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万重山漫想教案.doc

过万重山漫想教案.doc

ID:59786390

大小:21.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20-11-24

过万重山漫想教案.doc_第1页
过万重山漫想教案.doc_第2页
过万重山漫想教案.doc_第3页
过万重山漫想教案.doc_第4页
过万重山漫想教案.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过万重山漫想教案.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过万重山漫想教案一、教学目的:1.理解文章的结构,理清本文的思路。2.掌握本文哲理性极强的议论语句。二、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作者思路的展开。2.难点:本文富有哲理性的极强的语句。三、教学时数:两课时四、教学步骤:第一课时一、字词正音:圭guī⑴古代帝王诸侯举行礼仪时所用的玉器,上尖下方⑵古代容量单崐位篙gāo用竹竿或杉木等做成的撑船的器具欹qī倾斜嘁嘁嚓嚓qīqī崐chāchā象声词,形容细碎的说话声音,也作嘁嘁喳喳噬shì咬、吞坼chè裂开胯kuà腰的两侧和大腿之间的部分抟túun盘旋睨nì看崐

2、翎líng鸟翅上和尾上的羽毛燧suì上古时候取火的器具履lǚ⑴鞋⑵崐脚步⑶履行筚bì柴车瞩zhǔ注视词语注释:*连绵:(山脉、河流、雨雪等)接连不断。*耸峙:形容山峰耸立对峙。*啃噬:慢慢地咬、吞。*筚路蓝缕:形容创业的艰苦。筚路:柴车;蓝缕:破衣服。P79注②*摧山坼地:摧塌山脉,裂开大地。坼:裂开。P78注④*转瞬即逝:转眼就过去了。神注:心里向往。黯然失色:阴暗失去了色彩。惊心动魄:形容使感受很深,震动很大。嘁嘁嚓嚓qīqīchāchā象声词,形容细碎的说话声音,也作嘁嘁喳喳。端睨:仔细看。睨:看

3、P78注⑥步履:行走。瞩望:⑴期待;⑵注视。轻而易举:形容事情很容易做。泯灭:(形迹、印象等)消灭。二、解题:李白的七言绝句《早发白帝城》: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这里的“万重山”指的是穿行长江三峡经过崐的崇山峻岭。“漫想”指作者思路纵贯古今,产生的许许多多的联想。他想到崐向四个现代化进军的征途有如三峡般的艰险,时代需要无数勇于开天辟地、开崐拓前进的“第一个”。他的想象力很丰富:面对三峡奇景,他想到第一个穿过崐三峡的人,思想在广袤的时空中飞翔,想到远古许许多多的“

4、第一个”。正是崐有“第一个”排除万难,开拓道路,历史才“昂然向前”,“第一个”就是历崐史的首创者。作者讴歌知难而进的首创精神,期望人们在新长征中发扬首创精崐神,为实现四个现代化创造更加辉煌的业绩。人们一旦面对奇景,惊叹之余,会追根溯源,遥想当年。这是很自然的联崐想。看长城,会想到秦始皇时代人们是怎么造长城的。同样,过三峡,也会想崐到第一个穿过三峡的人是怎么过三峡的。想象力如此丰富奇幻,思路如此活泼崐开阔。这与作者具有渊博的学识是分不开的。他的想象能凭据历史推导,有根崐有据地想象第一个穿过三峡的人会在什么

5、时候,用什么船只。读万卷书,行万崐里路,确是思路开阔的重要条件。三、指名学生分节朗读课文1.问:漫想的起点在何处?终点又在何处?作者是在什么情形下开始漫想的?起点——夔门;终点——船过三峡。带着神往之情的作者在穿过三峡时面对奇景感慨之极,头脑出现了空白,然后跳出了古怪的念头。这个过程就是我们常说的“触景生情”。写景部分请同学朗读(第2节)2.面对的是怎样的“奇景”?投影填空:“万重山”之景的观感:狂暴的江流,连绵起伏的高山,高山缺口处伸出几道光束所营造的神气境界。作者在这里用了多种修辞以突出过万重山的观

6、感。而这观感更详尽的则来自刘白羽的《长江三峡》三峡各自特点总特点瞿塘峡(夔峡)雄、奇风光神奇巫峡秀、奇雄伟壮美西陵峡(巴峡)滩多特险充满险情3.齐声朗读写景部分,体会想像一下这雄、奇、险的万重山。第二课时一、分析课文1.找出课文中说明作者产生联想的句子(在结构上起重要作用体现作者思路的句子)。①头脑里一无所有。就在这原始状态的空白中,一个古怪的念头跳了出来。作者“一个古怪的念头”缘何跳出来?熟读第二段后再反复思考和体味。②于是,我的思绪,如同被疾风牵引着,无边无际地延展开去。从而引发了一场上下几千年的“

7、漫想”。1-3节是文章的第一部分,也可叫作“引子”;话题就此打开,遐想展翅飞翔……③再想下去。④我的思想向着更遥远的空间和时间飞去……⑤我的思路被隆隆的爆破声打断。2.作者的思路沿着“历史——现实——未来”这样一条线索展开的。提出了“天问”式的疑问☆第一个穿过三峡的是谁?在这个总题目下,作者首先肯定了这个人的存在而不着眼于落实到具体的某个人,然后宕开一笔,延展开去,寻找一连串问题的答案:他穿过三峡是在什么时候?——比春秋战国时期“自然还要早一些”。那个时候,穿过三峡用的是什么交通工具?——毫不含糊地使用

8、原始的独木船。他是否真是第一个?——绝然不是第一个;在他之前必定已有许多个半路折回者,中途遇险者……他站立在独木船上,拿起竹篙的时候会想起什么?——只是想走出去,去扩大生活的世界。作者通过一连串的设问,在他的想象里为我们塑造出第一个穿过三峡的人的有血有肉的光辉形象。这个人敢为人先,不怕危险,不顾旁人的讥笑和阻拦,毫不含糊地登上独木船,面带微笑,勇往直前,而鼓舞他穿过三峡的力量就来源于那个“只是……”的想法。这是一种朴素而又伟大的思想,是历史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