弯曲正应力ppt课件.ppt

弯曲正应力ppt课件.ppt

ID:59471217

大小:1.40 MB

页数:42页

时间:2020-09-14

弯曲正应力ppt课件.ppt_第1页
弯曲正应力ppt课件.ppt_第2页
弯曲正应力ppt课件.ppt_第3页
弯曲正应力ppt课件.ppt_第4页
弯曲正应力ppt课件.ppt_第5页
资源描述:

《弯曲正应力ppt课件.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mmFSM一、弯曲构件横截面上的应力当梁上有横向外力作用时,一般情况下,梁的横截面上既有剪力FS,又有弯矩M.§5.1纯弯曲mmFSmmM只有与正应力有关的法向内力元素dFN=dA才能合成弯矩。弯矩M正应力s剪力FS切应力t内力只有与切应力有关的切向内力元素dFS=dA才能合成剪力;所以,在梁的横截面上一般既有正应力,又有切应力。梁CD段内的任一横截面上,剪力等于零,而弯矩为常量,该段梁的弯曲就是纯弯曲。二、纯弯曲(Purebending)xxFSMFFFaFFaaCDAB梁AC、CD段内的任一横截面上,剪力、弯矩均不为零,该段梁的弯曲就

2、是横力弯曲。§5-2纯弯曲时的正应力1、变形几何关系2、物理关系3、静力学关系纯弯曲的内力剪力Fs=0横截面上没有切应力只有正应力。弯曲正应力的分布规律和计算公式1、变形几何关系(一)实验观察现象:观察到纵向线与横向线有何变化?纵向线由直线曲线横向线由直线直线相对旋转一个角度后,仍然与纵向弧线垂直。各纵向线的长度还相等吗?各横向线之间依然平行吗?横截面绕某一轴线发生了偏转。(二)提出假设:1、平面假设:变形前为平面的横截面变形后仍保持为平面;纵向纤维之间无正应力,没有相互挤压,2、假设:各纵向纤维只是发生了简单的轴向拉伸或压缩。--纤维长度不变中

3、性层中性层既不伸长也不缩短各横截面绕中性轴发生偏转。中性轴(三)理论分析:y的物理意义纵向纤维到中性层的距离;点到中性轴的距离。zy公式推导线应变的变化规律与纤维到中性层的距离成正比。从横截面上看:点离开中性轴越远,该点的线应变越大。2、物理关系虎克定律弯曲正应力的分布规律a、与点到中性轴的距离成正比;c、正弯矩作用下,上压下拉;当σ<σP时沿截面高度线性分布;b、沿截面宽度zy均匀分布;d、危险点的位置,离开中性轴最远处.弯曲正应力的分布规律可别忘记啦沿高度沿宽度MyzOx3、静力学关系中性轴过截面形心y轴是对称轴中性层的曲率计算公式EIz抗弯

4、刚度4、弯曲正应力计算公式变形几何关系物理关系静力学关系正应力公式M为梁横截面上的弯矩;y为梁横截面上任意一点到中性轴的距离;Iz为梁横截面对中性轴的惯性矩.讨论(1)应用公式时,一般将M、y以绝对值代入.根据梁变形的情况直接判断的正负号.以中性轴为界,梁变形后凸出边的应力为拉应力(为正号).凹入边的应力为压应力(为负号);(2)最大正应力发生在横截面上离中性轴最远的点处.则公式改写为引用记号—抗弯截面系数适用条件截面关于中性轴对称。矩形截面实心圆截面空心圆截面bhzyzdyzDdy(3)当中性轴为对称轴时zy(4)对于中性轴不是对称轴的横

5、截面M应分别以横截面上受压和受拉部分距中性轴最远的距离和直接代入公式注意(1)计算正应力时,必须清楚所求的是哪个截面上的应力,(3)特别注意正应力沿高度呈线性分布;从而确定该截面上的弯矩及该截面对中性轴的惯性矩;(2)必须清楚所求的是该截面上哪一点的正应力,(4)中性轴上正应力为零,并确定该点到中性轴的距离,而在梁的上下边缘处分别是最大拉应力和最大压应力。以及该点处应力的符号(6)熟记矩形、圆形截面对中性轴的惯性矩的计算式。(5)梁在中性轴的两侧分别受拉或受压;注意正应力的正负号(拉或压)可根据弯矩的正负及梁的变形状态来确定。一、横力弯曲§5-3

6、横力弯曲时的正应力xFsxMFFFL横截面上内力剪力+弯矩横截面上的应力既有正应力,又有切应力横力弯曲时的横截面横截面不再保持为平面且由于切应力的存在,也不能保证纵向纤维之间没有正应力纯弯曲正应力公式弹性力学精确分析表明:横力弯曲最大正应力二横力弯曲正应力对于跨度L与横截面高度h之比L/h>>5的细长梁,用纯弯曲正应力公式计算横力弯曲正应力,误差<<2%满足工程中所需要的精度。弯曲正应力公式适用范围弯曲正应力公式1、纯弯曲或细长梁的横力弯曲;2、横截面惯性积IYZ=0;3、弹性变形阶段;作弯矩图,寻找最大弯矩的截面分析:非对称截面,例1T型截面铸

7、铁梁,截面尺寸如图。求最大拉应力、最大压应力。计算最大拉应力、最大压应力zc52889KN1m1m4KN1mACB要寻找中性轴位置;(2)计算应力:(1)求支反力,作弯矩图B截面应力分布9KN1m1m4KN1mACBFAFBFA=2.5KN2.5KNm4KNmM应用公式zc5288FB=10.5KN(3)结论C截面应力计算2.5KNm4KNmM9KN1m1m1mACBFAFB4KNC截面应力分布应用公式zc528830zy180120K1、C截面上K点正应力2、C截面上最大正应力3、全梁上最大正应力4、已知E=200GPa,C截面的曲率半径ρ例2

8、:矩形截面简支梁承受均布载荷作用,如图所示1m3mq=60KN/mACB1、截面几何性质计算确定形心主轴的位置z确定中性轴的位置1801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