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议水库坝体病害防治和防渗墙施工技术

小议水库坝体病害防治和防渗墙施工技术

ID:5945485

大小:29.0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7-12-29

小议水库坝体病害防治和防渗墙施工技术_第1页
小议水库坝体病害防治和防渗墙施工技术_第2页
小议水库坝体病害防治和防渗墙施工技术_第3页
小议水库坝体病害防治和防渗墙施工技术_第4页
小议水库坝体病害防治和防渗墙施工技术_第5页
资源描述:

《小议水库坝体病害防治和防渗墙施工技术》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小议水库坝体病害防治和防渗墙施工技术  摘要:水库的安全管理工作是我国政府关注的重点问题之一,同时水库在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进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本文阐述了水库坝体老化产生的各种病害及其防治措施进行分类分析,同时对混凝土防渗墙施工技术进行了详细探究。关键词:水库;坝体防治;施工技术Abstract:thereservoirsafetymanagementisoneoftheimportantissuesofconcerntothegovernmentofChina,whilethereservoirinthenationaleconomyandsocialdevelopmentpl

2、ayanimportantroleintheprocess.Thisarticleexpoundsthereservoirdamageingproducesavarietyofmeasurestopreventandcontroldiseasesanditsclassificationanalysis,aswellastheconcretecut-offwallconstructiontechnologyindetailinquiry.Keywords:reservoir;Preventionandcontrolofdambody;Theconstructiontechnology中图

3、分类号:S15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2104(2013)7水库具有防洪、供水、发电、灌溉、生态等综合功能,是调控水资源时空分布,优化水资源配置、防治水害,以及保护生态环境等最重要的工程措施之一,是江河防洪体系不可替代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由于种种原因,我国水库的病险率很高,大量病险水库的存在,时刻威胁着下游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带给社会和经济环境的破坏和灾害风险越来越大,威胁着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我们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推动病险水库的除险加固工作。1.坝体老化病害防治措施1.1坝体裂缝防治措施坝体裂缝,将破坏坝身的整体性和抗渗性,严重性的裂缝会造成坝体渗水滑坡,所以对

4、裂缝的处理,应当引起高度的重视。为防止裂缝的产生,应加强设计、施工和运行管理,这是根本的措施。一旦裂缝产生,应根据检查观测的结果,查明原因,采取合理的处理措施,尽可能恢复坝体原来的整体性和抗渗性,使裂缝不再产生。在处理方法上,一般有翻筑、灌浆、放缓坝坡、加做保护层等措施。究竟采取一种措施,还是多种措施,应根据裂缝产生的原因、部位、深度、走向、严重程度、库水位高低以及坝型等情况具体分析,合理的加以处理。1.2坝体的渗漏防治措施7坝体挡水后,库水通过坝体和坝基向下游渗透,可能引起渗漏和渗透变形,同时坝体在自重和水荷载作用下发生沉降和不均匀变形,将影响水库的正常运行。坝体的各种异常渗漏,无论

5、发生在什么部位都应根据不同原因进行处理。渗漏控制的标准是:保证坝体和坝基的渗流稳定,其抗渗比降和渗透流速满足稳定要求;控制渗流量,尽量减少渗漏损失;控制下游剩余水头,防止渗透变形破坏,保证下游边坡稳定,减少下游沉降。渗漏的处理方法主要有灌浆法、斜墙法、套井、回填粘土等。但由于水库渗漏处理受到各种因素的制约,特别是施工条件和工期的限制,因此要视根据具体情况采用不同的处理方法。1.3坝体滑坡防治措施滑坡是坝体主要病害之一,不仅使工程损失较大,甚至可以造成坝体溃坝失事,危及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坝体滑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有设计、施工、运行管理、地震作用等等,因此,坝体滑坡的防治也应该当从多方

6、面入手。为防止滑坡,首先要求按设计的土料上坝,要严格控制土料的含水量和干容重,防止出现干容重和抗剪强度低的软弱夹层,认真处理新老土体的接缝、土体与刚性建筑物的连接以及与坝基、岸坡的交接等。重视坝基处理的质量要求。在雨季施工,坝面要采取防雨措施。2.案例分析2.1工程概况7某水库除险加固工程主坝混凝土防渗墙位于0+050—1+730段,防渗墙轴线布置在坝顶中心线上游侧3015m,墙顶高程50.54m,混凝土强度设计等级C20,墙体厚度0.30m,墙体渗透系数K≤1×10-7cm/s。墙顶50.54m高程以上至坝顶回填C15素混凝土。坝址处覆盖层厚度薄,基岩埋藏浅,末端覆盖层仅2.0m左右

7、,最大厚度7.2m,强度较好,该处地层在0+930m处缺失黏性土,基岩之上仅有0.9m厚的中砂层分布,该层主要分布在0+930—1+300附近,属中密状态。基岩上部已风化为全风化~强风化,以下为中等风化片麻岩,岩性较硬,承载力高。对5.0~17.5m厚坝身土、坝基土以及1.0~4.2m厚全风化段岩体进行注水试验和室内渗透试验数据表明,多数为微~弱透水性,其中0+200—0+450和1+300—1+620处为中等透水性;对强风化段岩体进行注水试验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