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房宫赋》导学案及答案.docx

《阿房宫赋》导学案及答案.docx

ID:60780987

大小:29.24 KB

页数:8页

时间:2020-12-18

《阿房宫赋》导学案及答案.docx_第1页
《阿房宫赋》导学案及答案.docx_第2页
《阿房宫赋》导学案及答案.docx_第3页
《阿房宫赋》导学案及答案.docx_第4页
《阿房宫赋》导学案及答案.docx_第5页
资源描述:

《《阿房宫赋》导学案及答案.docx》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阿房宫赋》导学案学习目标1、理解并积累常见文言词语的含义和作用,掌握“一”“爱”“取”“毕”“辞”“独”“族”“焉”“而”“夫”等实词和虚词的多种用法,培养朗读、背诵的能力。2、学习本文善于从多种角度,具体、生动、细致地描写艺术形象,并在此基础上议论的写作特色。体会本篇的铺排手法,感受课文形象生动的比喻、丰富瑰丽的想像、大胆奇特的夸张特点。3、通过作者对秦亡原因的阐释,了解本文作者借古讽今、讽时刺世的写作目的,认识封建统治者骄奢淫逸、横征暴敛、不顾人民死活、必然导致覆亡的道理。预习案一、知识链接1、作者:杜牧(8

2、03-852年),字牧之,晚年居住在长安城南的樊川别墅,后人称他“樊川先生”、“杜樊川”。杜牧工诗、赋、文、辞,而以诗歌创作成就最大,在晚唐诗坛独树一帜,是晚唐著名作家。他的诗意境清新,风格豪健俊爽,在晚唐轻浮艳丽的文坛上独树一帜。后人因称他为“小杜”,以继杜甫;又因和李商隐齐名,被称为“小李杜”。他的散文以议论见长,气势纵横,敢于论列军国大事,指陈时弊,具有较强的现实性,继承了韩、柳派古文家的优良传统。他的古文颇多针贬时事的作品,他对“赋”这种文体的发展,也有着卓越的贡献。唐宋古文运动兴起,一些文人用古文的写作方

3、法作赋,使之由骈骊趋向散文化,称为“文赋”以区别于六朝的“骈赋”和唐代用来科考取士的“律赋”。杜牧的这篇《阿房宫赋》就是这样的作品之一,历来被人们视为“文赋”的初期典范之作。有《樊川文集》二十卷传世。2、阿房宫:早在兼并六国的过程中,秦始皇在攻灭一国之后,即令绘制该国宫殿的图样,在咸阳北阪及泾水、渭水流域,逐一仿照修建了各国宫殿。全国统一后,他又进一步加以扩建,形成了规模宏大的宫殿群。但他并不以此为满足,从公元212年(秦始皇三十五年),一座规模更为宏伟的朝宫在渭南破土动工了。动工不到两年,秦始皇死,秦二世胡亥继续

4、修建,远末完成,即于公元前206年被项羽烧毁。完成的这一部分,就是被历代文人墨客所倾倒的阿房宫。它又名阿城,只是朝宫的前殿,因其地地名为“阿房村”,所以后人以“阿房宫”称之。这座宫殿规制极为宏大:东西宽五百步,南北长五十丈,其上可坐万人,其下可以竖立五丈的大旗。据《三辅黄图》:“始皇广其宫,规恢三百余里。”它和已建成的其他离宫别馆,楼堂亭阁,弥山跨谷,逶迤相属,工程之浩大,可谓前无古人。而仅仅六年之后,随着不可一世的秦帝国的破灭,壮阔恢宏的阿房宫也被焚毁,从此,阿房宫的兴灭就同秦王朝的兴亡联系在一起,成为人们议论的

5、话题。诗人杜牧也加入到这一传统的议论中来,《阿房宫赋》便是他的一篇“发言”。3、赋:在古典文学中,诗、词、歌、赋并称。赋是由《诗经》《楚辞》发展而来,前者是赋的远源,后者是赋的近源。赋大体上经历了骚赋、汉赋、骈赋、律赋、文赋等几个发展阶段。在晚唐时的古文运动的影响下,赋又发展为“文赋”,它句式参差,押韵比较随便,重视清新流畅,杜牧的《阿房宫赋》就是一篇文赋。至于赋的作用,班固说:“或以抒下怀而通讽喻,或以宣上德而尽忠孝。”也就是说,赋的作用是用来表达人民的愿望,讽喻政宁。在特点上,刘勰说过:“赋,铺采文也。”借景抒

6、情,铺叙风物,极尽铺陈夸张之能事,托物言志,卒章显志,以寄讽喻之意是它的写作特点。杜牧的《阿房宫赋》是在《史记》记载的基础上通过想象写成的。作“赋”时他仅23岁,作“赋”的目的是借秦亡的教训来规谏唐敬宗。敬宗李湛16岁时继位为君,一为君就大兴土木,游宴无度,不视朝政,沉溺声色,在位3年就被宦官杀害,可见这篇“赋”在当时是很有现实意义的。二、自主学习。自读课文,完成下列习题。1、给加点的字注音。①缦回(  )  ②不霁何虹(  )③尽态极妍(  )④鼎铛玉石(  )⑤金块珠砾(  )⑥横槛(  )⑦逦迤(  )⑧锱铢

7、(  )⑨架梁之椽(  )2、解释重点词语。(1)六王毕,四海一()(2)盘盘焉,囷囷焉()(3)不霁何虹()(4)绿云扰扰,梳晓鬟也()(5)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6)而气候不齐()(7)杳不知其所之也()(8)雷霆乍惊()(9)一人之心,万人之心()(10)秦爱纷奢()(11)人亦念其家()(12)奈何取之尽锱铢()(13)多于南亩之农夫()(14)瓦缝参差,多于周身之帛缕()(15)戍卒叫,函谷举()(16)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17)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18)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

8、君。()(19)谁得而族灭()(20)秦人不暇自哀()(21)后人哀之而不鉴之()(22)廊腰缦回()3、词类活用。(1)六王毕,四海一()(2)骊山北构而西折:()(3)蜂房水涡:()(4)未云何龙:()(5)不霁何虹:()(6)辇来于秦()(7)朝歌夜弦()(8)鼎铛玉石()(9)金块珠砾()(10)歌台暖响()(11)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齐楚之精英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