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必修四第三单元单元说明.doc

高中语文必修四第三单元单元说明.doc

ID:60756357

大小:16.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20-12-13

高中语文必修四第三单元单元说明.doc_第1页
高中语文必修四第三单元单元说明.doc_第2页
高中语文必修四第三单元单元说明.doc_第3页
资源描述:

《高中语文必修四第三单元单元说明.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三单元(随笔、杂文)【课标分析】〈语文应用〉⒈学习杂文和随笔的相关知识,以及关于欣赏杂文的一般知识。⒉培养自己的议论能力,议论能力在日常生活中、工作中会常常用到,是每个人应该具备的技能。⒊学会在阅读过程中把握文章的思想内容和语言形式。⒋了解杂文、随笔的阅读方法和写作技巧。⒌学会分析文章中的关键性语句,达到全面把握文章的目的。〈语文审美〉⒈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品味文章的文学性、形象性,领悟其哲理美、语言美,培养语感,提高审美能力。⒉用自己的

2、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去感知课文,实现其潜移默化、熏陶感染、水到渠成。⒊品味随笔与一般性散文的区别,它除了抒情和叙事外,还有大量的说理成分,在这一点上,随笔与杂文更为接近。〈语文研究〉⒈鲁迅的杂文在写法上如何体现“以小见大,就近取譬”的写作特色的?现实生活中我们怎样才算“拿来”?⒉弗洛姆认为,成熟的人不依赖父母提供的世界,而是自己心中拥有父母的两个世界。想想你怎样努力在心中拥有这两个世界。⒊联系对生命、生活的认识,谈谈《短文三篇》中的三篇短文分别给你的启示。【教材分析】本单元有三篇文章,杂文一篇、随笔两篇。《拿来主义》是一篇杂文,是一种文艺

3、性的社会评论文章,有着丰富的文学性和形象性。其余两篇是随笔,与散文的特点相似,但更注重于说理。《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主要写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的性质和发展变化。《短文三篇》节选了蒙田、帕斯卡尔、福尔格姆等作家对人、社会等方面的理解。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本单元是杂文、随笔单元,从应用的角度说,都是议论文。所以,学习本单元,可以培养学生的议论能力。议论能力在日常生活中、工作中时常常用得到的。从审美的角度说,这些课文都具有文学性、

4、形象性,都具有哲理美、语言美,可以借此培养学生的美感,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从探究的角度说,这些课文阐述的社会、人生问题都是与学生密切相关的问题,值得学生与课文作者对话、沟通,去分析、评判这些问题。【教法分析】在教学中,要突出过程和方法。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掌握应用、审美和探究的方法,养成应用、审美和探究的良好习惯。在重视过程和方法的同时,挑起两头:一头是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一头是知识和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一头是知识和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就寓于教学过程中,潜移默化、熏陶感染,水到渠成地达到目的。至于知识和能力,只要突出了过程和

5、方法,学生的语文能力就能够提高和丰富。【课时安排】⒈《拿来主义》2课时⒉《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1课时⒊《短文三篇》1课时第一单元(1——6课)一、填空题1、土壤是人类赖以生存的(重要资源)2、土壤是植物的(家)3、植物大多是由(种子)发育来的4、种子内有(胚根)和(胚芽)。(胚根)会长成植物的根,(胚芽)会长成植物的茎和叶5、植物的根向有水的方向生长的特性,称为植物的(向水性)6、植物的茎在生长过程中具有向(光)生长的特性二、判断题(将你认为对的画√错的画×)1、死亡的生物腐烂后会变成腐殖质(√)2、土壤中只有空气没有水(×)3、一粒种

6、子发芽才能长成一株植物(√)4、植物的根只向有肥的方向生长,不向有水的方向生长(×)5、植物是靠根来“喝水,靠身体内的导管运送水分(√)6、人们常说,大地是植物的母亲(√)7、没有一定的温度,种子也不会发芽(√)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8、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现在有许多植物都可以进行无土栽培(√)三、问答题1、土壤里主要有哪些成分?(有沙、黏土、空气、水分、腐殖质矿物质等)2、种子的身体一般分为哪几部分?(种皮、子叶、胚根、胚

7、芽)3、种子发芽一般需要哪些条件?(空气、水分和一定的温度)4、植物的根的生长有什么特点?(根向有水和有肥的方向生长)5、向阳处和背阴处的植物的生长有什么不同?(向阳处的植物长得高大茂盛,背阴处的植物长得矮小稀疏)6、植物是怎样“喝水”的?(植物是靠根来吸收水分“喝水”的)7、根吸收的水分在植物的“身体”里是怎样输送的?(靠体内的导管来运输水分的)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