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编写利用导学案.doc

如何编写利用导学案.doc

ID:59395241

大小:52.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20-05-29

如何编写利用导学案.doc_第1页
如何编写利用导学案.doc_第2页
如何编写利用导学案.doc_第3页
资源描述:

《如何编写利用导学案.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如何编写和使用导学案导学案是教师有效组织课堂教学的一大抓手,是教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实施方案。为了提高导学案的编写质量,充分发挥导学案的导学作用,有效提高课堂效率,下面就如何编写和使用导学案,谈一点个人的看法。一、导学案的编写原则导学案的编写必须遵循以下几个基本原则:1、自主性原则导学案是引导学生学习的,因此,导学案的编写,首先要考虑到学生的学习情况,要能够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自觉性,必须尊重学生,要留给学生学习的时间,让学生自主发展,成为学习的主人,使导学案真正发挥引导学生学习的作用。2、探究性原则:使用导学案的目的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导学

2、案的编写要有利于学生进行探究学习,从而激发学生思维,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因此,导学案要力求做到“知识问题化,问题层次化,层次简明化”。3、层次性原则编写导学案,教师首先要考虑把章节内容变成问题,然后把问题按照一定层次分门别类。所设问题一般可分为三级:(1)识记(A级),要求学生在课内5—10分钟时间必须解决。由学生自主独立完成;(2)理解(B级):要求学生能把新知识与原有知识和生活实际挂钩、融会贯通,由学生合作学习完成;(3)应用(C级):要求学生能把知识、经验和社会以及最新科研成果联系起来,在教师点拨下,学生完成。在编写导学案过程中,教师要

3、坚决避免“简单化”、“剪贴化”、“习题化”倾向,切不可滥编导学案。二、导学案的结构组成规范的导学案应包括八个方面的基本内容:学习目标、重点难点、学法指导、知识链接、学习过程(问题设计)、归纳小结、当堂检测、学习反思。以上每个内容设立一个栏目,各学科可以在此栏目下根据学科特点设立子栏目。如:语文学科可以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有时不设“归纳小结”“当堂检测”栏目,而增设“拓展阅读”“能力检测”栏口,以巩固知识的积累和能力的培养。三、导学案的编写导学案的编写应充分发挥备课组集体备课的力量,为了确保导学案的编写质量,可分五个步骤进行,五个步骤是:“征询”“编写”“讨论”“修

4、改”“定稿”1、咨询教师独立编写导学案之前,先征求同科老师意见。2、编写教师独立编写导学案初稿。3、讨论备课组教师在一块讨论初稿4、修改教师在集体讨论的基础上进行修改,并再次征询同科教师意见;5、定稿教师根据集体讨论结果和同科教师意见,最后定稿。所有导学案要保留电子文稿原稿,或发送到年级办公室统一管理。四、如何确定“学习口标”1、“教学目标”和“学习目标”的区别。(1)出发点不同。“教学目标”体现以教师为中心,出发点是为教师的教学行为服务;“学习目标”体现以学生学习为中心,出发点是为学生学习指明方向。(2)对象不同。“教学目标”是由教学行为的实施者制定的,面向的是

5、教师本人;“学习目标”是由师生根据学情共同制定的,面向的是全班不同层次的学生。(3)表述程度不同。“教学目标”制定时可以使用教师教学专业词语,甚至概括性词语,只要执教者能看懂,或者成人能看懂就行了;但是“学习目标”需要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看憧,操作性要强,语言就必须做到准确、具体明了、通俗易懂。(4)口的不同。“教学目标”的确定主要是指导教师的教学过程“学习目标”的确定可指导学生的学习过程,科学地评价学习效果,从而让学生的学习过程更加科学高效。(5)感***彩不同。“教学目标”的表述可以用成年人较为理智、冷淡的方式表现出来;但是“学习目标”的表述就应该用饱含激励、鼓

6、励的语气,以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如多用“能说出”“能记住”“会运用”“知道”“表示常见的”“超常规思维”等可检测的明确词语,少用“了解、理解、掌握”等模糊性词语。2、确定学习目标一份导学案的“学习目标”至少包含三个关键内容:用什么具体方式来学,学什么内容,学到什么程度。否则,就不能成为优秀导学案。五、关于问题层次化“知识问题化,问题层次化。”这是导学案编写的基本要求,问题怎样设计,怎样层次化,这是一个很复杂的问题。一般说来,导学案中的问题设计可以考虑以下几个方面:1、教师设计的问题要有一定的思维量,耍让学生明白:教师设计的问题不看书不行,看书不仔细不行,只看书不思

7、考不行,思考不深入不行。2、问题不宜太多太碎,应有层次,有逻辑,有内在的关联,解决一个问题又是解决下一个问题的前奏,学生在解决一个一个小问题中,自然解决了重点问题。3、尽量少用填空的方式,避免学生照抄课本,对号入座,抑制学生思维。4、叙述语应引发学生积极思考、积极参与。例如:“阅读教材某某页的内容,答下面的问题”这样的问题太生硬,完全是命令式的口气,缺少人文关怀。可以换为:“请大家阅读教材某某页的内容,试试看能否回答下面的问题”由此可-见,在问题设计中,我们要提倡老师多用“你认为怎么样”“你判断的依据是什么”“你的理由是什么”等句了,甚至还可以用“咱们试试看”“咱

8、们比一比”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