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氏春秋》文献学探究综述

《吕氏春秋》文献学探究综述

ID:5984682

大小:33.50 KB

页数:11页

时间:2017-12-30

《吕氏春秋》文献学探究综述_第1页
《吕氏春秋》文献学探究综述_第2页
《吕氏春秋》文献学探究综述_第3页
《吕氏春秋》文献学探究综述_第4页
《吕氏春秋》文献学探究综述_第5页
资源描述:

《《吕氏春秋》文献学探究综述》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吕氏春秋》文献学探究综述  摘要:《吕氏春秋》是我国战国秦汉之际颇有影响力和代表性的著作,然而,有汉以降历代学者对它重视不够,吕书研究一直是先秦诸子作品研究中的薄弱环节。本文就历代以来对吕书在文献学方面的研究成果进行了综合评述。关键词:吕氏春秋文献学研究综述《吕氏春秋》是战国末年秦国垂相吕不韦集门下宾客对战国学术及历史文献进行汇编整理的成果。吕不韦资助在赵国的秦国质子异人成为秦国的王位继承人,异人即位后,吕不韦从富商而一跃成为秦国的亚相,执掌秦国的政务达十年之久。吕不韦权势最盛的时期是在秦始皇初年

2、,当时秦始皇尚未成年,吕不韦贵为丞相,被尊为仲父,其势焰无人可及。不过他似乎并不甚措意武功,相反却对学术颇为在意。《吕氏春秋》正是他在这一时期留给后人的一份文化遗产。《汉书·艺文志》列之于杂家,贺万祚刻《吕氏春秋》序中评价其书:“其间尊孔孟之言,该老庄之旨,贵仁义之谭,兼富强之术,而又审兴亡,辨忠佞,谨好恶,慎赏罚,定制度,备典礼,言有关天下国家。倘始皇能行其说,真足以药其病,岂仅二世而亡哉!”11是书既成,自汉魏以来,诸家书录均有记载。《汉书·艺文志》记载“《吕氏春秋》二十六卷”,梁庾仲容《子钞·

3、子略》记载“《吕氏春秋》三十六卷”,《隋书·经籍志》、《旧唐书·经籍志》、《新唐书·经籍志》、宋郑樵《通志·艺文略》皆记载“《吕氏春秋》二十六卷”,宋《崇文总目》记载“《吕氏春秋》三十六卷”……其篇卷数各书录记载虽不划一,然而《史记》已明确记录此书有八览、六论、十二纪,司马贞也在《史记索隐》中详细的罗列了各览论篇目,可以知道此书共二十六卷是确凿无误的事实了。此书虽高诱以为“大出诸子之右”,宋黄震于《黄氏日钞》中也提到“其书最为近古”,然而世人多因吕不韦为人的缘故而废其书,很少有传习者,故其“不得与诸

4、子争衡”。故自成书至于元明,为其作注者只有东汉高诱一家。此书在东汉时候已有脱误。高诱序中言“既有脱误,小儒又以私意改定”,传至今日,讹误已颇多,如《谕大篇》中“秀子曰”一段与《务大篇》“孔子曰”一段,除说话人不同外,所论内容几乎完全相同;而《谨听篇》中“主贤世治”一段与《观世篇》中“主贤世治”一段,也几近相同。此中必有可疑之处,由此不难窥见《吕氏春秋》之不为世人所重。到了清朝乾嘉一代,汉学兴盛,方始有致力于《吕氏春秋》者。自毕沅取元人大字本以下悉心校勘,初开筚路,《吕氏春秋》之研究成果渐见丰盛,下文

5、分校注简史与诸书称引两类进行述列。11一、《吕氏春秋》校注简史1.《吕氏春秋》高诱注毕沅《〈吕氏春秋〉新校正序》:“诱序自言尝为《孟子章句》及《孝经解》等,今已不见,世所传诱注《国策》亦非真体,唯此书与淮南王书注最为可信。”高诱所注二书,其中也有不同的地方,毕沅已于序中提及。此盖随文生义,或又各依先师旧训为解,故错而不相害欤?《吕氏春秋》旧注只有高诱一家,其自东汉传承至今,实弥足珍贵。然其注病于简疏,约有数端:一字屡见,而各篇之说不同,同篇内亦前后训释歧异。如《本生篇》:“天,性也;又天,身。”《古

6、乐篇》“尚,曩”;又“尚,久也。”古无其义,臆为之说。如《怀宠篇》“及,罪”;《不侵篇》“于,犹厚也”。义本甚明,曲为牵附。至若文见于前,注乃在后;断章取义,不与前后文相蒙者,尤所在多有。鉴于此,今人多有著书纠其缪误者,如潘光晟《吕氏春秋高注补正》、李宝诠《吕氏春秋高注补正》、孙锵鸣《吕氏春秋高注补正》,冯振之《吕氏春秋高注订补》等。2.毕阮校刻《吕氏春秋》六朝至于元明,《吕氏春秋》不为世人所重,荒废既久,世无善本。乾隆年间,毕沅自言取元人大字本以下八种,悉心校勘,逾年乃成。徐时栋谓之“最为精善”。

7、11此本虽谓精善,但仍然存在不少值得商榷的地方,许维遹评价说:“执篇覆按,疏漏伪脱尚待刊正者,犹数百事。”毕氏虽然明确的说他所据底本为元本以下,而后人勘对他本,颇有异辞。世传《吕览》,以元本为最古。叶景癸于《叶景癸杂著》中曾提到:“见常熟宗氏(宗耿吾)藏至正本,有华岳西题识云:‘万历甲戌仲秋望后儆庵周子义、岳西华复初同观南雍修补此书,曾借数本校之,莫善于此。’”而毕氏却谓其“脱误与近时本无异”,于书中绝少称引,仅《疑似篇》“戎寇当至”,毕校云:“‘当至’别本作‘尝至’,今从元本”,毕校称引,多用李本

8、。叶德辉于《郋园读书志》中亦言李瀚有重刻元人大字本者,本依元本旧式。书贾往往割去重记得序与卷未之有“弘治十一年秋河南开封府许州重刻”一页,伪充元刻。因言此即毕氏所谓元人大字本者。此书之著作权也存争议,或谓是卢文弨所校,汪容甫《述学》据毕氏所作《吕氏春秋序》与《当务篇》校语中有“卢按”一词而倡为此说。此说之论定尚待其他旁证材料。3.许维遹《吕氏春秋集释》与蒋维乔等《吕氏春秋汇校》自毕沅校刻《吕览》,清代学者推本经术,研讨故训之间,每多援据,颇多匡正,然其说散见于丛篇,难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