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逢入京使.岑参》课件教学提纲.ppt

《逢入京使.岑参》课件教学提纲.ppt

ID:59528267

大小:823.50 KB

页数:16页

时间:2020-11-08

《逢入京使.岑参》课件教学提纲.ppt_第1页
《逢入京使.岑参》课件教学提纲.ppt_第2页
《逢入京使.岑参》课件教学提纲.ppt_第3页
《逢入京使.岑参》课件教学提纲.ppt_第4页
《逢入京使.岑参》课件教学提纲.ppt_第5页
资源描述:

《《逢入京使.岑参》课件教学提纲.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逢入京使.岑参》课件这首诗叙事了诗人在赴边途中的一个生活场景:旅途劳顿,边地荒远,正好碰到一个返回京都的使者,立马而谈,互叙寒暖,诗人于是请他捎个平安的口信回长安。全诗抒发了诗人远涉边塞的思想怀亲之情。注释与译文逢入京使①故园②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③泪未干。马上相逢无纸笔,凭④君传语⑤报平安。注释∶①入京使:回京的使者。②故园:指长安和自己在长安的家园。漫漫:形容路途遥远。③龙钟:涕泪淋漓的样子。④凭:托。⑤传语:捎口信译文:回头向东望自己的故乡,路途遥远迷漫;满面泪水沾湿了衣袖,涕泪依然擦不干。途中与你在马上邂逅,想要写封信却没有笔与纸;唯有托你捎个口信,回家报个平安。咬文嚼字

2、“故园东望路漫漫”是写眼前的实景。“故园”指自己的家园,“东望”点明家园的位置,也说明自己在走马西行 。“路漫漫”三字,说明离家之远。诗人辞家远征 ,回首望故乡,自觉长路漫漫,平沙莽莽,离家已越来越远 。“漫漫”二字,给人以茫茫然的感觉。“双袖龙钟泪不干”龙钟:形容流泪的样子,这里是沾湿的意思。写思乡的情状。思乡之泪,龙钟交横,涕泗滂沱,这当然有点夸张,仍不失为真实 ,甚至可以说是更形象地表现了思乡的真情实感。“马上相逢无纸笔”“逢”字点出了题目。在赴安西的途中,遇到作为入京使者的故人,彼此都鞍马倥偬,交臂而过,一个继续西行,一个东归长安,而自己的妻子也正在长安,正好托故人带封平安

3、家信回去 ,可偏偏又没有纸笔 ,只有托故人带个口信。“凭君传语报平安”。这最后一句诗,处理得很简单,收束得干净利落,但简洁之中寄寓着诗人的一片深情,寄至味于淡薄,含意隽永。1.诗中表达了诗人远涉边疆的思乡怀亲之情的是?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这两句是写遇到入京使者时欲捎书回家报平安又苦于没有纸笔的情形,完全是马上相逢行者匆匆的口气,写得十分传神。他一方面有对故园相思眷恋的柔情,一方面也表现了诗人开阔豪迈的胸襟。2.诗中表现作者强烈思想感情的是?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故园东望路漫漫”,写的是眼前的实际感受。诗人已经离开家多日,正行进在去往西域的途中,回望东边的家乡

4、长安城当然是漫漫长路,思念之情不免涌上心头。“双袖龙钟泪不干”,意思是说思乡之泪怎么也擦不干,以至于把两只袖子都擦湿了,可眼泪就是止不住。这句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表现思念亲人之情,也为下文写捎书回家“报平安”做了一个很高的铺垫。3.作者逢入京使为什么要托他报平安?因为岑参是第一次到西域,他告别了在长安的妻子,踏上漫漫征途。也不知走了多少天,就在通西域的大路上,他忽地迎面碰见一个老相识。立马而谈,互叙寒温,知道对方要返京,顿时想到请他捎封家信回长安去。4.全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他一方面有对故园相思眷恋的柔情与思念亲人之情,一方面也表现了诗人开阔豪迈的胸襟。自然、合情合理,又别

5、出心裁,诗人摄取的生活镜头,有浓厚的边塞生活气息。“马上相逢”的情节,很能表现军旅生活的特色,描绘出彼此行色匆匆的情景,因无纸笔而用口传家书,既合情合理,又给人以新鲜之感。诗的特色这首诗语言自然质朴,不假雕琢,仿佛信手拈来,随口而出,既有生活味,又有人情味,清新隽永,耐人寻味。谢谢观赏此课件下载可自行编辑修改,仅供参考! 感谢您的支持,我们努力做得更好!谢谢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