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宋金元时期中医门户流变

浅谈宋金元时期中医门户流变

ID:5966693

大小:31.5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7-12-30

浅谈宋金元时期中医门户流变_第1页
浅谈宋金元时期中医门户流变_第2页
浅谈宋金元时期中医门户流变_第3页
浅谈宋金元时期中医门户流变_第4页
浅谈宋金元时期中医门户流变_第5页
资源描述:

《浅谈宋金元时期中医门户流变》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浅谈宋金元时期中医门户流变  摘要:宋金元时期政府对中医学高度重视,“经方”崛起,《局方》盛行,民间方书大量涌现,基础理论与临床医学显著进步,重视方剂理论研究,对方剂学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它是剂学发展的重要时期,政府高度重视,基础理论与临床医学显著进步,深入研究方剂理论,以病因病机研究为基础创制新方。就宋金元时期的中医门户流变展开分析和研究,主要分析了金元四大家出现缘由、金元四大家的流派以及金元四大家的简介。关键词:宋金元时期;中医门户;流变中图分类号:K24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2-2589(2013)03-0083-03《四库全书总目》医家类

2、一有云:“儒之门户分于宋,医之门户分于金、元。观元好问《伤寒会要》序,知河间之学与易水之学争。“[1]156金元是我国中医发展史的关键时期,所谓“河间之学”是指金元四大家第一人刘河间所分立的门户;而“易水”则是指由张元素而传下来的李东垣一派。一、金元四大家出现缘由9据《四库全书总目》所言,中医学问的划时代是在金元。吕思勉在《中国文化九种》中提及:“中国医学,至宋而新说肇,非得已也。天下之物莫不有理,必得其理,然后可以应用于无穷。古代专门授受之医学,魏晋而后既已■失其传,其为后人所辑存者,皆不免于残缺不具。夫古代之医学即使书存于今,其理亦未必可据,况其所存者

3、又皆残缺不具之说乎?!然学术之真必存于事物,后世解剖之学既已绝迹。形下之学又日湮晦,欲明医理,果所以据以资推求哉?于是,冥心探索,而其说转遁入于虚无,而五运六气之说兴与矣。”[2]23上古中医在魏晋的时候便已失其所传,而学问没有从理源上发起,那么医理必然陷入虚妄之中。魏晋以后,医学陷入了一种没有理论的尴尬境地,这引起宋人对医理的重视。“中国经籍之传世,至宋而始多,盖锓板之术盛于是时使然。然医家之书,经宋人搜辑传世者,医经类甚少,同一经方也,本草类亦甚少,而方书独多。盖医理深邃,非尽人所能知,方药则事足便民,好搜辑之者甚众;又格物之学不明,徒知搜辑成方以治病

4、,而不复能研求药性,所谓知有术而未足语于学也。”[2]23金元时期四大家辈出的重大原因,其一是因为宋代雕版印刷技术兴起,其二则是因为宋人极其重视医术,搜辑传世者众多。吕先生在后文提及的“盖搜辑医方之风起于唐而盛于北宋,其流风余韵,迄明清犹未艾也”便是指明宋人对医学重视的倾向。9宋人虽然看重医学,但侧重药方,这使得宋很难出现像金元四大家那样重视流派重视古籍的大医者。金元四大家,直接由刘河间师承接下来的就有三位,“易水”之派的李东垣,则是师从于大医张洁古。宋人热衷于收集药方,在宋王硕所编撰的《易简方》中便可略见一斑:“谓常取用盖之方,可以外候用者,详著大义于篇

5、,以治仓促卒之病,易疗之疾,轻者自愈,重者亦可以借此以待招医云云,盖为不知医者所设。”[2]21到了元代,名医朱丹溪学成归来,因不依照流行书籍上的古方治病,曾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受到乡里的嘲笑。宋人热衷于古方的偏见,由此可见。但同时,宋人对医术的重视,也是前所未有。范仲淹有云:“不为良相,则为良医。”北宋著名政治家范仲淹曾抽签询问自己是否能够做官,但是不幸多次抽中曰:“不能”,范仲淹失望之余,便立志于“如不能做官救济天下,那么就要为医救人性命”。这句话出现于众多医书的序言,激励了无数的儒家知识分子从医救人,“人生天地间必有用于世也”。宋金元时期,儒者和医生的关

6、系颇为复杂微妙。金元四大家之中就有朱丹溪师从朱熹的弟子许谦,李东垣师从当时的名儒翰林学士王若虚、冯叔献,宋儒对医学的重视同样影响到金元。9金元时期战争频繁,人们整日活在忧虑和愁苦之中,生活饮食得不到保证,这就产生了跟以往不同的病症。这些病症则都是以往古书古方上所没有的,因此要求医师找出新的解决方法。医师李东垣便是根据这一情况,确立了自己专门的“脾胃说”。在金国灭亡的大劫难中,李东垣创出补中益气汤,分清了外感病和内伤病,创立了自己的脾胃学说。补中益气汤便是现在药店里的补中益气丸。二、金元四大家的流派元末明初著名文学家宋濂在为朱丹溪(四大家之一)所著的《格致余

7、论》题词时,提到:金以善医名凡三家,曰刘宋真、曰张子和、李明之,虽其人年之有先后,术之有救补,至于推阴阳五行升降生成之理,皆以《黄帝内经》为宗,而莫之异也。又有云:元朱震亨《格致余论》有功于生民者甚大,宜与三家所著并传于世。自此而后,“金元四大家”之称,便广为流传。关于这四大家的流派分类问题,吕思勉先生在《中国文化九种》第九篇宋代医学新说之兴起之中说得已经十分详细。但是在描述和分段上,吕先生的行文只区分了派系,便容易让人产生一些误解。9在吕先生的行文中,他先介绍了刘河间,也就是河间派创始人,然后接下来他就直接写到了刘河间的四传弟子朱丹溪,最后才是张子和。而

8、从时间顺序上来讲,朱丹溪是金元四大家的最后一位,张子和应该排在刘河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