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英、汉语词汇相异与词汇空缺现象

浅议英、汉语词汇相异与词汇空缺现象

ID:6041492

大小:30.5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7-12-31

浅议英、汉语词汇相异与词汇空缺现象_第1页
浅议英、汉语词汇相异与词汇空缺现象_第2页
浅议英、汉语词汇相异与词汇空缺现象_第3页
浅议英、汉语词汇相异与词汇空缺现象_第4页
浅议英、汉语词汇相异与词汇空缺现象_第5页
资源描述:

《浅议英、汉语词汇相异与词汇空缺现象》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浅议英、汉语词汇相异与词汇空缺现象  [摘要]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和交流工具,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词汇是构筑语言的基础。每种民族都有自己与众不同的文化,不同的文化孕育出了与其他文化迥异的词汇,这就出现了词汇空缺的现象。语言本身扎根于文化之中这一客观现实决定了语言与语言之间存在着相异现象。[关键词]词汇相异;词汇空缺;文化差异[中图分类号]I04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3115(2013)14-0069-02一、词汇空缺现象“词汇的意义系统通常由两部分组成:理性意义以及联想意义。当两种语言中的词语的理性意义基本相同时,就构成了‘对应词’(cor

2、respondingwords)。但是由于文化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就某一语言现象,在译文中只能用联想意义相同而理性意义不同的词汇来翻译或解释时,那么就等于说译文语言的形式中存在着一个‘词汇空缺’(lexicalgap)。”8著名语言学家戚雨村指出:“词汇体现了人们对客观世界的认识和态度,记述了民族和社会历史发展进程。”“人类之所以把语言作为交际工具,正是社会成员按照本民族的社会文化模式对词语意义利用的结果。”从中可以看出,文化性和民族性是词语意义的内在属性,决定了不同民族国家的语言具有各自的民族文化特点。英汉语之间存在的词汇相异和词汇空缺现象正是这些内在属性

3、的集中体现。词汇空缺现象,也有人称这类词为文化负载词。郭爱先将其的定义为:词汇空缺指由于各民族之间文化的差异,一种语言中表示特有事物或概念的词语或语义在另一种语言中找不到对等成分,从而形成异族文化的空缺。这种现象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两种语言之间的转换和文化之间的交流。国内外很多学者对词汇空缺及其可译性也有过研究,美国著名翻译理论家奈达认为,任何能用语言表达的东西都能用另一种语言来表达。词汇空缺现象在翻译过程中是不可避免的。如果译者在翻译的过程中忽略词汇背后的文化意义,势必会造成不及“信、达、雅”的后果,从而不利于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跨文化交际”这一术语既指

4、本族语言与非本族语言之间的交际,也指任何在语言和文化背景方面有差异的人们之间的交际。本文从跨文化交际的前者意义出发探讨英、汉语的词汇相异和空缺现象。二、词汇相异和空缺成因初探8有学者指出,“语言是一种社会现象,是文化的载体和重要组成部分”。告诉我们,造成词汇相异和空缺现象的原因有很多,具体来说,生活经历、宗教哲学、风俗习惯等都会成为影响因素。追本溯源,这些因素都是文化这一大范畴下的具体表现形式。民族文化之间既有共性,又有差异。一方面,文化的主体和创造者是本族的人民;另一方面,因为人们不可避免地受到本民族的地域、环境、历史、宗教、经济等因素的制约和影响,因而

5、本族人民会在特定和时间和空间下创造并发展自己的文化,继而形成并具有了本民族文化的特殊性。这就决定了一个民族中的某些成份可能是该民族特有的,在另一个民族文化中则不存在,表现为“真空”。这种“真空”在语言上的表现为词汇的相异和空缺。8中华民族历史悠久,有自己深厚的历史积淀,这种积淀决定着华夏民族成员的精神气质、思维方式乃至行为方式。从历史发展的轨迹来看,华夏文化与英美文化是两种根本不同类型的文化,是“属于平行发展、互不冲突、各有偏重、交流甚少、各具特色的两大文化体系”。“华夏文化是典型的大陆文化,而英美文化则属于地道的滨海商业文化。”华夏文明扎根于农村,在黄河

6、流域以农业为基础而逐步发展起来,经济上以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为主。而英美文化则属于外倾型商业文化。这种文化源于本民族内部资源条件有限,不能自给自足,只能通过不断地对外扩张来补充发展所需的资源条件,久而久之就容易形成强烈的开拓欲和征服欲。词汇是语言的基础,它是随着一个民族的发展演化而逐渐发展起来的,汉英两民族发展过程中方方面面的迥异导致了语言上的差异,并突出表现在词语上。要之,英语和汉语是不同的语言,由于文化、地域、社会制度、宗教信仰、经济发展等方面的差异,往往英语里的表达方法在汉语里没有,而汉语里有的表达方法在英语里也找不到。总体来看,这种词汇相异与空缺现象

7、的具体成因大致可以归为以下几个方面:(一)地理位置与词汇的差异和空缺8从我国的整体地理地势看来,我国整体地势上西高东低,因而大多数江河东流如海。基于这种特定的自然条件,汉语里出现了一系列颇具特色的词语,如“大江东去”、“滚滚长江东逝水”、“一切努力都付之东流”等。这些表达在英语里很难找到与之对应的词组短语。这让不了解中国的这种特定地貌的英美国家的人根本无法理解中国赋予东流江水的诸多联想意义。再如,我国地处内陆,春季干旱少雨,因而有“春雨贵如油”之说。在我国,春天由从海面上吹来的温暖湿润的东风带了水汽和降雨,从而促进了万物的复苏和农作物的生长,这也就是常说的

8、春风。所以我国古诗句中多有赞颂春风的诗句,如“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