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考组织行为学(版)--第十一章讲课教案.ppt

自考组织行为学(版)--第十一章讲课教案.ppt

ID:59820889

大小:284.00 KB

页数:25页

时间:2020-11-24

自考组织行为学(版)--第十一章讲课教案.ppt_第1页
自考组织行为学(版)--第十一章讲课教案.ppt_第2页
自考组织行为学(版)--第十一章讲课教案.ppt_第3页
自考组织行为学(版)--第十一章讲课教案.ppt_第4页
自考组织行为学(版)--第十一章讲课教案.ppt_第5页
资源描述:

《自考组织行为学(版)--第十一章讲课教案.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自考组织行为学(2016版)--第十一章第四篇领导行为本篇的主要内容包括:第十章领导及领导理论的发展第十一章组织文化第十一章激励本章的主要内容包括:一、激励概述二、激励理论三、对员工进行激励的方法和策略第一节激励概述一、激励的概念所谓激励,一般是指激发人的动机的心理过程。其三个要素是:激励对象、激励方式、激励效应,即对谁激励、怎样激励、激励效果。可从三个方面来理解激励:1.从诱因和强化的观点来看,激励就是把外部刺激转化为内部心理动力,从而强化人的行为;2.从内部心理状态来看,它是激发人的动机,是推动人

2、的行为的强大力量;3.从心理和行为过程看,它是指激发人的动机,使人有一股内在的动力,向所期望的目标前进的心理活动过程。第一节激励概述一、激励的作用(一)激励为行为提供动力(二)激励可以发挥人的潜力(三)激励可以激发人的工作热情与兴趣(四)激励能够吸引人才、留住人才(五)激励能够调动和提高人工作的自觉性、主动性、创造性第一节激励概述一、激励的影响因素(一)激励时机(二)激励频率(三)激励程度(四)激励方向第二节激励理论激励理论有三大类:内容型激励理论;过程型激励理论;行为改造型激励理论。内容型激励理论:

3、需要层次理论;成就需要理论;双因素理论。过程型激励理论:期望理论;公平理论;行为改造型理论:强化理论;归因理论;第二节激励理论一、内容型激励理论:需要层次理论;成就需要理论;双因素理论。(一)需要层次理论1943年,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在《人的动机理论》中提出了需要层次理论。他认为人的需要大致分为五个层次:1.生理需要:饥有食,寒有衣,渴有饮,住有房,有配偶,有医疗,这是人们维持生命的基本需要。2.安全需要:要求职业安全,稳定,劳动保护,职业保障,社会保险等。3.社交需要:感情,友谊,爱情,归属

4、,希望得到关心与照顾。4.尊重需要:包括自我尊重如独立,自主,自由,自信,以及社会尊重如地位.名誉.推崇等5.自我实现需要:这是最高层次需要。第二节激励理论一、内容型激励理论:需要层次理论;成就需要理论;双因素理论。(一)需要层次理论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的主要观点:(1)生理的需要和安全的需要属于低级需要,尊重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属于高级需要,社交的需要起过渡作用。人的需要逐级发展,自我实现的需要是顶峰。(2)当一种迫切的需要未被满足时,它将成为支配行为的优势需要;需要的演进是波浪式的;较低一级的需要

5、高峰过去后,较高一级的需要才能起优势作用;需要的更迭与替代并不是突然的、跳跃的。各级需要层次的产生和个体发育密切相关。第二节激励理论一、内容型激励理论:需要层次理论;成就需要理论;双因素理论。(一)需要层次理论马斯洛的自我实现需要是其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而自我实现绝非我们通常理解的那样遥不可及。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揭示了需要、激励、行为的关系,从而揭示了行为激励过程的共性。他强调了内在需要是激励的主要诱因,批判了行为是单纯的对外部刺激的反应的行为主义外因决定论。但是他忽视了社会环境对个人的影响,也忽视

6、了意识对动机的作用。强调个人事业而忽视个人对社会发展应尽的义务和责任。理论的借鉴意义:研究和掌握员工的需要结构,坚持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相结合并以精神激励为主,要特别注意诱导员工高层次的需要。第二节激励理论一、内容型激励理论:需要层次理论;成就需要理论;双因素理论。(二)成就需要理论20世纪50年代初,美国心理学家麦格利兰提出了成就需要理论。他认为在人的基本生理需要以外,还有三种需要:权力、友谊、成就。其主要观点是:1.不同的人对权力、友谊、成就的排序和占比是不同的。2.有高成就需要的人:喜欢通过努力获

7、得成功,能承担责任;喜欢自己设置目标,渴望有所作为;喜欢挑战,敢冒险;重视个人成就超过金钱。3.具有高成就需要的人对企业、国家有重要作用。4.管理者运用成就需要理论增进成就对人的激励:经常安排成就反馈;提供取得成就榜样;给高成就需要的人放在挑战性的岗位上;鼓励员工创新,以成就激励员工。第二节激励理论一、内容型激励理论:需要层次理论;成就需要理论;双因素理论。(三)双因素理论20世纪50年代末,美国心理学家赫兹伯格提出双因素理论1.满意和不满意的因素赫兹伯格归纳职工非常不满的因素有:1.公司的政策和制度

8、;2.技术监督;3.与上级之间的人事关系;4.与同级之间的人事关系;5.与下级之间的人事关系;6.工资;7.职务保障;8.个人的生活;9.工作条件;10.职务地位第二节激励理论一、内容型激励理论:需要层次理论;成就需要理论;双因素理论。(三)双因素理论20世纪50年代末,美国心理学家赫兹伯格提出双因素理论。使职工感到十分满意的因素有:1.工作上的成就感;2.工作中得到认可和赞赏;3.工作本身的挑战性和兴趣;4.工作职务上的责任感;5.工作的发展前途;6.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