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和生计-广西大石山区石漠化治理探究

生态和生计-广西大石山区石漠化治理探究

ID:6045965

大小:38.00 KB

页数:15页

时间:2018-01-01

生态和生计-广西大石山区石漠化治理探究_第1页
生态和生计-广西大石山区石漠化治理探究_第2页
生态和生计-广西大石山区石漠化治理探究_第3页
生态和生计-广西大石山区石漠化治理探究_第4页
生态和生计-广西大石山区石漠化治理探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生态和生计-广西大石山区石漠化治理探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生态和生计:广西大石山区石漠化治理探究  【摘要】石漠化是岩溶地区生态恶化的表现。马山县古寨瑶族乡在新中国成立以后,由于毁林开荒导致石山荒漠化;改革开放以后,伴随外出务工和农作物种植改变等生计转型,石漠化趋势得到遏制;21世纪以来,金银花产业和生态旅游的兴起,石漠化环境得到彻底解决。由此可见,广西石漠化治理需要从本地居民生活和生计出发,构建人与环境和谐共处的地方化模式。【关键词】广西;石漠化;生态环境;生计方式【中图分类号】F06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454X(2013)03-0177-006石漠化是岩溶地貌生态恶化的

2、结果。广西岩溶地貌分布广泛,全区岩溶区土地面积1.25亿亩,占全区国土面积的35.2%。在岩溶区土地面积中,石漠化土地达3568万亩,居全国第三位。石漠化是区域贫困的地理因素。广西全区大部分贫困人口都分布在石漠化地区。石漠化治理有着环境改善和人民生活提高的双重意义。石漠化治理是一个长期而艰难的过程。可持续的石漠化治理不仅仅是岩石的绿色覆盖,而是在当地脆弱的生态环境中找到人和自然和谐相处的模式。只有人类行动与自然生态相互促进,才能真正推动地区的转变。15一、深生态学视野下的石漠化治理岩溶又名喀斯特,是指可溶性岩石(主要是碳酸类、硫酸类岩石)被

3、水侵蚀而形成的独特地貌。岩溶地貌在全球都有分布,在我国主要分布在南方和西南地区。石漠化是指岩溶地区大面积的岩石裸露,缺少土壤和植被覆盖,形成类似荒漠化现象。我国岩溶地区导致石漠化的根本原因是不适合岩溶地区的过度农耕开发。石漠化治理在中国已经成为西南地区环境保护和地区扶贫的头号难题。我国学术界20世纪90年代初期正式使用石漠化名词来界定岩溶地区石山石化,1998年以后开始在全国实行退耕还林措施来进行石漠化治理,2004年石漠化治理写入政府报告,2007年开始进行石漠化综合治理,将石漠化治理与当地生产生计进行有效结合,尽量避免政策一刀切和全国统

4、一模式。15人类学生态系统的研究,对于我国这样一个发展中的大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它有助于我们在多层次的时空上更好地理解文化与自然的相互关系,保护好民族文化及其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从而实现民族社区的可持续发展。科学技术的巨大进步带来了人类生存与发展的自信,改变地球地貌,过度开采地球资源,成了人类中心主义伦理观的注脚。20世纪80年代以后,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蓬勃兴起,人类中心主义思想逐渐被生物中心主义思想所取代。但是在环境保护逐步加强的同时,也蔓延出一些极端的保护主义思想,认为保护环境高于一切,必要时可以牺牲或忽略当地人的权利和生存方式。深

5、生态学又称作生态智慧,由挪威哲学家阿恩奈斯于1972年世界未来研究大会上首次提出。与传统人类中心主义不同,深生态学认为所有自然物具有内在价值,应该尊重少数生物区域。人们生活应该讲究简单的物质需要,因为地球资源是有限的,而且不可再生。在自然与生物多样性面前,人类需求过于庞大而无度,这种盲目需求在技术的支持下会产生巨大的破坏能力,进而导致人类在生存与发展面前面临无路可走的境地。与自然和谐相处,尊重生物多样性,尊重自然有序发展,合理而有序的生活,减少对大自然过度的索取成了深生态学的宗旨与目标。15我国石漠化成因与治理也反映了人与环境互动中哲学思想

6、的转变。我国西南石漠化的主要原因在于不合理的人类活动,由于人口数量增多,不得不在脆弱的生态环境下毁林开荒,在石头缝里面种庄稼。过度的使用导致石山水土流失进而出现荒漠化现象。广西山区、特别是石山地区的生态平衡能力相对较弱,植被恢复周期相对较长。以红水河流域为中心的地区,裸露、半裸露石山连绵,加诸人口稠密,长期倚农维生,垦种失度,最终沦为广西生态环境最恶劣的地区之一。这种行为的背后恰恰是人类中心主义的思想主导。环境的恶化和文明程度的提高使人们认识到行为的错误性和环境的重要性,环境保护和退耕还林成为石漠化治理的主要方式。认识到环境的重要性,承认人

7、和环境具有同样的重要性,是生态中心思想的体现。但是,一刀切政策化的退耕还林忽视当地群众的生活和生计,过于保护环境而使当地居民生活受损,又是过度保护环境和极端环境主义的结果。从深生态学角度来看,应该在承认环境与人和谐共处的角度,真正从当地居民生产生活方式转变人手,因地制宜,逐步发展与变化,使得环境和人得到同样的保护。二、马山县古寨瑶族乡古朗屯基本生态概况古朗屯隶属于马山县古寨瑶族乡本立村,距离古寨乡4公里,距离马山县城25公里。全村通有水泥路,通往乡政府的是柏油路。交通状况良好。全屯42户、170余人,共有4个大姓,分别为:蓝、潘、韦、陆。全

8、屯有壮族、汉族和瑶族,相互交流使用壮话。15古朗屯2010年被评为生态文明示范屯。古朗屯四面环山,房屋依山而建,道路依房屋而建,中间有山石和土地。地下有溶洞和地下水。山体为喀斯特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