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应用惩罚教育促学生早日成才

正确应用惩罚教育促学生早日成才

ID:6036884

大小:30.5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7-12-31

正确应用惩罚教育促学生早日成才_第1页
正确应用惩罚教育促学生早日成才_第2页
正确应用惩罚教育促学生早日成才_第3页
正确应用惩罚教育促学生早日成才_第4页
正确应用惩罚教育促学生早日成才_第5页
资源描述:

《正确应用惩罚教育促学生早日成才》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正确应用惩罚教育促学生早日成才  摘要: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副主任孙云晓认为,在提倡表扬、奖励、赏识的同时,不能忽视“惩罚教育”的积极作用。让学生在成长的过程中,懂得为自己的过失负责,而且要感到是一种责任。一个能够承担责任的人,才是社会需要的人才。正确运用惩罚教育,可以促使学生早日成才。关键词:数学教学;惩罚教育;人才培养;原则;方法在实施新课程教学的大背景下,教育界特别是中小学大力提倡激励教育、赏识教育、无批评式教育,而在教育过程中对学生的“惩罚”也越来越不被认可,唯恐伤了学生的自尊心,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现在很多教师都不敢批评学生,更不敢去“惩罚”学生,甚至一谈“罚”色就变

2、。我认为,人们在批判体罚的过程中,存在着一些错误认识,对不当惩罚的过激反应而完全否定了惩罚的教育意义。“没有惩罚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这是无数教育工作者通过实践得出的结论,也是笔者的观点。提倡素质教育,并不意味着抛弃惩罚教育。我想,自己在多年的数学教学中所取得的一些成绩,也离不开惩罚教育的作用。正确运用惩罚教育,可以促使学生早日成才。一、要正确理解“惩罚”含义9必须明确,就语义而言,“惩罚”包括了“体罚”。但“惩罚”决不只是“体罚”,更不是伤害、心理虐待、歧视,让你觉得难堪,打击你的自信心。而现在,不少人都把惩罚与体罚看成同义词,这是一个误解。教育方法同时就包含了正当的惩罚。目

3、前国内权威的最新版本的《教育大词典》(1999年版)将正当的教育惩罚界定为“一种教育方法”。教育中的“惩罚”是在了解和尊重的前提下,关注学生的个性心理特点,采用恰当的方法,对学生进行教育,帮助学生进步的一种“具有危险的、高难度的教育技巧”。夸美纽斯曾经在他的《大教学论》中明确指出:“犯了过错的人应该受到惩罚。他们之所以应受惩罚,不是由于他们犯了过错(因为做了的事情不能变成没有做),而是要使他们日后不再犯。”教育学家马卡连柯也指出:“合理的惩罚制度不仅是合法的,而且是必要的。这种合理的惩罚制度有助于形成学生的坚强性格,能培养学生的责任感,能锻炼学生的意志和人的尊严感,能培养学生抵抗

4、引诱和战胜引诱的能力。”二、要坚持科学的“惩罚”原则惩罚教育是一把双刃剑,用好了,它会起到激励性的作用,可以改变一个人的一生,终生受益;用得不好,会伤及一个人的自尊心,令人消沉,一蹶不振,产生“破罐子破摔”心态,则误人一生。所以,在实施惩罚教育的时候,一定要遵循以下的原则。9(1)惩罚要有据可循,不能是无故的解恨与撒气,更不能为惩罚而惩罚。一般学生犯错,都应尽可能地使用说服教育,但对极少数学生,在进行多次说服教育后仍没有悔改,反而有加剧的趋势,这时就必须要动用惩罚,以达到负强化作用。惩罚是对学生进行多次反复地说服教育无效时再启用的。“凡是需要惩罚的地方,教师就没有权利不惩罚。在必

5、须惩罚的情况下,惩罚不仅是一种权利,而且是一种义务。”但我们必须要让学生明白:惩罚不是为了“治”他,而是为了帮助他认识错误、改正错误,明确是非观念,培养他的责任感。对屡教不改的学生而言,一次严厉的惩罚会胜过N次苦口婆心的说教,让他刻骨铭心,知错而后改,这就是惩罚产生的教育效果。此外,学生犯错的原因往往复杂,因此在处理时,先要冷静地分析学生产生不良行为的原因,进行全面深入的调查,弄清事实真相,把握分寸。因为只有有理有据的惩罚,才会使学生心悦诚服。9(2)惩罚要灵活适度,要因人而异,不能刻板地使用惩罚手段。这一是指惩罚的形式应当多样化,二是指应该因人而异地使用惩罚。按常理来说,简单粗

6、暴的方法难以奏效,所以惩罚的前提必须用心去了解每一个学生。比如性格内向的学生,胆子小,耐挫能力相对弱些,惩罚应轻些,言语措词上讲究些,并随时根据教育对象的情绪的变化,及时调整惩罚的“度”;一般而言,对于外向,自律性较差的学生,惩罚可略微重些。当然,充满睿智的惩罚是最高层次了。因人而异,因问题而定,不可太轻,也不可太重。(3)惩罚要符合心理学,要有计划进行。心理学研究表明:当人犯错时,其内心会自然产生一种准备接受惩罚的心态:我不对,我甘愿受罚。这种心态,往往是实施惩罚教育的绝好时机,此时明白的道理往往会刻骨铭心,终生难忘。所以,惩罚一要及时,及时的惩罚能使学生的不安、内疚感等体验更

7、深,使他们能更清楚地看到错误造成的后果。延迟的惩罚和处理会因事过境迁而使学生忘记,容易淡化错误行为,惩罚意义也不大。二要坚决,惩罚是否定学生的不良行为,所有“隔靴搔痒”的做法都不可取。三要就事论事,惩罚应限制在学生的不良行为上,而不能以此去否定学生本人。四要耐心,一个人一生中不犯同样的错误,大多数情况只能是美好的愿望,或许对于绝顶聪明的伟人能够做到,可是用看待伟人的角度去要求学生,似乎显得太苛刻了。所以,在惩罚教育中,我们要有“反复抓,抓反复”的心理准备,真正让学生体会到“打是疼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