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用水安全与卫生复习课程.ppt

饮用水安全与卫生复习课程.ppt

ID:59868829

大小:1.85 MB

页数:76页

时间:2020-11-26

饮用水安全与卫生复习课程.ppt_第1页
饮用水安全与卫生复习课程.ppt_第2页
饮用水安全与卫生复习课程.ppt_第3页
饮用水安全与卫生复习课程.ppt_第4页
饮用水安全与卫生复习课程.ppt_第5页
资源描述:

《饮用水安全与卫生复习课程.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二节饮用水安全与卫生一、水的分布二、生活饮用水与健康的关系三、水体污染对健康的影响生活饮用水与健康的关系水是人体构成的主要成分水是人体的营养素,提供人体所需矿物质水参与体内的生化和生理过程水对维持个人卫生与环境卫生的意义back三、水体污染对健康的影响(一)水体污染的含义:由于人类活动,排放的污染物进入江、河、湖、海、水库或地下水等水体,使水质、底泥的理化性状和生物种群发生变化,降低了水体的使用价值,直接或间接危害人体健康(二)水体污染物的种类1、物理污染物:热、放射性物质2、化学性污染物:无机物 汞、镉、铅、铬、砷等。有机物 酚、

2、氰、苯、油等。3、生物性污染物:病原体及其他微生物(三)水体污染的来源:1)工业废水2)生活污水3)农业污水黄河原油泄漏污染松花江污染(四)水体污染的危害1、肠道传染病、肠道寄生虫病(介水传染病)2、急、慢性中毒(包括地方病)3、远期危害(“三致”)4、破坏生态平衡,影响工农业生产。如水体富营养化水体的富营养化1、含义:在人类活动的影响下,生物所需的N、P等营养物质大量进入湖泊、海口、海湾等缓流水体,引起藻类和浮游生物迅速繁殖,水中溶解氧下降,水质恶化,鱼类和其它生物大量死亡的现象。2、富营养化危害:①影响饮水质量,增加处理费用②降低

3、风景区湖泊的旅游价值③引起鱼贝类窒息或中毒死亡④破坏湖泊生态,导致死湖⑤近海赤潮水华与赤潮由于水体的富营养化使水中藻类等浮游生物大量繁殖、漂浮于水面,从而使水体因优势浮游生物不同而呈现不同颜色。这种现象出现在湖泊称“水华”或“水花”,在海湾中叫“赤潮”。填满河道的水葫芦云南滇池蓝藻爆发四、生活饮用水的基本卫生要求和评价(一)生活饮用水的基本卫生要求流行病学安全化学组成对人体有益无害感官性状良好水量充足,使用方便(二)生活饮用水的水质标准四类35项(1985年)现增至106项(常规的四类,非常规的64项见附录6)《生活饮用水水质标准》(

4、GB5749-85)水质指标感官性状一般化学指标感官性状良好毒理学放射性不产生毒性和潜在危害细菌学流行病学安全四类指标35项1、感官性状和一般化学指标PH值:酸性水:腐蚀输水管道影响水质碱性水:降低加氯消毒效果标准:6.5~8.5总硬度:指溶于水中的钙、镁等盐类的总量,以CaCO3(mg/L)表示。硬度过高:胃肠功能紊乱、生活不便硬度过低:心血管疾病标准:≤450mg/L(以CaCO3计)说明2、毒理学指标3、细菌学指标细菌总数:1ml水样普通琼脂培养基,37℃24h。标准:细菌总数限值为100CFU/ml评价水质清洁度和考核净化效果

5、的指标总大肠菌群:来源:人和温血动物粪便、植物、土壤粪便污染的指示菌游离性余氯:用氯消毒时接触一定时间后,水中所剩余的氯量标准:用氯消毒时接触30min,不低于0.3mg/L,管网末梢不低于0.05mg/L说明细菌学指标——间接指标。菌落形成单位每100m1水样中不得检出注意:病毒学上是否安全?4.放射性指标:五、水源种类、选择及卫生防护(一)水源水的种类降水:主要指雨雪水,量少,不稳定,特易污染。2、地面水:江河、水库、湖泊、池塘其特点是:水量足、取用方便水质软易污染自净力强3、地下水:1)分类浅层地下水指潜藏在地表下第一个不透水层

6、上的地下水。深层地下水指在第一个不透水层以下的地下水。泉水是由浅层或深层地下水通过地表缝隙自行涌出的地下水。2)卫生特征不易污染水质硬,尤其是深层地下水。自净力弱(二)水源选择的基本原则1、水量充足2、水质良好3、环境清洁,便于防护4、技术可行,经济合理(三)水源水卫生质量评价指标溶解氧(DO):≧4mg/L化学需氧量(COD):生化需氧量(BOD):BOD5≦2mg/L氯化物:粪便或工业废水污染。氮:总氮:三氮:氨氮、硝酸盐氮、亚硝酸盐氮有机物污染指标自净能力的指标污染或自净出现三氮是不是一定是污染?表4-2三氮在水中出现的卫生学意

7、义氨氮亚硝酸盐氮硝酸盐氮卫生学意义+--新鲜污染++-新鲜污染,分解进行中+++一边污染,一边自净-++污染物分解趋向自净--+分解已完成(或来自硝酸盐土层)蛋白质→氨基酸→氨→亚硝酸盐→硝酸盐+—+过去污染基本自净,新污染出现—+—水中硝酸盐还原为亚硝酸盐___清洁(四)水源的卫生防护1、以地面水为水源的卫生防护(1)执行环保法规,防止水体污染(2)设立饮用水源防护带(3)加强水源水质的监测和管理地面水的防护:河水取水点上游1000m,下游100m不得排入废水和污水。集中式供水取水口设在水面下1.5m和河床上1m之间,避免进水混浊。

8、地下水的防护:周围30m内不得有污染源。1.5m1m水面河床2、以地下水为水源的卫生防护(1)井址选在污染源的上游,地势高,不易积水,周围30米内不得有污染源。(2)完善水井结构(3)加强水井管理六、饮用水的净化和消毒: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