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伤职工康复困境和出路.doc

工伤职工康复困境和出路.doc

ID:59394601

大小:49.00 KB

页数:7页

时间:2020-05-29

工伤职工康复困境和出路.doc_第1页
工伤职工康复困境和出路.doc_第2页
工伤职工康复困境和出路.doc_第3页
工伤职工康复困境和出路.doc_第4页
工伤职工康复困境和出路.doc_第5页
工伤职工康复困境和出路.doc_第6页
工伤职工康复困境和出路.doc_第7页
资源描述:

《工伤职工康复困境和出路.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工伤职工康复困境和出路2013年12月,北京义联劳动法援助与研究中心(以下简称“义联”)发布了《工伤职工的康复、再就业与社会融入调研报告》。义联组织的这次调研活动历时4个多月,通过走访、电话调研、查阅文献等方式,对工伤职工的康复、再就业和重新回归社会的情况,以及有关政策进行了全方位的了解。义联在调研中发现,我国工伤职工面临的境况并不乐观,相当一部分工伤劳动者因为工伤而陷入极度困难的境地,主要表现为:工伤赔付不到位导致医疗和康复难;真正受益于工伤康复政策的工伤职工,仅占非常小的比例;工伤职工就业困难,回归社

2、会状况不容乐观。2013年12月11日,义联举办了“工伤职工的康复、再就业与社会融入研讨会”。来自社会各界的工伤保险研究专家,结合自己的研究实践,探讨了工伤职工康复的困境与出路。完善法规政策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社会保险研究所工伤保险研究室主任张军,在研读了义联的调研报告后认为,这是第一次从基层职工的角度,来反映其对工伤康复感受的研究,比较好地反映了现状。工伤职工能够实现再就业、回归社会,是其最好的归宿,也是我国工伤保险政策的目标。但是,目前我国的法律还没有规定职业康复是企业必须承担的责任。参保人员的职业康

3、复还好处理,非参保人员的职业康复问题在法律上还没有依据。一些中小企业,也没有能力自行负担工伤职工的职业康复费用。义联的调研报告也佐证了张军的观点,报告显示,仅有22.6%的单位在劳动者受工伤之后支付了完全赔偿,11.8%的用人单位支付了部分的赔偿,而多达65.6%的单位则完全没有支付赔偿。工伤之后,许多劳动者的权益并没有得到很好的维护:大多数工伤职工没有得到他们应该得到的赔偿,其权益受到了很大的损害。用人单位赔偿的缺失,也为劳动者重新回归正常生活设下了阻碍。张军认为,我国现在的职业康复水平还比较低。比如,

4、有的职业康复机构只是让工伤职工拧一拧螺丝,或者用计算机练习一下打字。欧洲一些国家的职业康复,需要工伤职工有个人意愿和康复能力,他们是先有意愿后培养能力。而我国的做法正好相反,是先培养能力再去找工作,这就导致工伤职工不能找到理想的工作。张军认为最便捷的渠道,是让工伤职工回到原单位,但原单位怎么样才能接收工伤职工呢?这就需要政府给出优惠政策给予支持。由于工伤职工的工作能力与效率会低于其他员工,欧洲一些国家的做法是,从工伤保险基金中提取30%的“缺损费”,补偿给接收工伤职工的企业。义联的调研报告显示,劳动者在发

5、生工伤之后,与用人单位保持劳动关系的劳动者仅占18.9%,而78.9%的劳动者没有继续上一段的劳动关系。也就是说,在95名接受调查的职工中(93人回答,2人缺失),仅有17名在发生工伤以后仍然和单位保持劳动关系。对于这样的调研结果,张军比较认同,但她提醒道,5-10级伤残的工伤职工在与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关系时,可以得到一次性就业补助金和一次性工伤医疗补助金,其数额较大,一般有十几万元甚至几十万元。这对工伤职工的诱惑力很大,导致其为了眼前利益主动与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关系,而劳动关系一旦解除就不可能再享有工伤康复

6、服务,过高的补助金反而使工伤职工的长期利益得不到保障。张军建议,要通过制度设计让职工认识到,后续的利益更大,不要轻易与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关系。《劳动合同法》第42条第2款规定,当职工全部丧失或部分丧失劳动能力时,企业不可以解除与工伤职工的劳动合同。原中华全国总工会法律工作部副巡视员关彬枫认为,由于中小企业的负担过重,各种费用加起来要达到工资总额的40%左右,使得中小企业没有能力做好劳动保护方面的工作。因此,建议政府考虑出台相关政策,对中小企业进行减负,使其有能力去做工伤保险相关方面的工作,这也是为了能让工伤

7、职工更好地分享社会进步的成果。细化标准措施义联的调研报告显示,工伤康复政策的实施力度仍然不足,仅有少部分人听说过或者看到他人接受过,真正自己接受工伤康复的职工少之又少,而大部分工伤职工从来没有听说过工伤康复政策。张军介绍,目前我国的工伤康复工作还处在试点阶段,尚未完全放开。目前的法律还没有针对工伤康复期作出专门规定,现在只是在“停工留薪期"内进行工伤康复,而早期工伤康复如何介入,还处于探索阶段。针对个别工伤职工在工伤康复机构“赖床不走”的现象,北京市律师协会劳动法律委员会秘书长马照辉建议,可以考虑建立劳动

8、标准法。我国目前没有制定各个岗位的工伤康复身体标准,反而导致出现“标准过高”的现象。因此,可以结合医务部门的建议,建立一些岗位的工伤康复身体标准,以防止可能出现的纠纷。中央财经大学法学院讲师李海明认为,目前过多地强调把工伤保险待遇与工伤康复相衔接的做法值得商榷,其实将两者区分清楚可能更容易处理一些。工伤保险待遇给多少就是多少,而职业康复可以对事不对人,量化为具体达到什么样的康复标准和培训效果。工伤职工面临的另外一个问题,就是如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