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浮力复习课教案知识分享.doc

第十章浮力复习课教案知识分享.doc

ID:60782970

大小:38.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20-12-18

第十章浮力复习课教案知识分享.doc_第1页
第十章浮力复习课教案知识分享.doc_第2页
第十章浮力复习课教案知识分享.doc_第3页
资源描述:

《第十章浮力复习课教案知识分享.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精品好文档,推荐学习交流课题浮力复习课课时1第1课时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进一步了解浮力的现象,加深对阿基米德原理的理解;知道物体的浮沉条件和浮力的应用。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了解浮力的产生。通过收集,交流关于浮力应用的资料,了解浮力应用的社会价值。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乐于探索生活中物理知识的兴趣,养成协作、探究问题的意识,初步认识科学技术对社会发展的影响。重点对阿基米德原理的理解,浮力在生活中的应用难点1.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其应用2.浮力的计算学生分析学生的分析能力和计算能力都不是很强,难度较大。教学方法“引、研、结

2、、用”教学法学习环节复习内容二次备课一、构建知识网络学生按照下表所列顺序,回忆所学知识,填写相关内容,形成本单元知识网络。(学习要求:请自主完成,并提出你认为还应补充的内容以及你还有哪些疑问,请把这些内容记录下来,之后在课堂上进行小组内交流)1、定义:;方向:;①压力差法:;②称重法:;③原理法:;④平衡法:;2、大小浮力3、浮力大小与有关①F浮G物ρ物ρ液上浮②F浮G物ρ物ρ液下沉③F浮G物ρ物ρ液悬浮④F浮G物ρ物ρ液漂浮4、浮沉条件①密度计:测仪器;原理:浮在液面物体,浮力等于重力②轮船:原理:排水量③潜水艇:原理

3、:④气球和飞艇:原理5、应用二、重点知识及应用1.关于浮力的影响因素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物体浸没在液体中越深,受到的浮力越大B.密度较大的物体在液体中受到的浮力大C.重的物体受到的浮力大D.同体积的铁块和木块浸没在水中受到的浮力一样大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谢谢3精品好文档,推荐学习交流2.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应用将体积是50cm3,质量是45g的物体,缓缓放入装满水的烧杯中,物体静止后,溢出水的质量是g,将其缓慢放入装满酒精的烧杯中,溢出酒精的质量是g.(g=10N/kg)3.浮力的计算方法:(1)压力

4、差法:F浮=_____________一物体浸没在水中,上表面受到水的压力为10N,下表面受到水的压力为15N,则物体受到的浮力为N(2)称重法::F浮=__________在空气中用弹簧测力计测得某石块重5N,浸没在水中后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2N,求石块受到的浮力和石块的密度(g=10N/kg)(3)原理法:F浮=______=_____________在一个装满水的容器中,放入一个质量为20g的物体,从容器中溢出15g水,则该物体受到的浮力为N,物体的体积是.(g=10N/kg)(4)平衡法:当物体悬浮或漂浮时,F浮=

5、__________①把质量为250g,体积为300cm3的金属球放入水中,静止时它受到的浮力为.(g=10N/kg)②将密度为0.6×103kg/m3、体积为200cm3的木块放入某液体中,木块有1/3的体积露出液面(g=10N/kg),求木块受到的浮力和液体的密度复习内容总结强化结引导学生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反思及适当的思想教育学生反思本节课学到了什么?拓展延伸用针对学生的疑难问题,进行解答回答问题板书设计第十章浮力复习课一、知识回顾:浮力的大小、方向、产生的原因及浮力的应用二、知识应用:习题课后反思仅供学习与交流,如

6、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谢谢3精品好文档,推荐学习交流初中语文中的古诗词教学初探  摘要:中华文化有上下五千年的历史,有非常丰厚的文化底蕴,而古代诗词就是其中最为重要的历史文化,可以说古代诗词是我国古代艺术的最高境界。现如今,我国更是从小学阶段就开始学习古诗词,在初中教材中古诗词更是占有了非常大的比例,对诗词的教学能够引发学生对中国文学的热爱之情,还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传统的教学方法根深蒂固,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初中语文教学的发展。在本文中,笔者将基于实际的教学经验,尝试性提出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的方式与途径。    

7、我国历史文化悠久,所涉及的范围比较广,而古诗词是古代文化的代表,是古代文化传播的载体。但是由于古诗词的出世距离现今比较久远,很多时候学生们理解不了其中的内涵,给老师的教学带来了很多的困难。而一般的古诗词教材内容都要求学生必须背诵,这个时候就需要教师进行适当的引导,让学生体会到作者的心情以及诗词创造背景。现今在新课改的不断进行下,我们的初中语文教师该如何更好的落实古诗词的教学呢?笔者以下做简要的陈述。    一、初中语文中古诗词教学的意义    (一)古诗词的创作手法为学生写作提供借鉴  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

8、删除谢谢3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