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理探究教材 实施创意教学

合理探究教材 实施创意教学

ID:6070721

大小:29.0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01-02

合理探究教材 实施创意教学_第1页
合理探究教材 实施创意教学_第2页
合理探究教材 实施创意教学_第3页
合理探究教材 实施创意教学_第4页
合理探究教材 实施创意教学_第5页
资源描述:

《合理探究教材 实施创意教学》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合理探究教材实施创意教学  笔者就一些公开课的观察,发现有些执教老师为了上出新意,与众不同,往往会挖空心思地去改编教材,改换教法,借鉴别人的奇思妙想。可是往往事与愿违,本想出奇制胜,最后却弄巧成拙,那些自以为是的创意既达不成“四基”的目标,又不能促进“四能”的提升,整节课显得肤浅、浮躁、浮夸,看起来很热闹,实则能“沉到底”的东西很少。这样的公开课无疑是失败的。那么如何上出有新意的数学课呢?我以为还是要从研究教材、研究学生人手。其中对教材的理解把握尤为关键,因为教材是我们教学的纲、教学的本、教学的魂,教

2、材是编者在已经充分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基础上,对整个知识体系作出的划分和编写。我们不要试图去创造教材,因为我们没有时间、没有精力也没有能力去创造,唯有将编者的意图充分体现到我们的教学流程中去,围绕教材、吃透教材、用好教材才能省时、省力地上出真正有新意的数学课。下面就几次磨课的经历谈谈我的做法。[案例一]苏教版教材五年级下册《分数的基本性质》教材呈现:例2把一张正方形纸对折,涂色表示它的1/2。继续对折,每次找出一个和71/2相等的分数,并用等式表示出来。出现四幅卡通图,分别是1/2=2/4的两

3、种不同折法呈现,1/2=4/8的折法呈现,1/2=8/16的折法呈现。例2的编写意图指出:“例2承接例1,在对折正方形纸的活动中又得出一些与1/2大小相等的分数,分别写成等式1/2=2/4、1/2=4/8、1/2=8/16,再次让学生感受分子、分母不同的分数,大小可以相等。写出的三个等式,是研究分数基本性质的素材。”那么如何在体现教材意图的基础上组织好这部分教学,上出新意呢?我们需要明确三个问题:①教材就用一张正方形的纸去对折得出四个分子分母不一样的分数,为什么不用长方形纸或者几张正方形纸?②折法要不

4、要多样化?③如何突出分数的分子分母在改变而分数的大小可以相等这一特征?提出第一个问题是因为我在有些课上看到,为了体现开放性,老师为学生提供了长方形纸和正方形纸让学生自主选择。其实这种开放是无效的开放。例2的要求如此明确,这样做就是为了学生在分子分母的变化中感受到不变的分数值,一张纸一块涂色部分更能突出这一教学目的,更容易让学生发现到这一规律。7提出第二个问题是因为有的老师在把握住第一个问题的要点后,忽略了折法多样化。除了教材呈现的横竖对折、竖竖对折这两种折法,学生还可能出现对角对折的折法,无论怎么折,

5、始终让学生感受到的都是得到的分数不同,大小却可以完全相同。折法多样化不仅训练了学生思维和创新能力,更有利于学生感受不变与变的规律。明确了前两问,再来看第三个问题,就显而易见,那么教师如何在操作的过程中去引导,去捅破这层窗户纸呢?在学生操作演示的时候,一定要让学生根据分数的意义去口述操作后获得的分数,并在同一涂色部分标上得到的不同分数,教师还要适时提问将发现引向深入。①“为什么同一块涂色部分,刚才是1份,现在却是2份呢?”“因为刚才是平均分成两份,涂色部分表示其中的一份,现在是平均分成四份,涂色部分表示

6、其中的两份。”学生给出的回答体现出了分母的变化引发分子的变化,感受到了“变”的特征;②教师接着提问“观察1/2、2/4、4/8、8/16这4个分数你有什么发现?”生答“我发现这四个分数大小相等?”师:“你是怎么知道的?”“因为表示这四个分数的涂色部分是相同的。”这样的引导又让学生感受到了“不变”的特征。这两个层次的引导为进一步发现变化规律,归纳分数的基本性质做好了铺垫,埋下了伏笔。明确这三个问题,再去设计操作环节,就能充分体现教者对教材的理解和把握,与轻描淡写处理操作相比,这难道不是一种有“新意”的课

7、堂吗?[案例二]苏教版教材三年级下册《认识面积单位》7教材呈现:你知道课桌面的面积有多大吗?接着呈现两幅场景图,场景一,桌面平铺6本数学书,番茄回答“大约有6本书的封面这么大。”场景二,桌面平铺10个文具盒,辣椒回答“大约有10个文具盒盖的面这么大。”为了准确测量或计算面积的大小,要用同样大小的正方形的面积作为面积单位。例题创设的情境,给出的提示是非常有限的,但是有限的资源里却蕴含着许多发现的机会。1.教材首先提出问题“你知道课桌面的面积有多大吗”,意图何在?“你知道课桌面的面积有多大吗?”这样的问题

8、意图就在于引发学生的猜想,通过学生的回答让学生悟出要想描述一个物体表面的大小,需要借助“打比方”的方式,同时诱发要想比较准确地描述就需要借助一定的工具来测量。2.让学生自主选择工具来测量桌面的面积,是不是只能用教材呈现的两种工具,该如何表述?由于学生曾经用自制的纸条量过图形的面积,放手让学生去测量能激起他们的兴趣,自选工具不仅仅局限在书上的课本和文具盒这两种工具,因为测量的工具不是关键,这个步骤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在测量后能体悟到,由于各人选用的工具不同,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