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轧带钢压下规程设计.doc

热轧带钢压下规程设计.doc

ID:59519639

大小:474.50 KB

页数:14页

时间:2020-11-06

热轧带钢压下规程设计.doc_第1页
热轧带钢压下规程设计.doc_第2页
热轧带钢压下规程设计.doc_第3页
热轧带钢压下规程设计.doc_第4页
热轧带钢压下规程设计.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热轧带钢压下规程设计.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材料成型课程设计热连轧板带钢工艺与规程设计目录1.题目及要求2.工艺流程图3.轧制规程设计3.1轧制方法3.2安排轧制规程3.3校核咬入能力3.4确定速度制度3.5确定轧制延续时间3.6轧制温度的确定3.7计算各道的变形程度3.8计算各道的平均变形速度3.9计算各道的平均单位压力P及轧制力P和各道轧制力矩4.电机与轧辊强度校核4.1轧辊校核4.2电机校核5.车间平面布置图指导老师:丽颖晶晶学号:班级:材料101姓名:小七(1)题目及要求1)设计题目已知原料规格为300×2500×12000mm,钢种为Q345,产品规格为20×3000mm。2)Q34

2、5的产品技术要求(1)碳素结构钢热轧板带产品标准(GB912-89),尺寸、外形、重量及允许偏差应符合GB-709-88标准钢板长度允许偏差公称厚度钢板长度长度允许偏差≤2000+10>4-16>2000-6000+25>6000+30切边钢板宽度允许误差公称厚度宽度宽度允许偏差>4-16≤1500+10>1500+15(2)牌号、化学成分及机械性能:低合金结构钢1)碳素结构钢热轧板带产品标准(GB912-89)2)力学性能:综合力学性能良好,低温性能亦可,塑性和焊接性良好,用做中低压容器、油罐、车辆、起重机、矿山机械、电站、桥梁等承受动荷的结构、机

3、械零件、建筑结构、一般金属结构件,热轧或正火状态使用,可用于-40℃以下寒冷地区的各种结构。3)表面质量:表面要缺陷少,需要平整,光洁度要好。(2)工艺流程图1)工艺流程坯料→加热→除鳞→定宽→粗轧→(热卷取→开卷)→精轧→冷却→剪切→卷取2)绘制工艺简图3)确定轧制设备粗轧机:二辊、四辊轧辊的主要参数的确定(辊身直径D、辊身长度L)决定板带轧机轧辊尺寸时,应先确定辊身长度L,然后再根据强度、刚度和有关工艺条件确定其直径D。辊身长度L:应大于所轧钢板的最大宽度bmax,即L=bmax+a;a值视钢板宽度及轧机类型而定,当bmax=1000~2500m

4、m时,a=150~200mm,故取a=200mm,则L=2500+200=2700mm,又因为L/D=2.2~2.7,所以取D=1.00m精轧机:四辊PC轧机轧辊长度:L=bmax+a,取a=200mm,L横移量=200mm,则L=2500,又因为L/D=2.1~4.0,所以取D=0.8m.1粗轧机组由2架粗轧机组。第一架为二辊可逆式轧机,板坯在此机架上轧制1~3道次。为控制宽展R1前设有立辊E1。第二架为四辊可逆式轧机,板坯在此机架上轧制1~3道次。各轧机采用单独传动。粗轧机组设备主要有粗轧机辊道,侧导板,高压水除鳞装置,定宽压力机,立辊轧机,中间

5、辊道,热卷箱和废品推出机等组成。2精轧机组由7架四辊不可逆式轧机组成连轧机组。各机架采用PC轧机。前三架主要完成压下,后四架主要控制板形。各机架负荷分配亦不同,因此前三台采用工作辊辊径较大,后四架采用较小的工作辊。精轧机组前设置边部加热器。精轧机F1~F7全部为液压压下并设弯辊装置。3轧机机组主要参考性能参数:(3)轧制规程设计3.1轧制方法采取常规轧制,选用半连续连轧,粗轧机组由3架轧机组成,其中第一架为辊轧机,第二架为二辊可逆式轧机,第三架为四辊可逆式轧机。粗轧布置图如下:精轧布置图如下:3.2安排轧制规程1)粗轧排压下粗轧机各道次压下量分配规律

6、为:第一道次考虑咬入及配料厚度偏差不能给以最大压下量;中间各道次应以设备能力所允许的最大压下量轧制;最后道次为了控制出口厚度和带坯的板形,应适当减小压下量。粗轧压下量排列表如下:道次入口厚度出口厚度压下量压下率(%)(mm)(mm)(mm)13004515225545.9183209.141.8204167.335.1215132.229.1226103.179.423.7232)精轧排压下精轧连轧机组分配各架压下量的原则:一般也是充分利用高温的有利条件,把压下量尽量集中在前几架,在后几架轧机上为了保证板形、厚度精度及表面质量,压下量逐渐减小。为保证

7、带钢机械性能,防止晶粒过度长大,终轧即最后一架压下率应不低于10%。此外,压下量分配应尽可能简化精轧机组的调整和使轧制力及轧制功率不超过允许值。依据以上原则,精轧逐架压下量的分配规律是:第1架可以留有适当余量,即考虑到带坯厚度的可能波动和可能产生咬入困难等,而使压下量略小于设备允许的最大压下量;第2~4架,为了充分利用设备能力,尽可能给以大的压下量轧制;以后各架,随着轧件温度降低,变形抗力增大,应逐渐减小压下量;为控制带钢的板形、厚度精度及性能质量,最后一架的压下量一般在10~15%左右,精轧压下量排列表如下:道次入口厚度出口厚度压下量压下率(%(m

8、m)(mm)(mm)179.419.925259.514.925344.68.920435.75.71653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