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农村初中学生辍学原因和对策

浅议农村初中学生辍学原因和对策

ID:6038779

大小:27.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7-12-31

浅议农村初中学生辍学原因和对策_第1页
浅议农村初中学生辍学原因和对策_第2页
浅议农村初中学生辍学原因和对策_第3页
浅议农村初中学生辍学原因和对策_第4页
浅议农村初中学生辍学原因和对策_第5页
资源描述:

《浅议农村初中学生辍学原因和对策》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浅议农村初中学生辍学原因和对策  目前,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在农村教育过程中有个不可忽视的现象——辍学!贫困地区农村初中辍学现象普遍存在,初一,初二年级辍学尤为严重。这不仅给新世纪我国农村人口素质提升留下隐患,而且会影响整个国民素质的全面提高。由此看来,辍学会遗患于社会,遗患于民族,影响国民素质的提高,影响“两基”任务的巩固,坚决控制和防止初中学生辍学势在必行。1.农村初中学生辍学的原因农村初中辍学现象严重,经实际调查探究,导致学生辍学原因错综复杂,但归纳起来不外乎以下几种。1.1社会原

2、因。6农村由于受各种自然条件制约,其信息观念和思想意识相对落后,对将来社会发展认识不够。其一、时下农村在“读书无用论”、“上学不如打工”等思想的影响下,一些在校学生产生辍学念头,在多次家访中,不少人认为:读书就是为了混饭吃,将来赚钱。这种功利思想和得利意识充斥家长头脑,侵蚀学生心灵,意志薄弱的学生在这些社会氛围影响和误导下,继续辍学,另谋他路。其二、法律政策宣传教育不够。《义务教育法》明确规定,供子女完成九年义务教育是每个家长的义务,任何人不得干涉和阻挠。一次调查中,问及学生辍学有何看法时,有两位家长回答:“孩子不上

3、学是我们家的事,不关别人”。问到“你认为孩子不上学你有没有责任?”一位家长笑着说“我的孩子想上就上,我有啥责任”。回答使我们清楚地看到社会法律政策宣传不力,没有使《义务教育法》深入人心,家喻户晓。1.2经济原因。家庭经济困难,无力就读。农村小学辍学率普遍低,而到初中各项费用及开支突然增长,尽管国家教育经费的投入,对学生实行了“两免一补”,但农村经济条件困难的家庭还是无力供给学生就读的费用,即使勉强坚持,努力筹资,坚持不到一两学期便中途而废。这种现象在初一年级比较突出,初二年级次之。山区农村各个家庭经济状况千差万别,因

4、自然条件限制,供给孩子就读的经济承受能力也不尽相同。因此初中三年中不同程度都存在退学、停学、辍学现象。其中家庭经济困难、无力就读是重要原因,经济因素此时起决定性作用。1.3学生自身的原因。6能否坚持完成义务阶段的教育,学生自身是关键。调查发现:小学升入初中有“两个动力”和“四个不适应”。“两个动力”其中之一是以为自己成为中学生由自豪而产生向上奋进的动力;其二是学习环境的变化而产生好奇感。“四个不适应”一是生活环境不适应。小学在家住,初中寄宿制,小学读书学生不思冷暖与吃饭,在初中要自己管吃住,成为相对独立的个体。二是学

5、习课程不适应。小学阶段科目少,初中增多且难度加大;三是人际关系不适应。小学人少范围小,多是本乡邻村的同学,而初中则交际范围大,且人员多,交往很难及时适应;四是对学校管理不适应。初中小学要求虽有联系但又有区别,管理方式不尽相同。因此,从心理上分析,初中阶段学生正处于成长发育期,学生的情绪情感和心理状态极不稳定,对外部变化敏感,对学习状况及成绩高低异常关注,随学习竞争激烈,差距拉大,厌学情绪随之产生,后进生比例明显加大。这样厌学、逃学、停学现象时有发生,使辍学率急剧攀升,居高不下。1.4教育的原因。教育的原因即教师的教学

6、管理因素。教学管理方式对受教育的影响非常重要,直接作用于受教育者。这就要求教师对学生认识研究,因人而异、因材施教,以灵活有效的方式教育学生。由于教师教育学生的能力不一,方法的简单粗放,都会影响学生的自尊心和积极性。诸如对后进生另眼相待,变相体罚等进行外压或强制性教育,都会在学生内心留下阴影,受挫能力差的学生就会因此而萌发逆反心理,产生抵住情绪,导致厌学。2.防止辍学对策6农村初中学生辍学已引起社会普遍关注和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把学生留在校园已成为人们的共识和共同目标。根据农村实际,笔者认为采取如下措施:2.1采取有效

7、措施,营造防止辍学的良好氛围。一是认真宣传,转变观念。针对农村学生家长文化素质普遍较低的现状,积极动员,广泛宣传,讲清“读书有用”“无知无出路”的道理,坚决批判“读书无用论”,使广大群众认识到新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充分认识到“无知”不利于社会,不利于个人,明确其危害性,转变思想观念。二是大涨旗鼓地学习《义务教育法》,增强政府行为,严格贯彻《义务教育法》从学生辍学问题找责任,增强他们的法制观念,确保义务教育顺利完成。2.2动员农民积极创收,克服困难,确保学生供给。一是充分利用新世纪党中央加大对西部的投资,出台了许多优惠

8、政策,用智慧致富,退耕还林,发展山区经济,广开经济来源,使困难户克服困难。二是学校社会团体采取照顾措施,做到“减、免、欠、奖”,在学生生活中减轻经济压力,保证家庭特别困难的学生完成学业,还可以动员学生进行“献爱心”帮扶活动。三是争取政府投入,引入贷款助学机制,解决后顾之忧。2.3加强领导,家校配合,帮助学生完成学业。6一是教育学生明确方向,坚决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