低,灌溉效益不能正常发挥。水土保持观念淡薄。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资源开发和项目建设日益增多,人类从事生产生活和人为活动更加频繁,在开发建设中乱挖滥弃、任意挖损和占压土地及植被的违法事件时有发生,保护和合理开发利用水土资源问题越来越突出。小型水利工程管理亟待加强。灌区内由乡镇或村级管理的水利工程因管理经费得不到落实,大多数工程存在设备老化、年

5、久失修等问题,甚至个别工程处于无人管理的状态。2.2工程管理不顺7管理机制体制不顺。镇、村投资建设的水工程虽然明确村组负责管理,但由于管理没明确到人、报酬没得到落实,导致管理单位形同虚设、工程无人管理的局面。乡镇虽设有水利站,但由于改革未完全到位,人员偏少,年龄结构不合理,在乡镇还要兼顾许多地方行政工作,加上管理投入严重不足,使得水工程管理缺乏监管,设施破坏严重,维修不及时。重建轻管现象严重。农田水利工程建成后没有专管机构,缺乏后期管护,责、权、利不明确,表面上“人人有份”,实际上“人人无责”,形成政府建成后管不了、群众使用又不管的局面,导致设备提前老化

6、,水利工程失修,利用率降低。灌区改造项目一次性建成后,部分群众仍把渠道的管护和设备维护依赖于政府,出现工程建好后无人管理,使用周期缩短等现象;当家塘因管理体制不顺、手段落后,导致工程效益不能正常发挥,形成管理死角。人为破坏现象增多。乡镇争取了项目或按照上级要求,挖沟排渠,兴修水利,但待检查验收后,部分群众把沟渠进行填复,开荒复垦;有的因沟渠不方便其进地作业,干脆把自己责任田路口沟渠填平;有的把秸秆等填入排水沟,出现了“年年挖沟,年年填平”的现象,严重影响了排涝;个别地方规划的生产路也被群众慢慢地侵占,影响了群众生产耕作。抗旱站变压器被盗事件连年发生,灌区

7、抗旱设施毁坏严重,甚至遭受到暴力性抢夺,出现了个别“空壳”泵站现象。水利建设意识淡薄。由于水利设施发挥效益具有季节性、不确定性,加之农村大量劳动力常年外出务工,致使进行大规模的农田水利建设的紧迫感不强。另外,乡镇每年搞农田水利基本建设需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因资金紧张也影响了乡镇的积极性,部分干部认为兴修水利的主体应是农民群众,“谁受益,谁投资”,政府只能是引导鼓励;而大多群众认为修水利是政府的事,与他们无关,特别是税费改革后,取消农民义务工,群众“力不出,工不出”,对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不管不问,乡村干部群众在挖沟修渠时因影响其个人利益而出现阻挡施工

8、的现象时有发生。2.3系统自身能力弱7技术力量不足。巢湖市是水利大市,防汛抗旱、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