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课时授课计划.doc

教师课时授课计划.doc

ID:59693417

大小:333.00 KB

页数:8页

时间:2020-11-19

教师课时授课计划.doc_第1页
教师课时授课计划.doc_第2页
教师课时授课计划.doc_第3页
教师课时授课计划.doc_第4页
教师课时授课计划.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教师课时授课计划.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教师课时授课计划第(10)页课题第四章第二节化学平衡一、教学目标知识技能目标(1)理解化学平衡状态等基本概念。(2)理解化学平衡状态形成的条件、适用范围、特征。(3)理解图像方法表示可逆反应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过程、基本类型等。(4)常识性了解化学平衡常数的意义。能力目标培养学生思考问题的能力德育目标利用化学平衡的动态特征,渗透对立统一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教育。二、教学重点化学平衡状态的特征三、教学难点难点是化学平衡状态判断、剖析化学平衡图像四、教学方法讲授法五、教学用具六、授课节数七、课时八、授课时间九、

2、课型新授十、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2、讲授新知3、课上练习4、课堂小结十一、布置作业十二、板书设计十三、课后记8教师课时授课计划十、教学过程一、可逆反应高温下,将一氧化碳和水蒸气混合,可生成二氧化碳和氢气。CO+H2O(g)CO2+H2同时,在相同的条件下,二氧化碳和氢气也可反应生成一氧化碳和水蒸气。CO2+H2CO+H2O(g)在同一反应条件下,能同时向两个相反方向进行的化学反应称为可逆反应。CO+H2O(g)CO2+H2书写可逆反应方程式时,用“”符号。通常把从左向右的反应叫正反应,从右向左的反应叫逆

3、反应。CO+H2O(g)CO2+H2正反应逆反应理论上,化学反应都具有可逆性,但对于有些反应来说,两个相反方向的反应趋势相差很大。例如,KClO3在受热时,实际上几乎只能发生由左向右的分解反应。MnO2△8几乎只能向一个方向进行的反应称为不可逆反应。书写不可逆反应方程式时,用符号“====”。二、化学平衡可逆反应的特点是,在密闭容器中,可逆反应不能进行到底,而是达到平衡状态。正反应逆反应合成氨反应是工业生产氨气的重要反应,是典型的可逆反应。正反应叫合成氨,[N2]和[H2]越大,v正越大。[NH3]越大

4、,v逆越大。vtOv正v逆v正=v逆反应开始时,反应物氮气和氢气的浓度最大,v正最大;生成物氨气的浓度为零,v逆为零。随着反应的进行,反应物浓度减小,v正减小;生成物浓度增大,v逆增大。经过一段时间,将会出现v正=v逆。此时,单位时间内正反应所反应了的N2和H2正好等于逆反应所生成的N2和H2;单位时间内正反应所生成的NH3正好等于逆反应所反应了的NH3。N2、H2和NH3的浓度都不再随时间而变。在一定条件下,可逆反应达到正反应和逆反应的速率相等,反应混合物中各组分的浓度保持不变的状态,称为化学平衡。8

5、化学平衡状态的特征:逆可逆反应(或可逆过程)等正反应和逆反应速率相等v正=v逆定平衡时体系中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浓度将不再改变动化学平衡是一种动态平衡v正=v逆≠0变条件改变,平衡发生移动三、化学平衡常数一定温度下,在密闭容器中发生的可逆反应,无论从正反应开始或是从逆反应开始,无论反应起始时反应物浓度的大小如何,最后都能达到化学平衡状态。对于任一可逆反应:,在一定温度下达到平衡时,都存在下列关系式:式中[A]、[B]、[C]、[D]为反应物和生成物平衡时的浓度,p、q、m、n为反应式中各相应化学式前的计量数

6、,K为常数。可逆反应达到化学平衡时,各生成物平衡浓度幂的乘积与反应物平衡浓度幂的乘积之比是一个常数。这个常数称为化学平衡常数,符号为K。K值只随温度而变化,不随浓度而变化。讨论和练习8写出合成氨的化学平衡常数表达式,讨论平衡常数数值大小所表达的含义?答:化学平衡常数表达式:高温高压催化剂化学平衡常数K值的大小,可表明反应正向进行程度的大小。K值越大,表明平衡时,生成物浓度越大,反应物浓度越小,即正反应进行得越彻底。K值越小,表明平衡时,生成物浓度越小,反应物浓度越大,即正反应进行的程度越小。四、化学平衡

7、的移动化学平衡只是可逆反应在一定条件下一种相对的、暂时的平衡状态。如果平衡体系的条件发生变化,使正、逆反应速率不再相等,反应的平衡状态就会遭到破坏,各物质浓度就会发生变化,直到在新的条件下,反应又达到新的平衡。条件改变建立新平衡破坏旧平衡一定时间v正=v逆≠0平衡1v正≠v逆′′不平衡平衡2v正=v逆≠0′′′′因反应条件的改变,使可逆反应从一种平衡状态向另一种平衡状态转变的过程叫做化学平衡的移动。8对于一个可逆反应,如果新平衡状态中生成物的浓度大于旧平衡状态中生成物的浓度,称之为平衡向右移动。反之,如

8、果新平衡状态中生成物的浓度小于旧平衡状态中生成物的浓度,称之为平衡向左移动。影响化学平衡的因素主要有浓度、压强和温度。1.浓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模拟实验往混合液3中滴加FeCl3溶液数滴,血红色加深321往混合液1中滴加1mol/LKSCN数滴步骤解释现象血红色加深平衡向右移动往混合液3中滴加1mol/LFeCl3数滴血红色加深平衡向右移动结论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增大反应物的浓度或减小生成物的浓度,都可以使平衡向正反应的方向(右)移动;反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