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本主义人格理论 .ppt

人本主义人格理论 .ppt

ID:59588698

大小:390.50 KB

页数:54页

时间:2020-11-14

人本主义人格理论 .ppt_第1页
人本主义人格理论 .ppt_第2页
人本主义人格理论 .ppt_第3页
人本主义人格理论 .ppt_第4页
人本主义人格理论 .ppt_第5页
资源描述:

《人本主义人格理论 .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五章人本主义人格理论人本主义心理学马斯洛的需要与自我实现论罗杰斯的自我理论罗洛.梅的存在分析人格理论评价一、人本主义心理学上世纪50年代在美国兴起。现象学、存在主义。提倡从人的主观意识经验出发,反对行为主义的环境决定论和精神分析的无意识动机决定论。“第三势力”。兴起背景社会背景:冷战、军备竞争、核战威胁。科学背景:生态学、文化人类学、机体整体论。心理学背景:对精神分析和行为主义的批评---生物还原论和机械还原论哲学背景:存在主义和现象学存在主义:人的自由、选择和价值;现象学:现象是事物的本真性存在。而事物是无法最终认识的。(每个人都生活在自己的主观世界中,“没有人比你更了解自己”)研

2、究对象人(弗:生物性)整体的人(华:S→R)自我实现的人理论共识1.强调人的整体性。不可分割,反对还原主义,看重人的动机和人格。2.强调人的主体性。尊重每个人的尊严和价值,自己选择、确定其存在的意义。3.强调人意志的超越性。人因而具有无限发展的可能性。4.强调人性研究的现象学途径。因为重点是意识经验的研究。二、马斯洛的需要与自我实现论需要层次论自我实现论《纽约时报》评论说:“马斯洛心理学是人类了解自己过程中的一块里程碑”。还有人这样评价他:“正是由于马斯洛的存在,做人才被看成是一件有希望的好事情。在这个纷乱动荡的世界里,他看到了光明与前途,他把这一切与我们一起分享。”亚伯拉罕.马斯洛(

3、AbrahamHaroldMaslow,1908-1970)美国社会心理学家、人本主义心理学的主要发起者马斯洛生平1908年出生于纽约市布鲁克林区。俄罗斯移民。1934年获威斯康辛大学博士学位。之后,留校。1935年哥伦比亚大学任桑代克学习心理研究工作助理。1937年任纽约布鲁克林学院副教授。认识了霍尼、弗洛姆、阿德勒;本尼迪克特和魏特海默。1951年转到邦迪斯大学任心理学教授兼系主任,直到1970年去世。1967年曾任美国人格与社会心理学会主席和美国心理学会主席,是《人本主义心理学》和《超个人心理学》两个杂志的首任编辑。马斯洛需要层次论(一)动机理论的基本假设(教材236)1.人是一

4、个统一的、有组织的整体,主张以整体动力观揭示动机的性质;2.人类的需要具有似本能的性质;3.人类动机的终极目标是基本需要。马斯洛需要层次论(二)五种基本需要:1.生理需要。2.安全需要。3.爱的需要。4.尊重的需要。5.自我实现的需要。1954年,1962,1970年。马斯洛需要层次论(三)需要层次之间的关系人是一个整体,人类的基本需要是按出现的先后或力量的强弱排列成等级的。越是高层次的需要,就越为人类所特有。(进化发展较迟)低层次需要的适当满足是高层次需要出现的基础。高层次需要(人类所特有)一旦满足会有更强的主观幸福感。自我实现理论(一)自我实现的两个层次:作为一种基本需要的自我实

5、现。(人人都有可能体验到)作为人格的自我实现。(只有极少数人能做到)“自我实现”概念的提出戈尔德斯坦(KurtGoldstein,1878-1965),德裔,美国神经病学家,首次提出自我实现的概念。认为:自我实现是人的机体潜能发挥的一种内驱力。“自我实现”的涵义“自我实现也许可大致描述为充分利用和开发天资、能力、潜能等等,这样的人似乎在竭尽所能,使自己趋于完美。”(Maslow,1970)尼采:“成为你自己”!马斯洛认为自我实现的人才是健康的人。自我实现者在人群中只占1%,其余则是“适应良好的奴隶”。自我实现理论(二)自我实现者的人格特质研究兴趣:研究兴趣始于对大学时代两位导师本尼迪

6、克特和魏特海默的爱戴。方法:自由联想、心理测验、人物传记等。样本:历史上的伟人、学生、熟人中选出48人。一般要到中年或老年。自我实现理论“自我实现者”的人格特征:13种有良好的现实知觉;能正视自己、他人和自然;活动和反应是自发的,而不是被迫的;能以问题为中心,而不是以自我为中心形成看法;有独立自主性,不受环境和文化的支配;能认识人类;和为数不多的人发生深厚的友谊;有与众不同的鉴赏力和审美观;具有民主的价值观;有一种哲理性、无敌意的幽默感;具有创造力;有较多的高峰体验;有高度的社会兴趣,但不墨守成规(陈规)。“自我实现者”的人格特征概括为5点(1)能够接纳自己,包括需要改进的自我(缺点)

7、;(2)比普通人更少受文化规范和习俗的约束;(3)具有创造性;(4)朋友少但友谊却深厚;(5)拥有高峰体验。“高峰体验”(peakexperience)“到自己心目中的天堂去旅行!”马斯洛在调查一批有相当成就的人士时,发现他们常常提到生命中曾有过的一种特殊经历:“感受到一种发至心灵深处的颤栗、欣快、满足、超然的情绪体验,”由此获得的人性解放,心灵自由,照亮了他们的一生。高峰体验的人更果断更独立,更少关注物质财富和地位,更清楚生命的意义。未能达到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