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技术流”的医学观与“意识流”的医患关系.doc

论“技术流”的医学观与“意识流”的医患关系.doc

ID:59599108

大小:28.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20-11-14

论“技术流”的医学观与“意识流”的医患关系.doc_第1页
论“技术流”的医学观与“意识流”的医患关系.doc_第2页
论“技术流”的医学观与“意识流”的医患关系.doc_第3页
论“技术流”的医学观与“意识流”的医患关系.doc_第4页
论“技术流”的医学观与“意识流”的医患关系.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论“技术流”的医学观与“意识流”的医患关系.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博士生课程论文论“技术流”的医学观与“意识流”的医患关系吕云辉,北京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摘要】本文首先回顾了当前医患关系的现状,提出过于注重医学的科学技术性而忽略医学人文关怀作用的医学观是医患矛盾加深的重要因素。过于强调医学的技术性会进一步造成医患之间的不对称和不平等,加重医患的冲突和对立;只有充分发挥医学的人文作用,真正做到以患者为主角,医疗活动才能回归到医学的本质——关爱与帮助,患者的真正需要才能得到满足,医患之间才能建立起亲密的关系,医生获得应有的尊重。【关键词】医学的科学性;医学人文关怀;医患关系;医

2、学本质自从今年10月浙江温岭杀医案发生以来,在医生和患者心中积压已久的怨气终于大规模爆发,既有医护的全面逆袭,也有大众的继续冷漠围观与风凉,媒体也找到了吸睛点,迅速介入并展开全面讨论,甚至政府官员也第一次跳出来表态要求加强医院的安保措施。事件的发生发展和受到的关注超乎很多人的预料,大家终于意识到事态的严峻性,医患关系已经到了崩溃的边缘,患者对医疗体系严重不满和不信任、医护人员对行医前途的绝望和无助深深地刺痛了每一个有良知的人。最新的调查显示,45%的在职医护人员考虑离开医疗行业,88%的医生不让子女继续从医,

3、每7个医学院校毕业生中只有1个最终到医院工作;以此同时,认为看病难看病贵、就医体验糟糕的患者比例高达82%。这一切均指向一个共识:再不改变现状我们最终将无医可看,我们期望健康、长寿、幸福的“中国梦”将成为一个真正的梦。医患关系的现实让上到政府高层、下到普通民众中的有识之士感到焦虑,大家纷纷从不同的角度提出问题并给出解决的建议。有人认为是体制问题造成,建议深化医疗改革、加大政府投入、开放医疗市场,通过增加医疗服务供给来缓解医患矛盾;有人认为应该加大医德教育、改善服务态度,通过提升医护人员的服务质量来缓解医患矛盾

4、;有人认为应该提高医学知识普及、提升民众的医学素养、加强媒体的正面报道,通过增加民众对医疗风险的理解和承受能力来缓解医患矛盾;也有人认为应该通过加强医患沟通来缓解医患矛盾等等。这些观点都是正确的,因为医患关系本身就是一种复杂的关系,医患矛盾的产生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在这里我认为有一个因素是非常重要而又很容易被大家忽视的,那就是“现代只注重医学的科学技术作用而忽略了医学的人文作用的医学模式和医学观念”在医患矛盾的形成中作出了“重大贡献”。首先,医疗过程中过于强调医学的科学性与专业性会给医患关系带来诸多负效

5、应,进一步加重医患之间的不对称化。现代医学的发达主要体现在医学技术的日益科学化与专业化上。医学向“技术主义”的迈进始于19世纪,随着显微镜的发明和近代实验科学的兴起,医学的科学性得以确立并逐步深入人心[1]。“技术至上”医学观的主要特征就在于把人看作是相对独立的生物体来研究其健康与疾病问题,认为每种疾病都必须并且可以在器官、细胞和分子水平找到确定的原因,并据此建立治疗方案。现代医学的教育、培训和执业体系,基本上是围绕如何“科学地”认识疾病和治疗疾病而建立的。这种以生物科学为基础的医学形式被称为“生物医学模式”

6、。这种医学模式强有力地塑造了医学是一门科学的认同,也极大地促进了人类对疾病病理的认知,对于治愈疾病和提高人类的整体健康水平起到了无可否认的作用。但这种生物医学观在对疾病的认知模式上倾向于以“病”为中心而不是以“人”为中心,对疾病的解释只针对可进行科学验证的客观实体——即纯粹生理学意义上的人的躯体,医术的高低只取决于对医学现象的生理化解释水平[2]。于是对新技术、新方法和高新设备的无限追求成为了现代医学的主流,对自身生理机制的探索也日渐细微,不断向细胞和分子水平发展。在这种把宏观的人向微观的细胞和分子分解和还原

7、的过程中,病人作为“人”的属性逐渐隐退,医学技术关注的只是发生了结构或功能改变的各个身体部位。于是乎,医生眼中看到的“病”与作为病了的“人”的患者所感受到的“病”逐渐产生了本质的区别:患者表达的是疾病的痛苦和对患病的整体感受,而医生透过现代化的技术和仪器探测到的是各种病理或非病理的改变。病人的各种“不舒服”能否称得上是“病”、是否需要治疗、需要怎样的治疗、要治疗多长时间,这已经不再是患者自身所能够判断和决定的,医学仪器的检测和医生的专业判断才是最终的“真相”[3]。这导致了医生和患者对于疾病和治疗效果的认识存

8、在巨大偏差,温岭杀医案件产生的原因就在于此,患者认为自己仍有症状没有治好,而医生检查认为已经没有“病变”,并没有真正去感受患者的“病”。这种以技术为导向的“技术流”医学观使医患之间的不对称性进一步加大,原本作为医疗活动主体的病人,如今在诊疗活动中已经很难与医生就疾病本身进行对话和沟通,而只能作为被动的倾听者与接受者,其在治疗活动的地位被边缘化了。也正因为如此,由于对医学专业“一无所知”的患者最多只是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