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工作情境高职《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改革实践

基于工作情境高职《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改革实践

ID:5996496

大小:30.0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7-12-30

基于工作情境高职《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改革实践_第1页
基于工作情境高职《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改革实践_第2页
基于工作情境高职《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改革实践_第3页
基于工作情境高职《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改革实践_第4页
基于工作情境高职《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改革实践_第5页
资源描述:

《基于工作情境高职《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改革实践》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基于工作情境高职《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改革实践  摘要:计算机基础教育应该以培养学生的计算机素质和计算机应用能力为培养目标,《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体系改革应充分考虑计算机基础教育面临的新形势,从人才培养目标出发,更新教学内容、优化课程体系,把体现计算机发展、具有时代特征的内容反映到课程体系中来,让学生掌握计算机的新知识和新技术,培养学生利用计算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关键词: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改革;工作情境中图分类号:TP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3044(2013)15-3582-03《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是高职院校面向所有专业

2、,特别是非计算机专业学生开设的一门必修的公共基础课程,是以计算机操作技术和应用能力为核心的信息技术教育课程,承担着培养和提高高职高专学生信息素养的任务。作为高职院校一门必修公共基础课程,和学生未来的就业有着十分紧密的关系。随着社会信息化的纵深发展,各行各业的信息化进程都在不断加速。用人单位对高职高专毕业生的计算机应用基础能力要求也随之有增无减,计算机应用水平已经成为衡量高职高专学生素质与能力的突出标志之一。81现状特征分析纵观安徽省所有高职高专院校包括我院在内《计算机应用基础》的教学模式一般均采用多媒体教学环境进行授课,通过大屏幕投影将教师

3、操作计算机的全过程展现在学生面前,学生再在机房将教师上课演示的教学内容重新操作实践一遍,课时的分配上理论讲解与上机操作1:1的比例,以期提高学生动手能力。但是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以及用人单位对于计算机应用层次的不断提高,现有的教学体系所培养的学生普遍存在眼高手低、动手能力差的现象。无法满足用人单位的岗位需求,究其原因分析总结如下几点:1.1学生基础层次参差不齐由于学生来自不同地区,相应的计算机普及教育程度有所不同,有的学生已经学习了基本的计算机操作,基础相对较好。有的学生没有学习计算机课程。正是由于基础的差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表现了较大的差

4、异:课程内容对于基础好的学生吸引力不大,使其上课无所事事,甚至影响其他同学学习;而基础差的学生,则普遍反映内容太多,难度较大,实训操作内容很难按要求完成。1.2教学模式过于陈旧8《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是一门以实践操作为主、理论教学为辅的基础课程。但现在”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理论和上机操作二者学时比例为1:1,且教学是将课堂讲授与上机实训分开,在上完一次理论课后再隔段时间在机房上一次上机实训课。这样,在理论课上,学生在被动的接收,“冷”、“静”的场景难于活跃,更谈不上师生互动;而上机操作方面,学生在间隔一段时间已经基本忘记理论课上老师所讲

5、的知识或所演示的技能,导致学生上机操作效果不佳。1.3教学内容与工作岗位脱节教师将讲授内容制成电子教案和教学课件进行演示,信息量大、速度快,使学生无法边听课边做笔记,给学生的印象不深,特别是涉及到一些理论内容,容易遗忘。本质上只是将传统的黑板换成了计算机和大屏幕,整个教学过程仍然处于以教师传授为主,学生被动接受教师灌输的地位。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无法充分调动,不利于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这种过多注重课堂教学,在整个教学过程的设计上注重对软件本身孤立的知识点的讲解,脱离实际工作岗位中的工作任务,忽视了学生对于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对于计算机应用

6、基础课程的职业岗位(群)和职业能力认识不够,从企业的职业岗位(群)来看,包括秘书、文员、行政助理、前台接待等所需要的计算机操作与维护,综合性的文字处理、电子表格数据处理、演示文稿制作等技能,学生课堂认真听课,上机也能完成知识点任务,但遇到这些实际问题仍然不能解决,小到比如安装一个操作系统、排版制作一篇完整的论文等等,造成学用脱节的现象。81.4应试教育色彩过重近年来“双证制”逐渐被高职院校接受,几乎所有高职院校,都强调学生要获得计算机一级或二级证书。通过计算机等级考试来完成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目标,以致于课程的教学计划、内容等均受制于应试教

7、育的影响。以我院计算机学生为例,几乎每年学生计算机基础一级考试通过率都达到95%以上,但是在解决实际应用问题时往往还是困难重重、无从下手,并没有真正的掌握基本知识和实践应用技能。2课程改革要研究并解决的问题和特色以笔者所在的学校为例,近两年《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平均每年教授学生近1500人。本课程着力于对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的培养,最终熟练掌握办公系列软件(Word、Excel、Powerpoint)使用和计算机常用软、硬件的使用与维护,使其能够顺利完成后续课程的学习、毕业后能迅速适应岗位需要、具有可持续发展的再学习能力。因此,在教学目的设计

8、上主要是以解决提高学生就业能力为目的,以基础宽泛、应用具体为原则;在教学内容组织上用一系列贴近实际应用的案例为主线贯彻教学始终。2.1教学内容8根据用人单位岗位要求,舍弃陈旧、过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