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遗传学-遗传与肿瘤重点整理

医学遗传学-遗传与肿瘤重点整理

ID:5970082

大小:112.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7-12-30

医学遗传学-遗传与肿瘤重点整理_第1页
医学遗传学-遗传与肿瘤重点整理_第2页
医学遗传学-遗传与肿瘤重点整理_第3页
医学遗传学-遗传与肿瘤重点整理_第4页
医学遗传学-遗传与肿瘤重点整理_第5页
资源描述:

《医学遗传学-遗传与肿瘤重点整理》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1.掌握肿瘤发生与遗传因素相关的四大证据。1、种族差异日本人松果体瘤发病率比其他民族高十几倍。80%的鼻咽癌发生在中国,比印度人高30倍;比日本人高60倍。而在中国,广东人发病最高。欧美人的乳腺癌发病高于日本人和中国人。肿瘤的发病率并不因为移民而发生显著变化2、家族聚集癌家族—家系中肿瘤的发病高于群体,且发病年龄早,部分肿瘤表现孟德尔式遗传。家族性癌—家族内多个成员患同一种肿瘤。如结肠癌病人有12%-25%有家族史,因此结肠癌可认为是家族性癌。家族性大多不表现孟德尔式遗传,但患者的一级亲属的发病风险高于人群3-5倍。双生子调查中发现,同卵双生发病的一致率非常高。3、遗传性

2、肿瘤(单基因遗传的肿瘤)P.256少数肿瘤表现孟德尔式遗传,如视网膜母细胞瘤(AD),神经母细胞瘤(AD),神经纤维瘤(AD),Wilms瘤(AD)等。4、遗传缺陷、染色体畸变与肿瘤研究发现,具有某些遗传缺陷的病人,其肿瘤的发病率比群体发病高。如克氏征者易患男性乳腺癌,21三体者白血病的发病率高于群体20倍,共济失调性毛细血管扩张症者易患各种肿瘤。肿瘤组织染色体检查发现了大量染色体异常,包括断裂、重排、双着丝粒、环形等。2.掌握以Ph染色体为例,讲解肿瘤发生与染色体变异的关系。95%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CML)细胞中存在Ph染色体(费城染色体)。为9号染色体与22号染色体

3、易位后重组的22号染色体。Ph染色体首次证明了一种染色体畸变与一种特异性肿瘤的恒定关系。Ph染色体是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典型的特异性标记染色体。Ph染色体致病的分子机制:9号染色体上有一个c-abl基因(原癌基因),产生一145kD的多肽,22号染色体上有一个bcr基因(断裂点集中区),易位后在22号染色体上形成一融合基因,产生一210kD的融合多肽。3.了解其他染色体变异与肿瘤。Burkett淋巴瘤—t(8;14)(q24;q32)1.8q24:c-MYC2.14q32:免疫球蛋白重链基因复合体(IgH),有强大的增强子,在B细胞中活跃表达。3.C-MYC与IgH相邻后,

4、转录和翻译也增强,从而导致恶性转化。染色体缺失肺癌中的del(3)(p14p23)视网膜细胞瘤中的del(13)(p14)Wilms瘤中的del(11)(p13p14)等则可导致相应位置上的抑癌基因RARA、PTPG、RB、WT1丢失4.掌握干系,旁系,众数,标记染色体等概念在一个肿瘤的细胞群体中,如果某种细胞系生长占优势,此细胞系就称为该肿瘤的干系。干系的染色体数目称为众数。除干系以外的处于劣势的其他核型的细胞称为旁系。标记染色体:如果某一肿瘤的大部分细胞中某种特定类型的畸变染色体,这种畸变染色体则称为标记染色体。5.掌握病毒癌基因,原癌基因,癌基因分类和癌基因激活的主

5、要4条途径。存在于肿瘤病毒基因组中的癌基因称为病毒癌基因。存在于正常人类基因组中的癌基因称为细胞癌基因。即原癌基因。癌基因激活的四条途径:1.点突变2.病毒诱导与启动子插入3.基因扩增4.染色体断裂与重排6.掌握肿瘤抑制基因的概念和与癌基因的区别。肿瘤抑制基因(定义):对细胞的异常生长和恶性转化起抑制作用的基因。癌基因:能引起细胞恶性转化的基因,称为癌基因。7.了解P53基因和Rb基因1、Rb基因Rb基因名称来自Retinoblastoma,视网膜母细胞瘤.Rb基因位于13q14.1,27个外显子,编码928个氨基酸的110kD蛋白质。30%的视网膜母细胞瘤中可见包括Rb

6、基因在内的DNA缺失,甚至染色体片段的缺失。(1).视网膜母细胞瘤患者有13号染色体长臂缺失,但不同患者缺失的13号染色体片段大小是不同的,他们之间共同的最小重叠区是13q14,这揭示RB基因位于13q14.(2)RB基因编码的Rb蛋白(3).RB蛋白质去磷酸化时,与细胞内转录因子E2F结合,使细胞停止转录,细胞不能越过G1期控制点,所以不能进入S期,不能进行增殖。(4).RB蛋白质磷酸化,它就与E2F分离,E2F就促进细胞的转录,促使细胞由G1越过控制点而进入S期,细胞进行增殖。2、P53基因P53基因定位于17p13.1,含11个外显子,编码53kD蛋白,393个氨基

7、酸。P53基因的变异与50%的肿瘤发生相关。P53基因的4个功能区:1)N-端调控活性区—行使功能的区域,既介导蛋白质相互作用的区域,由73个氨基酸构成。2)序列特异性结合区—核心区,具有特异性DNA结合功能,此区域含有大量的突变热点。3)寡聚区—介导P53蛋白自身形成4聚体。4)C-端DNA非特异性结合区P53为核内磷酸化蛋白,作为转录因子调控其他蛋白的活性,达到细胞周期和细胞凋亡的控制。P53蛋白的失活导致细胞保护功能的丧失而导致细胞周期的紊乱。8.了解肿瘤发生的单克隆起源学说、二次突变论和多步骤遗传损伤学说。1、单克隆起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