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册第八单元导学案.doc

第五册第八单元导学案.doc

ID:59464423

大小:90.50 KB

页数:9页

时间:2020-11-02

第五册第八单元导学案.doc_第1页
第五册第八单元导学案.doc_第2页
第五册第八单元导学案.doc_第3页
第五册第八单元导学案.doc_第4页
第五册第八单元导学案.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第五册第八单元导学案.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一单元教学整体设计单元内容一、克、千克、吨的认识教学目标要求1.在实践活动中感知1克、1千克物体的质量,初步建立克、千克的概念;2.通过实践、观察和推算,认识1吨物体的质量,初步建立吨的概念;3.知道吨、千克、克的实际意义及1吨=1000千克、1千克=1000克,能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会根据具体物体选择恰当的质量单位;4.培养学生操作实践和实际应用的能力。单元重、难点1.通过掂一掂、估一估、称一称、想一想、说一说的系列活动来逐步建立质量及质量单位的概念。2.知道吨、千克、克的实际意义及1吨=1000千克、1千克=1000克,能进

2、行简单的单位换算,会根据具体物体选择恰当的质量单位;教学设想1.要抓住本单元编排特点进行教学活动。本单元涉及的知识点都来源于学生生活,注意紧密联系学生实际和学习内容创设情境,充分准备好教学活动中所需的教具和必要的实物,通过学生的各种操作活动来感知质量和建立质量单位的概念。在学习方式上要多采用小组活动、同桌讨论、交流感受等,在相互启发,取长补短中促进学生的学习活动。  2.教材提供的素材,创设有趣的问题情境。教学时,要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动物趣闻”这一素材,由动物世界的奇闻趣事引出对质量问题的探究。让学生在兴趣中主动提出问题,进行交

3、流。3.重视估计、验证、调查,让学生充分感知的基础上,形成对克、千克、吨的初步认识。教学时组织学生通过估、掂、称等一系列活动,充分感受、体验。还可以充分挖掘现实生活中的教学资源,让学生尽可能多地举出一些熟悉的物体的轻重,加深理解。4.教学要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可以让学生联系自己的体重的变化情况,认识自我,体会成长的快乐。  课时安排本单元内容建议用4课时。武隆县第二实验小学三年级数学导学案(模式一)课题克的认识课型新授课课时第1课时编写教师黄金霞使用教师使用时间教材解读例1是认识质量单位“克”。通过称1克盐,掂

4、一枚2分硬币等让学生感知1克物品有多重。“填一填”让学生能初步运用克对小物品的质量加以计量。例1的“称一称”活动,要让学生都亲自参与。活动中要让学生称、掂、估同时进行,多次感受体验物品的质量,达到认知目的。教学前要多准备一些1克重的东西,还可让学生称身边的小刀、尺子等,使学生的认知体验更深刻。学习目标1.通过调查与交流,使学生了解常用的质量单位及计量工具。2.在估一估、称一称、掂一掂的实践活动中感知1克物品有多重,建立“克”的概念。3.培养学生对物品质量的估计能力,提高学生的操作能力。重、难点建立“克”的概念。教法学法演示法 动手

5、操作法教学准备天平、电子秤、2分硬币、1克盐及一些较轻的物品。教师导学(5分钟左右)教师学生个性化修改1.引导学生交流课前调查任务:老师请大家到超市、农贸市场、药房等地去了解一些物品有多重,谁愿意把了解到的信息与大家交流?2.把学生说的物品的重量写在黑板上,3.教师指出:这里的克、公斤、千克、斤、吨都是计量物品轻重的单位。其中的公斤、斤、两是中国传统的计量单位,一直沿用至今。克、千克、吨是国际通用的计量单位,是咱们将要研究的内容。4.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随机出示教科书第1页图上的各种秤,并作必要的补充与说明。1.积极主动汇报课前收集

6、了解的物品质量;2.认真聆听并识记常用的计量物品轻重的单位。3.交流认识可以称出物品轻重的工具:电子秤、台秤、磅秤、天平、杆秤、地秤等。同伴助学(15分钟左右)引导学生体验1克有多重。1.1克有多重呢?出示1枚2分的硬币,引导学生使用天平称1枚2分硬币2.出示1包500克的盐,先猜一猜:多少盐是1克呢?再让学生从袋子里取出自己认为和1克相等的盐。1.拿出1枚2分的硬币掂一掂,说说感觉。2.再把这枚硬币放到天平上,看一看天平会起什么变化?3.用镊子找出这些法码中最小的一个,看上面有什么?放在天平的另一边。得出一枚2分的硬币重1克的结

7、论,说说自己对1克的感觉是什么?4.猜一猜多少盐是1克呢?从袋子里取出自己认为和1克相等的盐5.分组操作称盐过程交流助学(5分钟左右引导学生小结:计量较轻的物品有多重,通常用克作单位,克用g表示。1.说说1克有多重,感觉咋样?2.说说生活中有哪些物体大约重1克。练习促学(10分钟左右)1.布置练习任务:第一页“填一填”和第5页练习一第1、2题。1.完成相应的练习。2.交流填写的理由提升延学(5分钟左右)1.引导学生比一比,算一算2.让学生说思考过程3.补充说明1.比一比算一算下列三种水果各重多少克?西红柿+土豆=160g西红柿+香

8、蕉=300g土豆+香蕉=260g西红柿重()g香蕉重()g土豆重()g2.给同伴介绍自己的思考过程。板书设计克的认识计量较轻的物品有多重克用g表示武隆县第二实验小学三年级数学导学案(模式一)课题千克的认识课型新授课课时第2课时编写教师饶川霞使用教师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