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肠脱垂的病因及发病机制

直肠脱垂的病因及发病机制

ID:6007832

大小:21.00 KB

页数:1页

时间:2017-12-30

直肠脱垂的病因及发病机制_第1页
资源描述:

《直肠脱垂的病因及发病机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太原肛肠医院的专家为您解析直肠脱垂的病因以及发病机制:(一)病因1.解剖因素 小儿能尾弯曲度较正常浅,直肠呈垂直状,当腹内压增高时直肠失去骶骨的支持,易于脱垂。某些成人直肠前陷凹处腹膜较正常低,当腹内压增高时,肠样直接压在直肠前壁将其向下推,易导致直肠脱垂。2.盆底组织薄弱 老年人肌肉松弛,女性生育过多和分娩时会阴撕裂,幼儿发育不全均可致肛提肌及盆底盘膜发育不全、萎缩,不能支持直肠于正常位置。3.长期腹内压力增加排便过度用力或便次频繁,如前列腺肥大,尿道狭窄,膀胧结石等排尿困难,便秘、肛门直肠狭窄,子宫后屈后倾等粪便排出不畅;腹泻、肠炎、痢疾等便次频繁,增加腹压;咳嗽、气喘等也可引起腹

2、压增加、隔肌下降、压迫腹腔脏器,推压乙状结肠和直肠向下移位。4.其他 (1)患有慢性消耗性疾病或吸收障碍、营养不良,骨盆直肠间隙及坐骨直肠间隙中的脂肪被吸收,失去对直肠的支持固定作用。(2)患有内痔、直肠息肉、肿瘤等长期脱出的疾病,牵拉直肠M膜向下移位或直肠猫膜下层组织疏松,猫膜层与肌层失去粘连固定作用,造成直肠黏膜下滑脱垂。(二)发病机制1.滑动病学说认为直肠脱垂是直肠盆腔陷凹腹膜的滑动性0ii在腹压及腹腔脏器的压迫下,盆腔陷凹的腹膜皱裳逐渐下垂,将有腹膜筱盖的直肠前壁强迫于直肠壶腹内,最后脱出肛外。2.肠套至学说在长期腹压增加的情况下(如慢性咳嗽、便秘等),直肠上端套如肠腔的肠管不

3、断增加,时间久后直肠侧韧带及提肛肌等受损伤变得松弛,最后脱出肛外。3.组织功能低下学说肛门外括约肌及耻骨直肠肛肌电活动异常,在组织学上发现有去神经现象,从而导致盆能肌群的功能异常、松弛、直肠下移、最后脱出肛外。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