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下册教案示例耳和听觉

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下册教案示例耳和听觉

ID:5959692

大小:56.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7-12-29

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下册教案示例耳和听觉_第1页
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下册教案示例耳和听觉_第2页
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下册教案示例耳和听觉_第3页
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下册教案示例耳和听觉_第4页
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下册教案示例耳和听觉_第5页
资源描述:

《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下册教案示例耳和听觉》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教学重点  对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念的理解。  教学难点  1.耳朵的结构与功能。  2.组织好实验探究人为什么要长两只耳朵?  教学方法  实验探究、观察归纳、讨论应用、实践活动  教学准备  1.学生准备  提前准备好棉花(或细软的纸、棉布等塞耳朵的物品)、蒙眼睛的物品。  2.教学器材  耳朵结构示意图、模型、助听器、木梳、塑料尺、鼓、鼓棰、有关挂图、课件  教学流程设计学习内容学生活动教师活动与意图新课引入新课教学1.耳的结构与听觉的形成2.探究:为什么要用两只耳朵听?乐音的三个特性:噪声污染:复习巩固1.布置作业1.思考2.观察:

2、挂图、模型、课件,弄清结构,思考:各个部分的功能。体验:完全失去听力的生活。讨论:平时对失去听力的人我们应该怎么办?3.从提出问题,到交流与评价进一步科学探究的完整过程。4.乐音的三个特性:音调、响度、音色5.学生举例:你见过哪些噪声污染如何防治?讨论与交流:控制噪声污染的有效措施有哪些?6.学生小结7.完成练习1.设疑导入2.引导观察:挂图、模型、课件,弄清结构3.探究:为什么要用两只耳朵听?4.乐音的三个特性:音调、响度、音色5.噪声污染:6.教师引导小结7.布置研究性学习:P171。作好安排,提出要求。  一、新课引入  人为什么能未

3、见其人,先闻其声?我们是如何听到声音的?而鼻子要长在一起呢?在城市汽车为什么严禁喇叭?有的人为什么会晕车、晕船?  二、新课教学  耳的结构与听觉的形成  设问:你知道我们的耳朵为什么能听到声音吗?它里面的结构是什么样的?  引导观察:挂图、模型、课件,弄清结构,思考:各个部分的功能。  结构:外耳、中耳、内耳。  听觉的形成:声波(信息)——耳朵(鼓膜振动、听小骨振动)——刺激听觉感受器的听神经——大脑  讨论:耳朵的各部分有什么功能?鼓膜损伤、听小骨损伤或发生障碍会有什么影响?耳膜破损会造成什么结果?哪些原因会造成耳膜破损?我们应该怎样

4、保护自己的耳朵?你还知道有哪些造成耳聋的原因?耳朵还有那些用途?耳朵的结构与功能有什么关系?  体验:完全失去听力的生活。先用两只空纸杯捂住耳朵,再用棉花或软布塞住耳朵,  分别感受和体会失去听力后的痛苦。  讨论:平时对失去听力的人我们应该怎么办?  市汽车为什么严禁喇叭?有的人为什么会晕车、晕船?  设疑:人为什么长两只耳朵?这样有什么好处?为什么能耳听八方?  引导学生从提出问题,到交流与评价进一步科学探究的完整过程。  提出问题:为什么要提出用两只耳朵?  建立假设(大胆猜想):①……;②……;③……;④……;  设计实验方案:(目

5、的、如何做、怎么做?控制变量)次数目的实验方案实验一  实验二  实验三  ……    实验检验:按方案去做。引导归纳出结论:根据声音到达两点的时间差,辨别声源的方向和位置。  作出解释、交流和评价:先小组交流,然后大组交流,最后全班交流。引导学生交流如何探究的、探究汇总如何控制变量的,重点评价方案设计的是否合理,有无改进的地方,积极参与探究情况。  拓展:根据已经学过的知识或进一步查阅有关资料,对实验结果作出解释  乐音的三个特性:音调、响度、音色(第三课时)  为什么歌唱家的声音那样动听?歌唱家又有高音、中音、低音之分?  音调:我们把

6、感觉到的声音的高低叫音调。  实验1:用一把塑料尺,让它从木梳的齿上,一次快些,一次慢些。  观察:听到的是声音有何不同?为什么会有这种差别?  实验2:用一把直尺紧压在桌面的边沿,两次伸出桌面的长度不同。然后用手拨动伸出桌面的一端。  观察:两次尺子振动的快慢有何不同?听到的声音有何不同?  结论:物体振动越快,音调越高  频率:物体在1秒钟内振动的次数。单位:赫兹。振动越快,频率就越大。音调跟频率有关,频率越大,音调越高,频率越小,音调越低。  思考:蜜蜂与蝴蝶的声音有何不同?为什么?  人和动物的听觉范围:  声波的分类:超声波、次声

7、波,一般人听不到超声波和次声波。  应用:B超,金素探测。蝙蝠与仿生学,雷达。  响度:人们主观上感觉到的声音的强弱。  设问:响度的大小与什么有关?  实验:在鼓面上撒一些小纸屑,先轻轻地敲鼓面,然后再用力敲鼓面。  观察:鼓面上的小纸屑的振动有何不同?  思考:声音的大小跟声源振幅幅度有什么关系?跟离鼓的远近有何关系?  结论:声音的响度与声源的振动幅度有关,跟人距离声源的远近也有关系;声源的振动幅度越大,声音的响度越大;距离声源越远,声音越分散,声音响度也越小;还跟不同人的感觉的灵敏程度有关。  声音大小的计量单位:分贝,符号:Db,

8、人耳的感觉情况表:(引导学生读表)  设问:什么情况下是震耳欲聋?  音色:辨别声音的第三个特征。  中国古代的声学成就:编钟,1973年,浙江余姚河姆渡地区出土的骨哨、骨笛,距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