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城镇化若干问题探究

新型城镇化若干问题探究

ID:6034384

大小:35.00 KB

页数:13页

时间:2017-12-31

新型城镇化若干问题探究_第1页
新型城镇化若干问题探究_第2页
新型城镇化若干问题探究_第3页
新型城镇化若干问题探究_第4页
新型城镇化若干问题探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新型城镇化若干问题探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新型城镇化若干问题探究  [摘要]新型城镇化已成为新时期重要的发展战略。本文分析了新型城镇化推进过程中的预期收益和预期成本、推进过程中的各种利益关系以及推进过程中可能涉及的土地相关问题。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新型城镇化可能遭遇的障碍,提出了新型城镇化得以顺利推进的必要前提。并提出,在新型城镇化过程中,应遵循帕累托原则、卡尔多改进原则、罗尔斯公正原则、可持续性原则。[关键词]新型城镇化城镇化动力利益关系土地相关问题[中图分类号]F29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6623(2013)04-0007-05中共十八大提出了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的“新

2、四化”目标,并提出了相应的政策目标和具体举措。稳妥地推进新型城镇化,将是未来阶段极具关键性的发展问题。一、新型城镇化基本目标及预期收益与预期成本13新型城镇化若干问题探究  [摘要]新型城镇化已成为新时期重要的发展战略。本文分析了新型城镇化推进过程中的预期收益和预期成本、推进过程中的各种利益关系以及推进过程中可能涉及的土地相关问题。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新型城镇化可能遭遇的障碍,提出了新型城镇化得以顺利推进的必要前提。并提出,在新型城镇化过程中,应遵循帕累托原则、卡尔多改进原则、罗尔斯公正原则、可持续性原则。[关键词]新型城镇化城镇化动力利益关系土地相关问题[中图分类号

3、]F29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6623(2013)04-0007-05中共十八大提出了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的“新四化”目标,并提出了相应的政策目标和具体举措。稳妥地推进新型城镇化,将是未来阶段极具关键性的发展问题。一、新型城镇化基本目标及预期收益与预期成本13新型城镇化的主要目标可以归纳为:构建大城市、中小城市、小城镇、农村社区统筹发展和协调发展的空间格局;经由新型城镇化的承接,成熟城市产业及经济要素向周边城镇延伸、辐射、融合,使得成熟城市得以产业提升、功能优化完善并进一步发展;在保护基础农业及耕地、生态环境为约束的前提下,推进农

4、村城市化、农村产业化;实现城乡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的去差别化,促进城乡社会的协调发展;推进城乡二元体制的改革,缩小城乡二元结构差距,促进城乡人口、劳动力、要素的自由流动和双向流动。城镇化能否有效而持续地推进,关键要看城镇化带来的“整体利益”和“整体成本”,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13城镇化发展有城乡统筹发展、工业反哺农业、区域一体化三大动力。这些动力能否真正起到有效的作用,或者说,需要什么样的机制才能使这些因素成为真正动力?从要素角度看,城镇化的动力来源是:既有城市经济不断发展的辐射效应和扩散效应,既有城市区域过剩资源要素的流入,随着城镇化进程拟城镇化区域及其居民财富资本

5、化之后的预期升值,周边分散要素聚集带来的聚集效应,特定时期经济政策的支持效应。从需求角度看,城镇化的动力来源是:拟城镇化区域及其居民预期收入水平大幅提高,消费水平和消费结构的改进带来的需求,随着产业化而聚集人口的需求,拟城镇化区域的特色引致城市居民的需求(包括城市居民向拟城镇化区域的短中期流动或长期流动)。上述动力来源能否实现,关键在于能否通过人口和要素的聚集带动经济产业规模的扩大、要素使用效率的提高、消费需求水平和规模的提高,进而有效增加农村剩余劳动力获得相对较高收入的就业机会。最终体现在城镇化能否有效增加城镇化人口的收入水平。2能否使既有城市人口、已入城却仍没有

6、摆脱农民身份的人口、拟城镇化区域人口、短期中期内依然居住在农村的人口,都有所受益,至少不受到负面损益?希望达成的目标情形是:农村人均耕作土地增加、获得规模收益和提高效率的收益,城镇化的公共设施的辐射效应,农产品价格上升所带来的收益增加,农村区域和农民的转移支付、社会福利或公共服务的增加。3推动城镇化的资金是否具有持续性?初始资金从何而来?政策性土地使用指标的变现、地方发行特定用于推动城镇化的债券、基础设施预期收益的抵押信贷以及其他融资方式,是可能的方式,但能否持续是必须事先评估和权衡的关键性问题。另一方面,人口城镇化的动力是否可持续?如城市基础设施系统、治安管理等城

7、市社会系统、市容环境等社会服务系统以及其他社会基础设施,是否会因资金成本过高而无法为居民提供完善的城镇生活服务,使得居民总体生活质量既低于成熟城市,也低于传统农村。413能否避免超大城市人口过度密集的“大城市病”而减少相应的成本?如城市空间过大而导致居民通勤时间过长,进而造成不合理的时间成本、交通成本、污染成本,过度物流所造成的各种成本。城镇化能否对此有所改进?5能否有效缩小城乡收入差距?能否有效解决或遏制因城乡二元体制而长期积累的社会矛盾?希望达成的目标是:增加处于城市平均收入与农村平均收入之间的人口比重(亦即增加中等收入人口比重),从而减少防范社会矛盾爆发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