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细胞学2word版本.ppt

血液细胞学2word版本.ppt

ID:59804986

大小:2.31 MB

页数:32页

时间:2020-11-25

血液细胞学2word版本.ppt_第1页
血液细胞学2word版本.ppt_第2页
血液细胞学2word版本.ppt_第3页
血液细胞学2word版本.ppt_第4页
血液细胞学2word版本.ppt_第5页
资源描述:

《血液细胞学2word版本.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血液细胞学2手工计数用血细胞计数板白白白白红红红红红血细胞分析仪血液按一定比例稀释后经负压吸引通过仪器的一个微孔小管,由于血细胞与稀释液相比是相对不良导体,当每个血细跑通过微孔时均挤代等体积的稀释液在电路上形成一短暂的电阻而导致电压的变化,产生相应的脉冲信号并经放大、甄别后被累加记录。脉冲数被转换为细胞数量;脉冲的高低与细胞体积大小成正比,经计算机处理得出各种血细胞的数量、血细胞体积大小的平均数、变异系数、占全血体积的百分比和体积大小分布直方图等。(一)电阻型血液细胞分析仪工作原理血液按一定比例稀

2、释后形成一个极细的液流穿过激光束,每个血细胞被激光照射后产生光散射并被光电倍增管接收。细胞的前向角散射与细胞的体积大小有关、侧向角(或高角)散射与细胞的内部结构、颗粒性质等有关,细胞数量则与细胞通过激光束时光散射的脉冲次数相同。各种检测信号被放大、甄别后经计算机处理可得到各种血细胞的数量和体积大小的平均数、变异系数、占全血体积的百分比及体积大小分布直方图等(二)激光型血液细胞分析仪血细胞分析仪 与手工法血细胞计数差异(1)巨大血小板误认为红细胞或白细胞血细胞分析仪 与手工法血细胞计数差异(2)WB

3、C14.1×109/L,N37.1%,L6.4%,B2.1%,E53.5%,M0.2%一.白细胞计数白细胞总数成人(4~10)×109/L(4千~1万/微升)新生儿(15-20)×109/L6月-2岁(11-12)×109/L二.白细胞分类计数成人白细胞分类百分比(%)绝对值(×109/L)中性杆状0~50.04~0.05中性分叶50~702~7嗜酸0.5~50.05-0.5嗜碱0~10~0.1淋巴20~400.8~4单核3~80.12~0.8二.中性粒细胞 (neutrophil,N)中性粒细胞

4、动力学原粒、早、中幼粒晚幼粒杆状、分叶循环池边缘池组织、体液、渗出液血液骨髓分裂池成熟池贮存池骨髓生成、释放血管内移动、组织迁移髓外破坏、组织中消耗(一)中性粒细胞增多Neutrophilia正常成人白细胞正常值(4~10)×109/L中性粒细胞百分比(%)绝对值(×109/L)中性杆状0~50.04~0.05中性分叶50~702~7(一)中性粒细胞增多neutrophilia生理性:病理性:1.反应性⑴急性感染:与病原体种类、感染部位、程度、机体的反应性有关(细菌:化脓性球菌*,病毒:乙脑,流出

5、,狂犬病)(2)严重的组织损伤或急性溶血(12-36h内)(3)急性大出血(1-2h内):内出血(4)急性中毒:代谢性、化学药物、生物性(5)恶性肿瘤(非造血系统):消化道肝癌、胃癌2.异常增生性:白血病骨髓增殖性疾病白细胞减少<4×109/L中性粒细胞减少症<1.5×109/L中性粒细胞缺乏症(agranulocytosis)<0.5×109/L⑴感染:革兰氏阴性杆菌:伤寒、副伤寒,病毒:流感、肝炎、水痘、风疹、巨细胞病毒,原虫:疟疾、黑热病⑵血液系统疾病:再障、白血病、巨幼贫、严重缺铁贫、PN

6、H⑶物理、化学因素:X线、化学药物:抗肿瘤、抗糖尿病、抗甲状腺⑷单核-巨噬细胞系统功能亢进:脾亢⑸自身免疫性疾病:SLE(二)中性粒细胞减少Neutropenia(三)中性粒细胞的核象变化中性粒细胞核左移:定义:周围血中出现不分叶核粒细胞(杆状、晚幼、中、早幼)的百分率增高(超过5%)的现象;常见于:感染、急性中毒、急性溶血、急性失血及白血病等病理状态。中性粒细胞核右移:定义:周围血中性粒细胞核出现5叶或更多叶,其百分率超过3%者。常见于巨幼细胞性贫血、抗代谢药物治疗后、感染恢复期。(四)中性粒细

7、胞常见的形态异常中毒性改变1细胞大小不均2中毒性颗粒Toxicgranulation3杜勒小体(Döhlebody)4核变性5空泡形成棒状小体(Auerbody,Auerrod)白细胞浆中出现紫红色、细杆状物质,一个或数个,见到可确诊为急性白血病,主要见于急粒,其次急单,不见于急淋。Pelger-Hüet畸形分叶功能减退,见于家族性(先天性);获得性:MDS,白血病。May-Hegglin畸形巨多分叶核中性粒细胞hypersegmentedneutrophils常见于巨幼贫、抗代谢药物治疗后三.淋

8、巴细胞(lymphocyte,L)(参考值为20-40%,绝对值为0.8-4×109/L)(一)淋巴细胞增多(Lymphocytosis)儿童生理性增高;病理性见于:⑴感染性疾病:病毒感染:传单、传淋、麻疹、风疹、水痘、病毒性肝炎;百日咳杆菌、结核杆菌,梅毒,弓形体⑵急性传染病恢复期⑶急淋、慢淋、淋巴瘤⑷GVHD、GVHR;自身免疫性疾病(二)淋巴细胞减少(Lymphocytopenia)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烷化剂、抗淋巴细胞球蛋白治疗、放射线;免疫缺陷性疾病、丙种球蛋白缺乏症。(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