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疲劳与用脑过度.doc

心理疲劳与用脑过度.doc

ID:59680834

大小:49.72 KB

页数:5页

时间:2020-11-18

心理疲劳与用脑过度.doc_第1页
心理疲劳与用脑过度.doc_第2页
心理疲劳与用脑过度.doc_第3页
心理疲劳与用脑过度.doc_第4页
心理疲劳与用脑过度.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心理疲劳与用脑过度.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行业资料:________心理疲劳与用脑过度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部门:______________________日期:______年_____月_____日第1页共5页心理疲劳与用脑过度人们通常把疲劳分为生理疲劳和心理疲劳两种。前者主要针对劳动而言,主要表现为肌肉酸痛、疲倦、无力等;后者主要指脑力劳动而言,疲劳的主要表现为心情烦躁,注意力涣散,思维不敏捷,反应迟钝等。心理疲劳的一个明显标志是学习与工作效率降低,而长期的心理疲劳影响心理健康,使人心境压抑,百无聊赖,心烦

2、意乱,精疲力竭,甚至出现神经衰弱症状,如头痛头昏、记忆力减退、失眠、怕光等,还可能发生其它心因性疾病。一般情况下,人们比较注重减轻体力劳动强度,改善劳动环境,注意劳逸结合和其它心理卫生要求,这对保护健康确有益处。专家们则特别建议脑力劳动者劳逸结合,注意脑力劳动中的心理卫生。科学家提倡脑力劳动者注重强调对其所有从事的脑力劳动的兴趣,使脑力劳动环境的安静及光线照明符合卫生要求等方面,认为这些对消除心理疲劳有益。脑力劳动疲劳的信号是心理疲劳感觉,这种疲劳感是人体、器官或主要细胞(离细胞等),对继续工作的抵触,疲劳

3、信号揭示机体已经需要休息,需要调整和恢复,应该停止工作,以睡眠或者娱乐、体育活动(或体力劳动)等积极方式促进大脑功能的调整。此时,若强制大脑继续工作,则会加重心理疲劳,造成脑细胞的损伤,或使脑功能恢复发生障碍。而很多人在现实生活中喜欢采用各种脑兴奋措施来消除心理疲劳感,以继续完成工作,如大量抽烟是作家刻苦写作的兴奋剂;诗人则是以酒助兴;西方人则喜欢抽雪茄、饮咖啡,或者使用其它兴奋物质,来振奋自己或以意志来强迫自己战胜疲劳,继续学习和工作。第3页共5页但是,医学研究表明,只有能够改善细胞的生理过程,才能促进细

4、胞疲劳的恢复。因此,人们常用兴奋大脑的方法强迫大脑继续工作,就会加重心理疲劳,加重细胞损伤,对机体十分有害。要消除心理疲劳,避免用脑过度对身体的损伤的关键是强调劳逸结合,体脑结合,科学用脑。科学用脑最重要的措施是顺应大脑活动的生理节律,强调劳逸结合,体脑结合,切忌长时间以各种强制手段增加脑力劳动的负荷。第3页共5页心理隐患也是安全隐患目前,在不少单位生产一线,办公室、休息室,到处都是醒目的安全标语,还有严格的安全生产制度。一些管理者对规章执行、纪律约束、两违考核等下大力气去抓,然而却忽视了职工心理这个因素。

5、在日常的安全管理中,有的管理人员对职工的心理情绪不去管,不愿管,不愿问,认为那是职工个人的私事。殊不知,就是这些看是无关紧要的心理因素,往往会成为酿成事故的罪魁祸首。人有七情六欲、喜怒哀乐,人的感情、情绪支配着人的行动。俗话说出门看天气,进门看脸色。脸色即情绪的表现,如果我们在安全工作中对职工的脸上出现的多云不以为然,或者对阴天不屑一顾,甚至采用不正确的手段对待职工的情绪,那么,势必会给我们的安全工作带来隐患。事实证明,这个隐患往往要比一般的违章、违纪造成的后果严重得多。第4页共5页职工存在心理隐患主要有以

6、下几种形式:如节假日期间心不在焉,人在曹营心在汉;节后收心不及时,上班没精打采,工作心存侥幸,自认为有经验,不把规章制度放在眼里,随意简化作业程序等;安全生产取得佳绩或实现某个安全目标后,沾沾自喜,陶醉于鲜花和赞扬声中;滋生麻痹松懈的思想;职工和同事、家人闹矛盾,发生纠纷,背着思想包袱,都容易产生思想负担。这种潜在的隐患不及时进行消除,安全事故就会接踵而来。笔者认为,各单位在抓安全工作的过程中,也要注重职工思想安全隐患的化解和消除。各单位领导要主动深入到生产一线,面多面心贴心与职工进行沟通交流,倾听他们的心

7、声,关心他们的油盐酱醋和家庭琐事,帮助其解决后顾之忧,在其心理未平衡之前,应妥善地安排工作,以保证作业安全。其次,要主动与职工家属经常联系,向家属了解职工在家的情况,发动家属做好亲人的思想工作,消除不安全的心理因素,从而催生良好的心理安全,促进企业安全生产的持续稳定。第4页共5页行业资料本文至此结束,感谢您的浏览!(资料仅供参考)下载修改即可使用第5页共5页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