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转型的思考.doc

城市转型的思考.doc

ID:59444947

大小:55.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20-05-24

城市转型的思考.doc_第1页
城市转型的思考.doc_第2页
城市转型的思考.doc_第3页
城市转型的思考.doc_第4页
资源描述:

《城市转型的思考.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关于城市转型的若干理论思考大连日报2011-01-2406:44郑言“十二五”时期,是世界经济和中国经济转型发展的关键阶段。新的形势要求我们用全面的、联系的、发展的眼光来观察和分析问题,站在人类发展规律的层面,把握转型发展的历史进程,认清城市发展的主流和趋势,积极探索城市转型新思路,加快实现科学发展新跨越。一、转型升级是世界经济增长的基本特征从世界经济发展史看,增长和发展是总的趋势。但是,世界经济增长是在波动中前进的,这种规律性波动就是经济周期。在经济周期的相关理论中,长周期理论即长波理论应用比较广泛。自19世纪中叶以来

2、,世界经历了三个半由科技革命主导的经济长波,即蒸汽机和钢铁时代、电气化学汽车时代、电子航空时代、计算机和互联网时代,每个长波周期约40年到50年。从这几次长波周期看,每一次波动均与主导产业的变迁直接关联,每一次具有革命性的技术突破都意味着以新兴产业为主导的全球经济新格局重新确立,从而带动世界经济实现转型升级。可以说,主导产业的持续演进形成了经济长周期,转型升级正是主导产业交替演进的必然反映。形成周期性经济波动和产业演进的根本原因,就是科技进步。国际性重大科技进少促使主导产业相互更替,从而带动世界经济呈现出长周期式的转型升

3、级形态。从这一原理出发,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产业是转型的内在基础,科技是转型的原始动力。转型升级是世界经济增长的基木特征。世界经济史,木身就是一部转型升级史。90年代以来,以全球市场整合和规模经济扩大为特征的全球化高潮带动代界经济进入10年黄金期。东亚、拉美和东欧等新兴经济体融入世界经济体系,依靠全球分工体系深化带动的“斯密增长”,创造出巨大的全球化红利。包括中国在内的发展中国家约5亿廉价劳动力进入国际市场,如此规模的全球化红利世所罕见。然而,当前发展中国家劳动力成本上升,给世界经济带来不确定因素。从更深层次看,与全球化

4、红利同步,以IT行业为代表的新技术革命在兴盛10多年后步入逆减阶段,其标志是美国硅谷衰落和网络股泡沫破裂,并以国际金融危机的形式剧烈表现出来,从而导致虚拟经济发达的西方国家下滑。与此同时,绿色能源、生物医药等新的科技革命虽然初现端倪,但还没有取得重大突破,尚米形成具有广泛带动作用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世界经济特别是发达国家就难以重现八十年代以来依靠信息技术革命带动的“熊彼特增长”。可以看出,国际金融危机的根源在于过度营造没有技术与产业支撑的虚拟经济。据此可以认定,没有科技支撑、没有产业基础的任何经济神话都不可靠。历史经验表明

5、,经济危机往往催生重大科技革命,从而引发新兴主导产业加速成长,带动世界经济在转型升级中赢得新生。当前,科技创新正在孕育新突破,发达国家大力推行“绿色新政”,通过再工业化重归实体经济,转型升级己是大势所趋。新一•轮转型升级更具有全球意义,发达国家需要转变以美国为代表的负债消费型增长模式,而发展中国家需要转变以东亚国家为代表的过剩生产型增长模式,其共同目的是在全球性资源困境中寻求可持续的结构转换之路,迎来新的长波周期。世界经济新一轮转型升级,既为大连带来重大机遇,也增添了加快转型的紧迫感。二、转型发展是实现我国科学发展的必由

6、之路20世纪以来,中国经历了三次决定现代化命运的重要转型。60年前新中国成立,实现了社会制度转型,奠定了当代中国进步发展的制度基础。30年前改革开放拉开序幕,实现了体制转轨,激活了中国现代化的动力源泉。当前正以国家整体发展方式的转型,推动经济社会历史性变革。“十二五”伊始,在我国人均生产总值突破4000美元之际,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突出,呈现出新的阶段性特征:工业化发展进入转型期,城市化发展进入加速期,社会发展进入攻坚期,体制改革进入突破期。我们重点从经济层面作出分析。第一,传统增长模式面临新挑战。我国经济

7、增长主要依靠投资和出口拉动,依赖低成本生产要素的高强度投入,加剧了总需求失衡,导致储蓄率和投资率过高,消费率过低,国际收支盈余过大。随着发达国家再工业化,国际分丁和国际贸易结构将出现新变化,外部需求萎缩不可避免,出口导向模式亟需改变。然而,国内需求又难以消化过剩产能,必然要通过扩大内需拉动经济增长。内需结构涉及国民收入分配关系,不仅有政府、企业和公民利益关系调整,还有财税体制、金融体制、垄断行业和资源要素价格形成机制改革,在现阶段社会财富向政府集中、向出资方集中、1可垄断行业集中加剧的情况下,调整的阻力空前增大。随着劳动

8、力和要素成木上升,支撑经济较快增长低成木优势已经减弱,人均自然资源占有量远低于国际平均水平。如果仍然依赖传统比较优势,依靠外需拉动、低成本劳动力和大量消耗不可再生资源实现高增长,势必难以为继。第二,要素价格扭曲加剧了结构失衡。目前我国价格形成机制尚不完善,尤其是资源性价格形成机制严重偏离市场供求,资木、劳动、1‘1然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