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性基础与扩展基础习题ppt课件.ppt

刚性基础与扩展基础习题ppt课件.ppt

ID:59449052

大小:382.50 KB

页数:38页

时间:2020-09-18

上传者:U-5097
刚性基础与扩展基础习题ppt课件.ppt_第1页
刚性基础与扩展基础习题ppt课件.ppt_第2页
刚性基础与扩展基础习题ppt课件.ppt_第3页
刚性基础与扩展基础习题ppt课件.ppt_第4页
刚性基础与扩展基础习题ppt课件.ppt_第5页
资源描述:

《刚性基础与扩展基础习题ppt课件.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基础方案的选择深基础条形基础交叉条形基础筏板基础箱形基础独立基础 独立基础条形基础交叉条形基础筏板基础箱形基础深基础基础方案的选择 了解:刚性基础、扩展基础的特点和适用范围,地基承载力的确定方法及要求,扩展基础的破坏形式,地基变形特征及减少不均匀沉降的措施(建筑、结构及施工措施)。熟悉:刚性基础类型、特点(砖、混凝土基础构造要求),扩展基础构造、基础埋深原则和考虑条件,地基基础的承载力、变形验算和稳定性验算。掌握:规范推荐的承载力计算公式,承载力特征值修正条件和公式,刚性基础设计,扩展基础设计(抗冲切验算)第2章刚性基础与扩展基础(复习) 习题1:某拟建7层建筑上部结构为框架,柱的平面位置及柱荷载如图所示。该建筑场地的地质条件可简单表述为:表层为1.5m厚的填土层,其下为深厚的承载力特征值fak=160kPa的土层,试根据以上条件合理选用该建筑的基础型式。(答案)如地基承载力改变为fak=110kPa,此时选用何种基础型式合适?(答案)如地基承载力改变为fak=80kPa,此时选用何种基础型式合适?(答案) 例题1:柱的平面位置及柱荷载分布图 承载力特征值fak=160kPa由题意,基础埋深宜选为D=1.5m,根据浅基础设计理论大致确定底面尺寸。基础面积A=F/(fa-γD),其中fa为修正后地基承载力设计值,基础选型时可初步估算fa≈(1.0~1.1)fak=180kPa。计算基础的底面积如下表:柱荷载(kN)1000900800700600基础底面积计算值(m2)6.676.005.334.673.33底面尺寸(m×m)2.6×2.62.5×2.52.3×2.32.2×2.21.9×1.9本工程场地地质条件较好,柱荷载相对较小,柱间距相对较大,结合前述方案选择的次序,可初步选为柱下独立基础。 承载力特征值fak=110kPa由于土层相对较弱,从上表可以看出柱间距相对较小,基础会出现重叠情况,此时应修改设计,改选为柱下条基。根据所给的柱平面位置图,可设计成三个条基,由于两边对称,选用基底宽度相同,设为b1,中间为b2,则:柱荷载(kN)1000900800700600基础底面积计算值(m2)11.1110.008.897.785.56底面尺寸(m×m)3.4×3.43.2×3.23.0×3.02.8×2.82.4×2.4如仍选用柱下独立基础,则设计的基础底面积如下表:(图) (接上页)b1≥∑Fk/(f-γD)=(500+700+800)×2/30/(120-20×1.5)=1.48mb2≥∑Fk/(f-γD)=(700+900+1000)×2/30/(120-20×1.5)=1.93m由此两边的基础宽度设计为1.5m;中间的基础宽度设计为2.0m。 承载力特征值fak=80kPa由上面计算可知:本例土层更软弱,故基础底面积设计值必定更大,沉降及差异沉降也会更大。由于场地尺寸限制和基础受力不合理等,增加条基的长度往往是不可能和不恰当的,但如果单纯增加基础宽度,势必会造成条基间距过小,因此选择条基是不合理的。因此选择交叉条形基础是比较合适的。 习题2下图为承受中心荷载的柱下扩展基础,地基持力层为粉土,试根据土的抗剪强度指标确定地基承载力特征值fa。地下水 解:基础在轴心荷载作用下,满足偏心距e≤0.033b要求,可以用规范推荐的P1/4公式计算。地基持力层为粉土,基础埋深d=1.5m,基础宽度b=1.5m,粉土的ck=1.0kPa,φk=22°。地下水位以下土的有效重度γ:γ’=γsat-γw=18.1-9.8=8.3kN/m3基础底面以上土的加权平均重度γm:γm=(17.8×1.0+8.3×0.5)/1.5=14.6kN/m3由φk=22°,查承载力系数表得Mb=0.61,Md=3.44,Mc=6.04.fa=Mbγ’b+Mdγmd+Mcck=0.61×8.3×1.5+3.44×14.6×1.5+6.04×1=89kPa由此根据土得抗剪强度指标得到地基承载力特征值为89kPa 习题3:图中粉质粘土层为持力层,其下为淤泥质土层,经查表法确定其承载力特征值为84KPa,根据图中的各项资料验算下卧层的承载力是否满足要求。Fv=835kNFH=14kNM=57.7kN.mψ②=0.952ψ③=0.977 解: ⑴计算下卧层修正后的承载力特征值fa由于b=2m<3m,仅考虑深度修正埋深d:地面至下卧层顶面处的距离d=5.5mγ0:d深度范围内土的加权平均重度,地下水位以下取浮重度。由于为淤泥质粘土,查表得修正系数ηd=1.0=84+1.0×12.6×(5.5-0.5)=147kPa ⑵计算下卧层顶面处土的自重应力pczpcz=16×1.5+19.8×0.7+9.6×3.3=70kPa⑶计算下卧层顶面处的附加压力pz按上下层土的压缩模量比Es1/Es2=7.5/2.5=3,z/b=3.3/2.0>0.50,查表得地基压力扩散角θ=23°,tanθ=0.424 基底处的平均压力pk和土的自重应力pcpz+pcz=70+34=104kPa0.5m,首先需对承载力特征值进行深度修正。粉土的粘粒含量为20%,查表得ηd=1.5,γm=γ1fa=fak+ηdγm(d-0.5)=180+1.5×17.4×(1.3-0.5)=200.9kPa 按轴心荷载初步估算条形基础宽度b1取条形基础单位长度b1考虑到偏心荷载作用,将基础宽度增加到1.25倍基础宽度下于3m,不需对地基承载力进行修正 计算基底边缘压力单位长基础及上覆土重Gk=γGdb=20×1.3×1.895=49.27(KN)上部结构传至基础底部的荷载标准值Fk=250(KN)单位长基底所受力矩Mk=50(KN.m)单位长基底抵抗矩W=b2/6=1.895×1.895/6=0.599(m3)偏心距e=Mk/(Fk+Gk)=50/(250+49.27)=0.1671.2fa=305KPa,不满足地基承载力要求。 (5)调整尺寸再验算:取b=3.0m,l=2.0mFk+Gk=800+20×2×6=1040KN则基底平均压力Pk为173.3KPa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