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学生心理障碍成因与对策

初一学生心理障碍成因与对策

ID:6048919

大小:35.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01-01

初一学生心理障碍成因与对策_第1页
初一学生心理障碍成因与对策_第2页
初一学生心理障碍成因与对策_第3页
初一学生心理障碍成因与对策_第4页
资源描述:

《初一学生心理障碍成因与对策》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南京市建邺区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论文初一学生心理障碍的成因与对策今年我担任初一年级的班主任工作,在教学与管理中发现初一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急速变化之中。身心发育的成熟,社会阅历的缺乏,心理承受力差,使得他们对生活学习中发生的各种心得冲突不善处理。因此我觉得研究并正确疏导、引导、指导初一学生的心理,对于培养学生健康的身心、健康的人格,促进学生学业的顺利完成大有裨益。一、初一学生心理障碍形成的原因1、社会因素。社会上的不良风气、低级庸俗生活方式的感染、流氓团伙的吸引,以及各种有害思潮的影响,还有各种不正确的社会舆

2、论的压力,如“考试落第”等,对初一学生学生会产生很大压力,处理不当,会引发心理障碍。当前,社会上陈旧的风俗、习惯死灰复燃;凶杀打斗的影视天天在播放;格调低下的书刊充斥着文化市场……这些无时无刻不在腐蚀着初一学生。中学生感情丰富,辨别是非的能力还比较差。一旦引起他们兴趣,产生了共鸣,将会不计后果,做出让人难以置信的傻事来,这是人们所熟知的。此外,社会上的以权谋私、以权代法、行贿受贿、拉关系、走后门等不正之风,对孩子心灵的影响也相当严重。在这种强烈的不正之风的侵袭下,很多初一学生心理失衡。2、家庭因素。俗语说

3、,父母是子女的第一任教师,一个人从小生活在什么样的家庭,对其心理发展关系重大。家庭的经济地位、文化教养、人际关系乃至家庭气氛等,都对孩子起着潜移默化的长远作用。家长错误的教育态度和方法对子女或是过分溺爱,或是动辄毒打辱骂,造成初一学生学生不良的性格倾向。如父母狭隘的心胸,为人处世的方法,不良生活习惯以及过于溺爱的教育方法,对子女过高的期望值,会使其子女形成狭窄的心理,不承认或贬低别人的成绩和进步,对比自己强的人怀恨在心,常常造谣中伤。父母嗜好多、情绪急躁或不良行为等是引发子女产生心理问题的重要原因。例如:

4、有位学生家庭不和,父母经常吵架。有一次母亲出差时,父亲竟带了一个女人回来过夜。自此以后他再也不愿呆在那个家里了,恨死了父亲,不愿再见父母,整天就想往外跑,心里烦闷极了。觉得人活着真没意思,产生了厌世的念头。可见,父母行为的不良,带给子女的不仅仅是厌恶、鄙视,更是深深的内心创伤。3、学校因素。学校教育中对初一学生4南京市建邺区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论文学生或偏爱,或歧视,处事不公,谴责过多过重,不尊重他们的人格与自尊心,都易造成心理障碍。素质教育虽然实施了多时,但仍然有相当一部分学校仍以“应试教育”为教学的核心,

5、把考试分数作为衡量学生成绩的唯一标准,把学生考试分数或升学率作为衡量教师工作业绩的唯一标志,致使教师布置作业过多,使学生有做不完的习题,过不完的考关,再加上学习成绩名次的公开,压迫学生喘不过气来。4、初一学生自身因素(1)人生观、世界观还未形成。初一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巨大变化阶段,这一时期正是半成熟、半懂事的时期,个性倾向还未完全定型,人生观、世界观与社会观、道德观还不稳定。尽管他们的大脑发育较快,有了自己的独立见解,但他们的控制力还比较差,不善于用理智控制自己的情绪。他们思想幼稚,容易把一切都理想化,对

6、人生道路的挫折缺乏足够的思想准备,一遇挫折,就易产生心理障碍。他们年龄小,阅历浅,知识浅薄,缺乏社会实践经验。因此,在处理问题上,比起成年人来还很不成熟,办起事来很容易欠考虑,顾此失彼,甚至是不计后果。(2)心理结构缺陷。人的心理是由各种心理成分组成的一个多层次、多侧面的统一体,初一学生心理各种成分的发展是不平衡的,心理结构还不健全。进入中学时代的初一学生,已初步具备了自理能力,不必事事依赖父母了,这时,他们厌烦大人的管束,力图摆脱对成人的依附,渴望获得独立。然而,由于学生阅历、经验少,容易把问题想得过于

7、困难,或者不能客观地估计自己的能力,以致当事与愿违时就感到无能为力,造成紧张焦虑。又或者由于辩证思维发展尚不成熟,不能一分为二地看问题,情绪容易波动,出现偏激认识或冲动行为,害人害己。(3)情感因素。青年时期是花的季节,在这一阶段人的第二性征渐渐发育,性意识也慢慢成熟。此时,情绪较为敏感,易冲动,对异性充满了好奇与向往,当然也会伴随着出现许多情感的困感。如,与同龄人的感情纠葛、初恋的兴奋,失恋的沮丧,单恋的烦恼,甚至是与成年人的畸恋问题等等。二、消除初一学生心理障碍的对策1、学校可以邀请心理学专家到校开设

8、心理学专题讲座,让学生了解4南京市建邺区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论文并掌握维持心理健康的知识和技能,进行有效的心理疾病预防。世界卫生组织心理卫生处指出:"学校是促进学生心理健康最适宜的场所,学校可以教给学生一些解决问题的技巧,并通过特殊问题的干预和心理咨询,转变学生的行为。国家教委明文规定:“中小学在活动课、科教文化活动中每周要有0.5课时用于健康教育。”因此,我们要针对学生面临的各种心理矛盾和心理冲突,帮助他们释难解惑,提供调节方法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