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七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3.2做更好的自己教案.doc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3.2做更好的自己教案.doc

ID:59759360

大小:32.52 KB

页数:4页

时间:2020-11-22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3.2做更好的自己教案.doc_第1页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3.2做更好的自己教案.doc_第2页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3.2做更好的自己教案.doc_第3页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3.2做更好的自己教案.doc_第4页
资源描述: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3.2做更好的自己教案.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人教版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一单元成长的节拍第三课发现自己第2节做更好的自己教学目标1.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懂得要以积极的心态接纳自己、欣赏自己。2.过程与方法:学会接纳和欣赏自己,掌握改正缺点、激发潜能的方法,努力做更好的自己3.知识目标:知道怎样接纳自己、欣赏自己,明确怎样做更好的自己教学重难点关键教学重点:怎样接纳和欣赏自己教学难点:把做更好的自己落实到实际行动中教学方法自主学习、体验教学、情境教学教学设计思路1.前端自主学习,对本课知识有个大致初步的了解2.通过观看视频“尼克接纳自己创造自己”的视频,形象生动直观地感受到接纳和欣赏自己,创造

2、自己的力量,进入新课学习3.在学生交流的过程中,不断穿插故事、视频、诗歌、活动等情境获得情感体验,在此基础上,围绕重难点知识,设计了问题,在理性思考后统一认识,提高道德认识4.通过拓展空间的活动,反省自己,进一步升华主题,加深情感体验,并做到知行合一。教学过程设计意图时间安排一、前端学习:阅读课文30-34页内容,思考:(1)为什么要接纳自己、欣赏自己?(2)如何接纳自己、欣赏自己?二、导入:观看视频“尼克接纳自己创造自己”你从中受到了什么启示?二、学习新课:(一)接纳与欣赏自己1.接纳与欣赏自己的原因是什么?(1)P32阅读与感悟  (2)请你想一想,我

3、们接纳与欣赏自己的原因是什么?2.怎样接纳自己?探究与分享(1)每个人都有优点,也有些不完美。优点,你可能会接受;有些方面的不完美,你可能想回避、掩饰。(2)接纳自己全部,是不是很难做到?你有没有什么好办法和同学分享?学生根据个人的经历自由回答。3.怎样欣赏自己?(1)出示“小美”的故事(见作业本12页第1题)思考:从悦纳自己的角度谈谈小美的经历给我们的启示?(2)同学列举相关的名人故事(3)教材33页下面“探究与分享”,你赞同上面哪个同学的看法?对第一目的知识有个大致初步的了解激发学习兴趣,营造育人氛围。目的告诉我们面对有缺陷的自己,要学会接纳自己,接纳

4、自己的全部。阅读节选感悟到每个人是独一无二的,认识到我们应该接纳自己,接纳自己的全部。引导我们懂得接纳自己,特别是接纳自己的不完美需要一个过程,需要勇气和智慧。从故事中感悟,直观,避免了空洞说教引导我们要正确对待他人对自己的态度和评价,做到客观冷静分析,学会欣赏自己,又不能目中无人。3分钟2分钟(二)我要飞得更高1.教材34页中间“探究与分享”思考:你能帮助他们解答困惑吗?2.如何做更好的自己(1)播放视频汪峰演唱《我要飞得更高》,学生可以跟着唱。①他的才华主要展现在什么方面?②要做到“飞的更高”,从上题中你受到了什么启发?1)做更好的自己,就要扬长避短(

5、2)出谋划策你能帮助他们解答困惑吗?你有哪些改正缺点的方法?2)做更好的自己,就主动改正缺点(3)①观看视频“杨澜认识自己”,从视频中你了解到一分钟内可以鼓掌多少次?让我们也来试试?你从中受到了什么启示?②什么是潜能?③美国心理学家霍华德·加德纳提出多元智能理论。④我们该如何发挥自己的潜能?3)做更好的自己,需要不断激发自己的潜能引导我们认识“理想自我”和“现实自我”之间有差距,我们在接纳自己和欣赏自己的基础上要主动谋求发展,才能飞得更高。视频和活动中给人震撼,认识到每个人有很大的发展空间通过活动,联系自己,提升认识,具有接纳自己欣赏自己的意识,做最好的自

6、己,并落实到行动中以上约25分钟5分钟3分钟5分钟2分钟2分钟阶段小结:怎样做更好的自己?三、拓展空间请给自己写一句寄语,表达自己对未来的期望。四、课堂小结:对板书进行归纳通过回忆自己的可贵之处,给自己写寄语,帮助我匀正确认识自己、不断主动改正缺点,进行自我完善、自我发展,做一个更好的自己。梳理知识脉络,达成教学目标2分钟板书设计第三课发现自己第二框做更好的自己一、接纳与欣赏自己1、接纳与欣赏自己的原因2、如何接纳自己(1)(2)3、如何欣赏自己(1)(2)二、我要飞得更高(如何做更好的自己)1、扬长避短2、主动改正缺点3、激发潜能4、为他人、社会带来福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