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体育隐性课程教学目标和控制探究

高校体育隐性课程教学目标和控制探究

ID:6054171

大小:33.50 KB

页数:11页

时间:2018-01-01

高校体育隐性课程教学目标和控制探究_第1页
高校体育隐性课程教学目标和控制探究_第2页
高校体育隐性课程教学目标和控制探究_第3页
高校体育隐性课程教学目标和控制探究_第4页
高校体育隐性课程教学目标和控制探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高校体育隐性课程教学目标和控制探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高校体育隐性课程教学目标和控制探究  摘要:体育隐性课程体现了素质教育的本质内涵,具有素质教育的全体性、全面性、主体性的基本特征。由于隐性课程具有的两面性,我们必须在隐性课程的实施过程中对其进行有效的控制,使其达到素质教育的目标。体育隐性课程与素质的培养是密切相关的,体育隐性课程往往比体育显性课程更容易影响学生的行为和个性心理特征,因此必须使用有效手段来控制隐性课程,更好地规划学校体育教学管理,教师个人素质和教学能力以及相应理论知识的提高等几方面需密切配合,通过实践经验的积累,不断改善提高体育隐性课程控制的具体方法和手段。关键词:体育教学;隐性课程;目标;控

2、制中图分类号:G642.0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4-9324(2013)14-0162-0311《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改革指导纲要》已明确指出,新时期学校体育课程教学要树立“健康第一”和提高学生体育素养为主要目标的教学指导思想。但目前学生体育知识、技能的获得,体育能力的发展,良好品德的形成,主要通过体育显性课程的学习来实现,在培养学生体育动机、态度,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潜能,提高学生的体育学习能力等方面存在许多问题。因此仅靠显性课程还不能圆满地实现体育课程目标,还需要体育隐性课程,隐性课程有许多显性课程所不具有的作用。体育隐性课程体现了

3、素质教育的本质内涵,具有素质教育的全体性、全面性、主体性的基本特征。由于隐性课程具有的两面性,我们必须在隐性课程的实施过程中对其进行有效的控制,使其达到素质教育的目标。1研究对象高校体育隐性课程在体育教学中的目标与控制。2研究目的通过研究体育隐性课程要达到的素质教育的目标和对体育隐性课程实施过程中的控制,发挥体育隐性课程的作用。3研究方法文献资料法:在论文的选题和进行中,阅读了大量相关文献资料,对本研究提供理论依据。4研究内容4.1体育隐性课程概述体育隐性课程是指受教育者通过学校体育环境,以间接、内隐的方式所获得的体育教育性经验的总和。它重视体育环境对学生的

4、潜在作用,主张利用环境中的各种体育教育因素开发学生的生理潜力与心理潜力,使学生在“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中获得潜移默化的陶冶与感染。11体育隐性课程是相对于体育显性课程而言的,二者既相互区别又相互交叉,密切联系在一起。体育隐性课程与显性课程比较,有许多独特之处。第一,隐性课程的影响具有弥散性和普遍性。隐性课程的影响可以说是无处不在,只要存在教育,就必然存在隐性课程的影响,因为每一个主题的心灵特性都是独异的,在同一个教育环境中,不同的主体会读解出不同的意义,而这些意义是超出教育者预测之外的。第二,隐性课程的影响具有持久性。许多隐性课程都是通过心理的无意识层面

5、对人产生影响的,像对情感态度的影响、对价值观念的影响、对性别角色的形成等,都是潜移默化的,这些影响一经确立,就持久地影响人的心理与行为,难以改变。第三,隐性课程的教育影响既可能是积极的,也可能是消极的。不论是知识的学习,还是情感、价值的陶冶,隐性课程对学习者的影响既可能是积极的,也可能是消极的。教育者的教育艺术集中体现在如何发挥隐性课程的积极教育影响和减少隐性课程的消极影响上。第四,隐性课程的内容既可能是学术性的,也可能是非学术性的。有些隐性课程是学术性的,如潜移默化地学会某种学术知识、学术观点、学术态度、学科探究方式等。也有些隐性课程是非学术性的,如隐含于

6、班级和学校结构、行为规范和规则、人际交往方式等方面的隐性课程影响。4.2体育隐性课程在教学中对学生的影响11隐性课程对于学生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不具有强迫性和被动性,学生可以在无意识状态下受到教育。所以,在强调以学生为本方面,隐性课程具有比显性课程更大的优势。4.2.1对于学生行为的影响。杜威认为学习是学生必须靠自己才能干的事情,虽然教师应该尽最大努力开发和释放学生的创造力、技能、智力和自律精神,但是我们还应特别关注学习的态度方面和社会环境方面。杜威把这些因素作为间接学习的一部分,并认为这种学习不能被放任自流。杜威认为许多教师只是重复教材而没有激发学生的学习

7、兴趣,没有培养学生自我成长和自我管理的技能和态度。体育显性课程主要向学生传递体育知识、技术、技能等理性文化,体育隐性课程能有效地调节与学习效果相关联的动机、兴趣、情感等心理活动,让学生获得关于体育态度、价值、规范等非理性文化,隐性课程的这些因素提供了教育的载体,在课堂和课堂以外的时空学生是否能培养出有利于自己成长的兴趣和态度是至关重要的,从而引导学生行为。114.2.2对于学生个性心理特征的影响。目前高校进行的教育活动是有计划地在教室中由教师使用教材展开的。但是,借助这种教育所传授的,不仅是清楚的体系化的知识和技术本身,还包括学生个性心理特征的修养和学习。体

8、育教师的道德品质和思想意识以及课内外的言行举止,教师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