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戏剧教学方法探究

高中语文戏剧教学方法探究

ID:6053847

大小:35.00 KB

页数:13页

时间:2018-01-01

高中语文戏剧教学方法探究_第1页
高中语文戏剧教学方法探究_第2页
高中语文戏剧教学方法探究_第3页
高中语文戏剧教学方法探究_第4页
高中语文戏剧教学方法探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高中语文戏剧教学方法探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高中语文戏剧教学方法探究  摘要:目前高中语文“戏剧”部分的教学,因高考试卷中几乎无相关内容的考查,很多学校不重视,具体教学方法也缺少必要的研究。本文从感性的朗读和理性的鉴赏相结合、课内的品读与课外的探究相结合、台下的观赏和台上的表演相结合、口头的点评和书面的创作相结合等四个方面探讨了高中语文戏剧的教学方法,以期能为目前高中戏剧教学现状的改观提供一点思路。关键词:高中语文戏剧教学方法探讨高中语文教师在教戏剧时,所采用的教学方法应该要针对戏剧的文体特点,引导学生一起去感受戏剧的独特魅力。戏剧是一种综合的舞台艺术,它借助文学、声光、

2、舞美等艺术手段塑造舞台艺术形象,揭示社会矛盾,反映现实生活。戏剧离不开戏剧冲突,它表现在人物性格的冲突上,具体表现为一系列的动作和语言。戏剧跟散文、小说、诗歌有很大的不同一方面,戏剧只有通过演出,才能表现出其全部价值。因此,它又要受到舞台演出的制约,必须符合舞台艺术的要求。因而戏剧文学具有括集中性、舞台性、动作性三个特点。13所以,高中戏剧教学方法不能简单地与小说教学混为一谈。戏剧教学不应局限在课堂里,也不能因为花费了较多课堂时间而完全将戏剧教学推到课堂之外,这其中的“度”要把握好。本文提出以下几种高中语文戏剧教学方法,以就正广

3、大教学同仁:一、感性的朗读和理性的鉴赏相结合中学阶段比重很大的小说教学让学生较好地掌握了概括情节的方法,因此戏剧中非常尖锐的矛盾冲突,是很容易被概括出来的,换言之,在情节的梳理方面,戏剧教学所需要的时间不会太长,有了这样的基础,在教戏剧时,教师可以把重点放在台词的鉴赏和戏曲中优美曲词的品读上。在课堂研读部分,教师可以采用感性的朗读和理性的鉴赏相结合的方法。(一)台词的朗读和曲词的吟诵“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会吟”。朗读,是中学语文学科的重要特性,也是高中语文戏剧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1.台词的朗读如果是人物的个性化语言,

4、可以把某一个人物的语言提取出来,集中朗读,形成一个完整的认识。戏剧个性化的语言是“生活语言的摹仿与写实,当然经过提炼加工即典型化性格化,使每个人物的语言都因其出身、地位、经历、个性不同而各具特色,并与特定情节、特定情感相吻合”①。个性化的语言对准确表达人物的性格特征和思想感情尤为重要。13品鉴人物个性化的语言,教师要引导学生富有感情地朗读。正确朗读,可以起到以读代讲的作用。朗读时要注意节奏的缓急、音调的高低、语调的轻重等。如《雷雨》第二幕作者对“鲁大海”描写不多,但是人物的语言体现出高度的个性化,所以尽管苏教版删去了这个部分(人

5、教版是有的),教师可把它打印出来发给学生。如果是两个人对话或多人在一个场合的部分,要分角色朗读即根据剧情,学生的个性、音色、气质和学习水平,确定不同的角色,按角色朗读或对话、独白。②2.曲词的吟诵13很多教师在教授《赤壁赋》、《念奴娇赤壁怀古》、《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等古典诗文时,就曾指导过学生吟诵富有音乐美的写景抒情句。而曲词即戏曲的唱词,古称曲文。从宋代南戏形成以来,逐渐分为本色(如《窦娥冤》)和典雅(如《西厢记》)两种。戏曲中的曲词的双重特点是:可算是优美的抒情诗,但并非单纯的抒情诗,而是抒情性与戏剧性的结合,相得益彰。

6、尤其是《西厢记》中的曲词,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反复诵读、激发想象。大量诵读、反复吟咏是培养语感、提高鉴赏能力的有效途径。在抑扬顿挫、富有感情的诵读中,曲词的韵味、意境、情感才能被深刻地品味出。读之同时,还需展开想象。想象是引发情感的桥梁,在想象中还原曲词给我们描绘出的形象画面,在感悟中体味作者的诗情,这样,作者就把我们的精神带入了一个新的境界。在学生吟诵时,如果教师能够适时播放一段哀伤萦回的古典乐曲,学生会更容易走入情境中。(二)潜台词的鉴赏和曲词的品读1.挖掘潜台词所谓潜台词,就是人物没有直接说出来,而根据台词与剧中特定情境能使观

7、众心会意通的间接语言,即台词的含蓄性③剧本有丰富的潜台词,能耐人寻味。这也是很多读者喜欢阅读剧本最为主要的原因。剧本创作者希望读者能参与进去,所以故意用破折号省去一些语言,而让读者发挥自己的想象力,补出潜台词。引导学生挖掘潜台词,既能领略人物的内心活动,又能与创作者进行了一次不曾谋面的交流,感觉非常微妙。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用心思考,仔细分析,加以教师精要的点拨,揣度出人物的心理,这些对于潜台词的赏析非常重要。2.曲词的鉴赏13以《长亭送别》教学为例,让学生大胆想象,身临其境,在这个基础上,教师可以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摹画面。《

8、长亭送别》课后练习第四题要求“从课文中任选一支或几支曲子,改写成现代诗。要有一点文采”。改写成现代诗并不是对原曲进行现代汉语翻译,它要求学生必须在对原曲所选意象、所设意境、所表情感有了真切、深入的领悟后,再结合自己平时训练而成的诗歌鉴赏能力和自己的创新,改成符合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