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水平评估指标体系设置和应用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水平评估指标体系设置和应用

ID:6047172

大小:44.50 KB

页数:22页

时间:2018-01-01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水平评估指标体系设置和应用_第1页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水平评估指标体系设置和应用_第2页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水平评估指标体系设置和应用_第3页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水平评估指标体系设置和应用_第4页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水平评估指标体系设置和应用_第5页
资源描述: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水平评估指标体系设置和应用》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水平评估指标体系设置和应用  摘要:本研究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标准进行了深入探讨,提出了新农村建设的具体目标,并构建了相应指标体系,提出了经济发展、环境保护、乡风文明、民主管理四大目标,以此作为一级目标,分别作了细致的分解形成了三级指标体系;建立了新农村建设的标准体系,对农村基础设施、公共设施、环境整洁、住宅外观、安全设施分别建立了标准,形成了三级标准指标体系;对新农村建设的水平进行了评估,大体上分为达标、基本达标、改进和不达标等四级达标情况,并用设计的指标体系对广东省湛江市徐闻县生态文明村的建设进行了评估,结果与表现相一致。关

2、键词:新农村;建设目标;建设标准;建设水平;评估指标体系中图分类号:F320.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3)19-0025-1422关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目标问题的研究可以追溯到浙江“九十年代绍兴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目标及对策研究”课题组所做的研究(“九十年代绍兴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目标及对策研究”课题组,1993),研究所设计的指标比较简单,涉及到经济、生活、教育科技、社会事业、基层组织等类指标,主要反映农村达到“小康”水平的状况,不完全符合今天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实际情况。近几年的研究都具有地方特色,有的比较细致

3、复杂,其指标量化比较困难(李虹、田亚平和石义霞,2007),也有比较简单的指标设计(郭翔宇、余志刚、李丹,2008);有的比较笼统,基本属于定性分析(禹拥军、田淑敏,2006;华兴顺,2007;蒋远胜、常鸣、雷俊忠,2007),基本上还是中央提出新农村建设总体目标。这些目标对不同地区、处在不同发展水平和发展阶段、不同发展类型的农村而言,则具有很大差异性。基于资源禀赋、经济基础、人文因素等方面的差异,新农村建设的模式和道路必须因地制宜。所以,本研究以上述学者构建的指标为基础,结合国家新农村建设要求和实地调查情况,构建科学合理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目标

4、指标体系,对于指导新农村建设以及衡量新农村建设目标实现程度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一、新农村建设目标体系党的十五届六中全会公报指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要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扎实稳步地加以推进”。这是一个总体的目标和要求,必须按照一定原则将这个总目标进一步分解,建立起一套功能完善、科学合理、操作简便的评价体系。22新农村建设目标体系遵循以下原则:(1)因地制宜原则。新农村建设目标模式评价指标的选择,必须符合新农村建设的总目标要求。(2)系统性原则。新农村目标模式指标体系的设计必须从系统整体出发,要求各个指标能够

5、作为一个有机整体,全面、科学、准确地覆盖和描述新农村建设的内涵和特征。(3)连续性原则。社会主义新农村目标必须随着时代的变化不断丰富完善,既要突出新农村特色,同时在有关具体指标上又要与农村实现全面小康的现代化进程相衔接。(4)突出重点原则。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以一定的社会物质条件为基础的,在选取测算指标及权数确定时,必须把农村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作为重点,充分体现科学发展观和以人为本的要求。(5)可操作性原则。所选择的指标概念要完整,内涵要明确,简明扼要、符合实际、方便操作,尽可能满足指标数量易于为社会各界接受,客观合理地反映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6、水平。(6)和谐原则。各指标体系要能够反映新农村建设目标在于农村社区和谐(李飞星、陈万灵,2008),因此指标体系的构建细则充分体现新农村方方面面的和谐性。22本研究根据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总体目标和原则要求构建目标体系,将其分解为4个一级指标,17个二级指标,37个三级指标(见下页表1)。生产发展类必须反映村集体经济总量增长率、主导产业发展、劳动就业率等;生活宽裕类必须反映住房、电话入户率、有线电视入户使用率、宽带网入户率、医疗卫生、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投诉率、农民购物环境等;乡风文明类必须反映宣传及文体设施、素质教育培训率、公共安全、村规民约和邻

7、里关系等;村容整洁类必须反映道路硬化率、安全饮水、排水、清洁能源户使用率、垃圾收集处理、农村改厕、公共照明、绿地率等;管理民主类必须反映党支部建设和各项制度建设。(一)新农村经济发展目标社会主义新农村经济发展目标包括5个二级指标,11个三级指标。农业增加值体现的是农村经济量的增加,农业经济关系结构和农业生产力结构体现的是农业经济质的改变,而农业基础投入和农业生产效率体现的是农业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1.农业增加值指标。农业增加值主要包括:主业增长率和非主业增长率。主业是指农业经济中起主导作用,产值比重最大的产业。包括种植业、林业、牧业、副业、渔业,

8、不同地方情况不同,主业也就不同。非主业是指除主业以外的其他产业。农产品产量以户为单位统计,以某一年份为基期计算主业增长率和非主业增长率。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