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机甜豌豆栽培技术规程

有机甜豌豆栽培技术规程

ID:5955476

大小:27.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7-12-29

有机甜豌豆栽培技术规程_第1页
有机甜豌豆栽培技术规程_第2页
有机甜豌豆栽培技术规程_第3页
有机甜豌豆栽培技术规程_第4页
有机甜豌豆栽培技术规程_第5页
资源描述:

《有机甜豌豆栽培技术规程》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有机甜豌豆栽培技术规程  摘要为适应国内外市场对甜豌豆品质的更高要求,改善农民传统种植习惯,熟练掌握甜豌豆有机食品栽培技术,提高甜豌豆的产量、品质及效益,从基地选择、整地、品种选择、施肥、播种、田间管理和收获与贮运等方面,介绍如皋地区甜豌豆有机食品栽培技术规程。关键词有机甜豌豆;栽培技术;规程中图分类号S643.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7-5739(2013)20-0075-01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国内外市场对甜豌豆原料及制品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逐步改善农民的传统种植习惯,不断改进甜豌豆的栽培技术指标,在控制环境污

2、染、选择抗病优良品种、科学施肥以及其他田间管理技术等方面严格操作,保证基地甜豌豆原料达到有机食品质量标准,以改善甜豌豆的质量,提高甜豌豆的产量及效益[1]。1应用范围该标准规定了有机食品甜豌豆的产地、播前准备、播种和田间管理、农药使用及收获要求,适用于如皋地区有机食品安全生产。有机甜豌豆生产基地污染控制措施:建立保护区,要求500km内无污染企业,并且设置106m种植绿化隔离带,空气质量和土壤指标检测达标。增施有机肥:只准施用经过充分腐熟的有机肥。禁止使用各种激素、化学肥料及农药,实行生物、物理防控病虫害。禁止使用受污染水源,要求水源清洁

3、无污染,水质检测达标[2-3]。2有机食品甜豌豆栽培技术规程2.1基地选择有机食品甜豌豆的种植产区要求农业生态环境较好,空气和水无污染,土壤疏松肥沃,富含有机质,远离污染源(远离城区、工矿区、交通干线、工业、生活垃圾场等污染源),土壤质量符合有机食品生产产地标准。转换期一般不少于36个月。新开荒的长期撂荒地、长期按照传统农业生产方式耕种的或有充分证据证明多年来使用禁用物质的农田,也应经过至少12个月的转换期,转换期内必须完全按照有机农业的要求进行管理。建立保护区,有机甜豌豆种植区与常规农用区之间应有缓冲带,保证有机甜豌豆种植区不受污染,防

4、止临近常规地块禁用物质的漂移。环境空气质量应符合《二级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T3095)》和《保护农作物的大气污染物最高准许浓度(GB/T9137)》,农田灌溉用水水质应符合《V类农田灌溉水质标准(GB/T5084)》,土壤环境质量应符合《二级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T15618)》《有机食品(GB/T19630)》。灌溉水源要求无污染,以保证灌溉用水达标。2.2整地6要求选择土层深厚、结构疏松、腐殖质丰富的土壤,且能排能灌。2.3品种选择选择抗病高产的品种,要求粒大、整齐、健壮和无病虫害。种子质量为:纯度≥97%,净度≥98%,发芽率

5、≥93%,含水量≤12%。常用的有奇珍76等品种。2.4增施有机肥肥料应符合GB/T19630规定。基肥主要是经过无害化处理的农家肥、商品有机肥、腐植酸类肥料、微生物肥料等。结合整地,施用腐熟优质农家肥60~75t/hm2作基肥,施肥后深翻,将肥料与土壤充分混合,做成平畦,如果是水稻田或者低洼地应做高畦。2.5适期播种,合理密植露地秋播,播期一般为9月下旬至10月上旬,要求行距50~60cm、株距20~30cm,条播10~15cm,3粒/穴。播深2~3cm,播种量30~45kg/hm2。2.6田间管理2.6.1苗期管理。苗长至3~5cm时

6、各中耕除草1次,中耕时向根旁培土。立春后间苗,每穴留2~3株。2.6.2中后期管理。冬前不要浇过多的水,春季气温回升进入抽蔓期时开始浇水,10~15d浇水1次。进入开花结荚期后要勤浇水,每7~106d浇水1次。肥料使用应符合GB/T19630规定。支架:当株高达到30cm时,每行设1个篱架,即两头用水泥桩或木头桩固定,中间每隔5~10cm插1个竹棒,并在竹棒上用稻草绳横向固定3行呈网状,供植株上网爬蔓。支架高度一般在150cm以上。2.7防治病虫病虫控制应符合《农药安全使用标准(GB4286)》《农药合理使用准则(1~5)(GB/T832

7、1)》。防治病虫害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方针。在有机甜豌豆生产过程中,防治病虫主要以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为主,化学防治为辅。2.7.1农业防治。一是合理茬口布局,选用抗病品种;二是培育壮苗,加强中耕除草;三是实行轮作换茬,避免连作;四是清洁田园,降低病源、虫源基数[4-5]。2.7.2物理防治。根据害虫的生物学特性,采取糖醋液、黑光灯、汞灯等物理方法诱杀害虫的成虫,以压低田间害虫的基数。2.7.3生物防治。保护和利用瓢虫、草蛉等天敌杀灭蚜虫等害虫。对蚜虫也可采用植物源农药0.32%印楝素乳油500倍液喷雾防治。2.7.4化学

8、防治。使用的药剂应符合GB4286和GB8321的要求。对于潜叶蝇等害虫,利用性诱剂、黄板诱杀。2.8收获64月底至5月初,当豆荚达到采收标准时开始收获。于每天10:00左右进行采收上市。具体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