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我国缓刑制度缺陷和克服

论我国缓刑制度缺陷和克服

ID:5978274

大小:30.5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7-12-30

论我国缓刑制度缺陷和克服_第1页
论我国缓刑制度缺陷和克服_第2页
论我国缓刑制度缺陷和克服_第3页
论我国缓刑制度缺陷和克服_第4页
论我国缓刑制度缺陷和克服_第5页
资源描述:

《论我国缓刑制度缺陷和克服》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论我国缓刑制度缺陷和克服  摘要:缓刑是刑罚附加刑中的一种,指对判处刑罚的犯罪份子,在一定的时间和期限范围内附条件不执行原判罚的一种制度。在我国的司法实践中被广泛的运用,在对犯罪分子的教育感化、改造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其在运用实践中仍然存在许多的问题,仍然需要进行不断的完善。因而,本文从我国缓刑制度存在的现状,存在哪些问题以及如何对其进行完善等几方面来对缓刑制度进行深入研究,从而对我国缓刑制度的不断完善提出可行性建议。关键词:缓刑制度;现状;司法实践;完善我国的缓刑制度的实施起步比较晚,发展还比较落后,因此还存在很多因素影响该制度的适用,同时也制约着我国缓刑制度的进步和发展

2、,导致我国的缓刑制度同其他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比较大的差距。因此,本文将从我国现有缓刑制度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其改进的对策等多个方面进行探讨,以期我国现有的缓刑制度能得到不断地完善。一、我国缓刑制度的现状我国缓刑制度的适用相对来说比较严格,从相关法条中我们可以归纳出适用缓刑的条件。如果要适用缓刑,就需要同时符合以下三个条件:前提条件、实质要件以及排除要件。1.前提要件。9在我国只要依法被判处拘役或三年以下徒刑的,如果具备宣告缓刑的其他必要条件的,可以对其宣告缓刑。犯有数个罪行的情况下,法院最后决定执行的刑期是三年以下有期徒刑,就可以对其宣告缓刑。2.实质要件。“根据犯罪分子的悔罪表现

3、情况和犯罪情节的轻重,对其适用缓刑刑罚的确不会导致其再进行危害社会活动的”,是适用缓刑的实质的条件,也是能否适用缓刑的关键因素。3.排除要件。经过刑法修正案八修改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七十四条规定:“对于累犯和犯罪集团的首要分子,不得适用缓刑”。二、缓刑的考验期限制度及其存在的问题缓刑考验期是指被判处拘役或者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罪犯被宣告缓刑的法律规定的期间。法律对缓刑的考验期限的规定有两种:一种是规定被判拘役的犯罪分子的缓刑期限:最长时间为原被判处刑期之上一年以下,最短不得少于两个月;另一种规定被判三年以及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的缓刑期限:最长期限为原被判处刑期之上五年以

4、下,但是最少不能低于一年。9从以上规定中,我们可以看出,我国在缓刑考验期方面的规定存在需要完善和改进的地方。具体表现在:(1)缓刑的考验期限以实际判的刑期作为衡量标准,这样的规定过于概括和笼统,在具体的司法实践的操作中很不方便。(2)缓刑考验期长短的的确定,没有一个实际可操作的标准,导致法官的自由裁量权过大,容易导致权力滥用现象的发生。。三、缓刑的撤销方面存在的问题《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七十七条第一款做出规定:“被依法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在缓刑考验期限内犯新罪或者发现在判决以前还有其他漏罪没有被判决的,应当撤销缓刑,对新犯的罪行或者新发现的罪行作出判决,把前罪和后罪所判处的刑罚,

5、依照本法第六十九条的规定,决定执行的刑罚。”《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七十七条第二款规定:“被依法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如果在缓刑考验期限内,违反我国法律、行政法规或者国务院公安部门有关缓刑的监督管理规定,情节严重的,应当撤销缓刑,执行原判刑罚”。但是我国在缓刑撤销的具体程序和做法上没有相关规定,并且在保留缓刑和撤销缓刑上没有一个好的过度,使得缓刑的撤销存在很多弊端。四、我国缓刑制度存在缺陷的原因分析1、制度根源1.从现实的法律制度上来看,法律的相关规定过于原则化,缺乏一个行之有效的详细的缓刑的适用标准,从而导致了法官在具体适用缓刑制度的时候存在一些误区:9(1)对缓刑适用的内容和适用

6、范围没有一个明确的参考依据。(2)将缓刑的适用错误的作为量刑的内容。2.从适用程序来说,我国的刑事法律对于缓刑的适用规定不健全。实体方面实现公正就在程序方面得到充分的保障,否则就会影响公正,导致腐败行为的滋生和蔓延。但是,我国在程序方面的规定比较缺乏,没有专门的规定来保障缓刑制度的实施。2、现实因素1、相关的诉讼行为不理性,使得缓刑适用的公信力受到了损害。诉讼的参与人员对司法公正有着很高的期望,但是他们对司法也存在很多的不信任,这种矛盾的心理导致他们自身的行为没有得到有效的规范,甚至通过一些不合法的方式去影响司法的公正审判,这些不理性的妨害正常诉讼的行为扰乱了正常的诉讼程序的进行,

7、使得公正难以得到保证,进一步加剧了缓刑公正适用的难度,使得缓刑适用的公信力进一步下降。2、不同的执法理念影响缓刑适用的效果。在现实的操作过程中,一部分司法机关的工作人员没能够分清公安机关、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在工作职能上分工的不同,对我国司法机关的工作职能还存在一些片面的认识,正是因为这样的差异,使得缓刑的适用效果没能得到充分的认同,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93、在实际操作中还存在很多的干扰因素,导致缓刑的适用难以起到应有的效果。缓刑的社会效果和法律效果都没有得到充分的体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