仪器分析复习题.doc

仪器分析复习题.doc

ID:59406046

大小:72.00 KB

页数:10页

时间:2020-05-26

仪器分析复习题.doc_第1页
仪器分析复习题.doc_第2页
仪器分析复习题.doc_第3页
仪器分析复习题.doc_第4页
仪器分析复习题.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仪器分析复习题.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仪器分析一、填空1.光的能量与频率的关系为E=hν,与波长的关系为E=hc/λ;光的能量越大,其波数越大;可见光的波长范围为340到760nm;它包括了红、橙、黄、绿、青、蓝、紫七种颜色。2.分子的吸收光谱是由于分子选择性的吸收了某些波长的光而产生的。3.朗伯-比耳定律中,当溶液的浓度单位用mol/L,液层厚度单位用cm时,其比例常数叫“吸光系数”。4.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主要由光源,单色器,吸收池,检测器以及信号显示系统五个部分组成。5.紫外可见光分光光度法中,在可见光区使用的光源是钨或卤钨灯,用的比色皿的材质可以是玻璃;而在紫外光区使用的光源是氘

2、灯,用的比色皿的材质可以是石英。6.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法对应于分子在     电子     能级间的激发跃迁,红外吸收光谱法则对应于分子在 分子振动 能级间的激发跃迁。7.在λmax处吸光物质的浓度增加一倍,ε将 不变     。8.分子的运动包括三种,它们是 电子运动 , 分子振动 , 分子转动 ;其中能量最大的是 电子运动 ,能量最小的是 分子转动 。9.吸收光谱曲线是     A   对   波长   作图而得的曲线.10.对于同一物质的不同溶液来说,其吸收曲线的形状相似;最大吸收波长相同;只是吸收程度要变化,表现在曲线上就是曲线的高低不同。1

3、1.原子吸收光谱法是以测量处于气态的基态特定波长的光的吸收来进行分析的方法。12.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主要由光源,原子化器,单色器以及检测显示系统四个部分组成。13.火焰原子化中,常用的火焰组成是空气-乙炔火焰,氧化亚氮-乙炔火焰和空气-氢火焰三种。14.原子吸收光谱法中,消除背景吸收的方法有邻近非共振线校正,连续光源校正和塞曼效应校正等。15.常用的原子化方法分为火焰原子化和非火焰原子化。16.无火焰原子化法主要包括   石墨炉原子化   , 氢化物发生原子化  和  冷蒸汽发生器原子化  三种。17.原子的吸收线具有一定的宽度,使原子吸收线变宽的

4、主要原因有自然宽度,多普勒变宽和压力变宽。18.在原子吸收分析中,干扰效应大致上有光谱干扰((光)谱线干扰,背景吸收(干扰)),化学干扰,物理干扰,电离干扰。1.石墨炉原子化法中,加热的过程从低到高分为干燥,灰化,原子化和净化四个阶段。2.气相色谱检测器中,常用的浓度型检测器有热导检测器(TCD)和电子捕获检测器(ECD)两种。3.按照固定相的物态不同,可将气相色谱法分为气固色谱和气液色谱,前者的固定相是固体吸附剂,后者的固定相是固定液。4.气相色谱仪主要由气路系统,进样系统,色谱柱(分离系统),检测系统和温控系统五个部分组成。5.气相色谱法使用的

5、载气一般有氢气、氦气等。6.高效液相色谱法中,按流动相和固定相的相对极性,分配色谱法可分为正相分配色谱法和反相分配色谱法。7.依据固定相和流动相的相对极性强弱,把固定相极性大于流动相的极性称为正相分配色谱法。8.气相色谱分析中的TCD、FID、ECD、FPD各表示热导检测器、氢焰离子化检测器、电子捕获检测器、火焰光度检测器。9.在一定温度下,组分在两相之间的分配达到平衡时的浓度比称为分配系数K。10.利用色谱流出图可以解决以下问题:(1)根据色谱峰的保留值可进行定性分析;(2)根据色谱峰的峰高和面积可进行定量分析;(3)根据各组分色谱峰的保留值可进

6、行色谱分离效果的评价。11.在气相色谱分析中,当分离度R≥1.5时,则可认为两混合组分完全分离。12.调整保留体积是指扣除死体积后的保留体积。13.梯度洗脱技术是指在分离过程中改变流动相的组成或改变流动相浓度。14.反相键合色谱分析是指使用极性较小的有机基团健合形成的固定相进行色谱分析的方法。15.若用毛细管色柱进行色谱分析,则其速率方程中的涡流扩散项A=0。16.死时间是指从进样开始到惰性组分从柱中流出,呈现浓度极大值时所需要的时间。17.色谱峰越窄,表明理论塔板数越多;理论塔板高度越小,柱效能越高。18.在气—固色谱中,各组分的分离是基于组分在

7、吸附剂上的吸附和脱附能力的不同,而将达到分离的目的。19.产生红外光谱的必要条件是:①红外辐射频率等于振动量子数的差值与分子振动频率的乘积;②分子在振动,转动过程中必须有偶极矩的净变化。二、选择1.电磁辐射的微粒性表现在下述哪种性质上:(A)A.能量;B.频率;C.波长;D.波数;1.波数(σ)是指:(A)A.每厘米内波的振动次数;      B.相邻两个波峰或波谷间的距离;C.每秒钟内振动的次数;        D.一个电子通过1V电压降时具有的能量.2.光的波长、频率、能量之间具有下列关系:(A)A.波长越长,频率越低,能量越小;B.波长越长,

8、频率越高,能量越小;C.波长越长,频率越低,能量越大;D.波长越长,频率越高,能量越大;3.当辐射从一种介质传播到另一种介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