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心理学第5章-短时记忆..讲课教案.ppt

认知心理学第5章-短时记忆..讲课教案.ppt

ID:59810615

大小:904.50 KB

页数:78页

时间:2020-11-25

认知心理学第5章-短时记忆..讲课教案.ppt_第1页
认知心理学第5章-短时记忆..讲课教案.ppt_第2页
认知心理学第5章-短时记忆..讲课教案.ppt_第3页
认知心理学第5章-短时记忆..讲课教案.ppt_第4页
认知心理学第5章-短时记忆..讲课教案.ppt_第5页
资源描述:

《认知心理学第5章-短时记忆..讲课教案.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认知心理学第5章-短时记忆..第一节短时记忆容量短时记忆的容量大小短时记忆的容量单位短时记忆容量有限的性质短时记忆容量大小1956年,美国心理学家GeorgeA.Miller发表了一篇著名论文,题为“神奇数7加减2:我们加工信息的能力的某些限制”,明确提出短时记忆容量为7士2,即一般为7并可在5-9之间波动。但一些人认为并没有那么多。Mandler认为短时记忆的容量可能是4或5。Simon也认为是4-5。短时记忆容量单位短时记忆容量不是以比特(bit)或刺激的物理单位如字母、字词等来计算的,而是以组

2、块(chunk)来计算的。组块定义:是指将若干较小单位(如字母)联合而形成熟悉的、较大的单位(如字词)的信息加工,也指这样组成的单位。作用影响因素组块的作用组块的作用就在于减少短时记忆中的刺激单位,而增加每一单位所包含的信息。Smith(1954)组块作用的实验实验设计:自变量:组块方式(2:1、3:1、4:1、5:1);因变量:记忆容量。实验材料:二进制数字序列。下表中列出了18个二进制数字序列的四种组块方式,并编码为十进制数字。实验程序选择20名被试,先测得他们对二进制和十进制数字的短时记忆容量

3、平均为9和7。然后将他们按5人一组分成4组,分别教他们上述一种组块方式,直到他们报告已经掌握为止,需时约5-10min。要求他们在后面实验中,应用所学会的组块方式来记忆呈现的二进制数字。实验结果任何一组被试在运用所学到的组块方式后,比以前可以记住更多的二进制数字。组块比率高的方式并没有充分显示出优越性。实验思考为什么组块比率高的方式并没有充分显示出优越性?Smith认为这与学习的程度不足有关。研究者本人通过耐心的学习,能够记住12个十进制的数字,在2:1组块方式下,相当于24个二进制数字。组块的影响

4、因素——知识经验deGroot(1965)实验Chase和Simon(1973)实验Miller和Selfridge(1950)实验deGroot(1965)实验实验设计2×2混合实验设计。被试间因素:被试类型(专家、新手);被试内因素:棋局(真实、随机)。实验程序给被试看一个棋局5s,然后将棋子移开,要求他们进行复盘,即按照刚才看到的棋局将各棋子放回原处。实验结果在真实棋局情景下,象棋大师在第一次尝试时就能将90%的棋子正确复位,而新手只能正确恢复40%棋子。在随机棋局情景下,象棋大师和新手能正确

5、复位的棋子数目都很少,而且没有什么差别。结果分析象棋大师在真实棋局的复盘上之所以成绩好,是由于他们比新手具有更丰富的弈棋知识和经验,熟悉许多棋局,可以用来对短暂看到的棋子有效地进行组块,而新手则差得多。然而,象棋大师对任意放置的棋子却无法应用其丰富的知识经验,因而复盘的成绩降到新手的水平。Chase和Simon(1973)实验一实验设计3×2混合实验设计。被试间因素:被试类型(象棋大师、一级棋手和新手);被试内因素:时间(扫视、复盘)。实验材料棋局共20个,皆取自棋书或杂志,其中一半为中盘,一半为终

6、盘。实验程序给被试呈现一个真实的棋局,要求他们照着这个棋局尽快地在并排的另一个棋盘上再将它们摆出来,即对着实际的样本进行复盘。分别记录扫视和复盘所用的时间。实验结果扫描时间相同复盘时间差异显著Chase和Simon实验二实验设计单因素实验设计。自变量是被试类型(象棋大师、一级棋手和新手)。实验材料一个包括25个棋子的真实棋局。实验程序给这些被试呈现上述棋局,时间为5s,然后撤去这个棋盘,要求他们根据记忆在另一棋盘上进行复盘,重新恢复刚看过的棋局。实验结果实验结果的进一步分析Chase和Simon认为

7、,通过对被试复盘时,一个个地摆棋子的时间间隔可以计算出组块来。时间间隔有两类:一类是2s,为组块间的间隔。另一类是少于1s。可看作组块内各成分的间隔。结果发现,象棋大师、一级棋手和新手在各次实验中的平均组块数分别为7.7,5.7和5.3,每个组块中棋子的平均数为2.5,2.1和1.9。结果说明,棋艺水平愈高的棋手应用的组块也愈多,并且每个组块所包含的成分也多。Miller和Selfridge(1950)实验实验设计7×4的被试内设计。自变量:与正常句子的接近等级(1-7,其中1表示接近等级最低,7表

8、示最高);句子长度(10、20、30、50)。实验程序将不同接近度的句子分别呈现后,要求被试立即进行顺序回忆,即按原来呈现的字词顺序来回忆出这些词。实验结果(如下图)结果分析词的回忆百分数是句子接近度的函数,句子愈接近正常的句法结构,其字词回忆的成绩也愈好。实验结论人可利用长时记忆中贮存的语义知识和句法规则来组块,从而促进其短时记忆。分组对短时记忆容量的影响分组定义是把时间空间上接近的一些项目分成一组。分组与组块的区别组块是运用长时记忆中已贮存的知识形成的较大的、有意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