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课评课技巧.doc

听课评课技巧.doc

ID:59526291

大小:26.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20-11-08

听课评课技巧.doc_第1页
听课评课技巧.doc_第2页
听课评课技巧.doc_第3页
听课评课技巧.doc_第4页
听课评课技巧.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听课评课技巧.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教师怎样听课、评课一教师听评课的目的1.听评课是学校教学研究的一种重要活动,主要的目的是帮助教师提高教学设计和组织水平,提高课堂教学实效。2.“听课”,是对课堂教学活动的观察、分析和研究。课堂教学,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观察分析、研究的对象当然不能离开主体。但教师是课堂教学的设计组织者,观察分析、研究的对象当然也不能忽视教师的教学行为。3.听评课要以学评教。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情绪、学习行为表现、学习的效果,对照教师的教学行为,考察教师对教学内容的理解、把握,评价教师的课堂设计、组织能力和教学基本功。只有综合分

2、析学生的学习行为表现和教师的教学行为,才能正确判断课堂教学是否激发、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学策略、方法、手段的运用是否适合于学生的学习基础和心理特征,学习活动的设计、组织是否有效促进了学生的学习。从学生的学习行为着眼,把学生在课堂上学习行为和教师的教学行为联系起来分析研究,这才是听、评课的要义。二一堂好课的标准:一节好课的基本要求是什么?华东师范大学终身教授叶澜女士的看法是:(1)一堂好课应是有意义的课,是一堂扎实的课,而不是图热闹的课。学生在课中,要学到新的知识,进一步提高了学习和运用知识、分析解决问题

3、的能力;产生进一步学习的强烈要求,;对今后的发展有良好的、积极的情感体验;越来越会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去。学生上课,“进去以前和出去的时候是不是有了变化”,如果没有变化就没有意义。如果教师讲的东西学生已经知道了,何必再上?(2)一堂好课应是有效率的课,是充实的课,有内容的课。有没有效率要看:课对全班多少学生是有效的?好的,中间的,困难的,有多大效率?效率的高低怎样?课必须是充实的,在整个过程中,学生都发生了一些变化,整个课堂的能量很大。(3)一堂好课应是有生成性的课,是丰实的课,内容丰富,多方活跃,给人以启迪。

4、课不完全是预先设计好的而是在课堂中有教师和学生真实的、情感的、智慧的、思维和能力的投入,有互动的过程,气氛活跃。在这个过程中既有资源的生成,又有过程状态生成。(4)一堂好课应是常态下的课,是平实的课。教师要做到心中只有学生。不少教师一旦开课,容易出现准备过度。教师课前很辛苦,学生很兴奋,到了课堂上都拿着准备好了的东西来表演,再没有新的东西呈现。课前准备有肋于学生的学习,但课堂有它独特的价值,这个价值就在于它是一个公共的空间,需要有思维的碰撞和相应的讨论,最后在这个过程中师生相互生成许多新的知识。课应该是平实(

5、平平常常,实实在在)的,是平时都能上的课,而不是有多人帮着准备,然后才能上的课。(5)一堂好课应是真实的课,是有缺憾的课。课不可能十全十美,十全十美的课造假的可能性最大。真实的就会有缺憾,有缺憾是真实的一个指标。公开课,观摩课要上成是没有一点点问题的,那么这个预计的指标本身就是错误的。三.怎样听课?教师听课一般包括三个过程。1、课前准备。听课忌盲目性。教师听课前应准备那些工作呢?A.熟悉教材,明确这节课教学的三维目标,领悟课标或大纲对本节内容的具体要求。了解编者意图,弄清新旧知识内在联系,分析教学内容的重、难

6、点;B.自己思考、设计课堂教学初步方案,勾勒粗线条的教学框架,存在的困惑与问题;C.大致了解所听课的班级的类型或学生的成绩水平的情况;D.了解什么样的课是一堂好课,因为这样才好对所听的课有一个大致的定性。2、观察和记录。听课是复杂的脑力劳动,听课需要听课者多种感官和大脑思维的积极参与,从以下方面观察、记录:听课时间、学科、班级、执教者、课题(课时)等;教学过程,包括教学环节和教学内容,以及教学时采用的方法、主板书;各个教学环节的时间安排;学生学习活动情况(合作、交流、探究);教学效果。在观察记录中,要注意考察

7、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教学内容的科学性;教材处理与教学思路、目标;教学重点、难点、关键;课堂结构设计;教学方法的选择;教学手段的运用;教学基本功;教学思想。3、听课思考和整理。听完课后应进行思考和整理。比如回顾听课记录,与执教者交谈,将几节“互相牵连”的课作比较,写“听课一得”,或者吸取执教者的优点用于自己的教学。要注意分析、比较,准确地评价各种教学方法的长处和短处,注意长处,改进自己的教学;要注意分析执教者课外的功夫,关注执教者的教学基本功和课前准备情况。四.听课需要注意的两个问题1.不仅要关注教师的教,更要

8、关注学生的学:对于教师的教,听课时重点应该关注的是:(1)课堂的教学目标(学哪些?学到什么程度?情感如何?)。目标在何时采用何种方式呈现;(2)新课如何导入,导入时引导学生参与哪些活动;(3)创设怎样的教学情境?采用哪些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5)设计了哪些教学活动?培养学生哪些方面的技能?达到什么地步?渗透哪些情感价值观教育?(6)知识的系统化、复习巩固和提高的内容、方法。(7)课堂教学氛围如何。对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