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叶·母亲》说课稿.docx

《荷叶·母亲》说课稿.docx

ID:60788047

大小:18.77 KB

页数:7页

时间:2020-12-18

《荷叶·母亲》说课稿.docx_第1页
《荷叶·母亲》说课稿.docx_第2页
《荷叶·母亲》说课稿.docx_第3页
《荷叶·母亲》说课稿.docx_第4页
《荷叶·母亲》说课稿.docx_第5页
资源描述:

《《荷叶·母亲》说课稿.docx》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荷叶·母亲》说课稿一、说教材《荷叶·母亲》是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七课中的第二篇散文诗。《荷叶母亲》是冰心一篇很典型的以母爱为主题的文章,文章借景写人,以花喻人,赞颂母亲的爱,母女的情。七年级的学生对散文诗的了解还不是很多,虽然能流利地朗读课文,但是感情运用不准,有分析简单文章的能力但不能做到自主学习,所以我将我的教学设计如下:二、教学目标(新课标要求全面提高中学生的语文素养,提高中学生的文化品味。并且这一阶段的学生教学情况有限,所以我将我的教学目标设计如下:)知识与能力目标:1、指导学生把握诗歌的感情基调。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培养鉴赏诗歌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学习诗歌借物喻人、托物抒情的写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体验人间真情,受到美的熏陶。2、体会诗歌中浓浓的母子情。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由于本课单元目标要求重视朗读,把握文章感情基调,在整体感知全文内容的基础上,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所以我将本课的教学重点设置为)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培养鉴赏诗歌的能力。2、体会诗歌中浓浓的母子情。教学难点:(由于这一阶段的学生文学素养有待提高,把握诗歌深层意蕴的能力较弱,所以我将本课的教学难点设置为:)1、深层品位诗歌语言,体会字里行间所蕴涵的思想感情。2、学习诗歌借物喻人、托物抒情的写法。四、教法(教

3、学不仅仅是一门科学,更是一门艺术,选择最适合的教学方法,能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让课堂呈现一种自主合作探究的气氛,促进学生的发展,因此本课我采用了点拨法、自主合作探究法等教法)点拨法:课堂教学中的点拨,被喻为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创造能力,使学生获得正确学习方法的“点金之道”。自主合作探究法:利用自主合作探究法,造成思辩的课堂气氛,让学生在合作与讨论中理解课文的中心,深入作者的思想境地。五、说学法(初中生学习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注意学生学习方法的渗透与引导,使学生学习上有方向、有方法,因此学法上我引导学生采用圈点勾画法、朗读法和自主合作探究法。)圈点勾

4、画法:学生学习过程中难免遇到生字难词和精彩的句子,这都需要学生圈点勾画出来,反复朗读,从而深入地领会作者的创作意图。朗读法:教学千法,朗读为本。学生对课文的感知大部分是通过读来完成的。六、教学过程(为了更好地突破我的教学重点,化解我的教学难点,把教学目标落到实处,我设置了以下教学过程。我将用一个课时完成我的教学)(一)新课导出(2分钟)(在这一环节我将利用多媒体导入新课,播放侃侃的歌《母亲》,由此激发学生情感,渲染气氛,具体导入语如下)师:很明显这首歌的主题是什么啊?对啦,是母爱。母爱是文学作品永恒的主题,七年级名著导读推荐的冰心诗集《繁星》《春水》中许多作

5、品都表现了对“母爱”的歌颂。今天,我们将一起走进她的《荷叶 母亲》,感受母爱的伟大。(二)作家作品简介(2分钟)(了解作者的简介有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所以我将从作者生平、代表作品等几方面对作家进行简单的介绍。)具体简介如下:冰心(1900~1999),原名谢婉莹,福建长乐人,现代散文家、诗人、儿童文学家,诗歌代表作《繁星》、《春水》等。散文集《寄小读者》。冰心的创作内容大致包括:母爱、童真、自然三个方面。以宣扬“爱的哲学 ”著称,而母爱,就是“爱的哲学”的根本出发点。(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9分钟)(在这一教学环节,我将采用圈点勾画法、朗读法引导学生对

6、课文有一个初步的整体感知)1、教学千法,朗读为本,首先让学生齐读课文,同时要求学生感受诗歌的韵律,圈画出本课中生疏的字词。2、接着让学生默读课文,借助工具书学习本课生字词,提示学生也可以对照注解或者同桌间讨论,以此突破本课生字词字音、字形、字意的问题。生字词:并蒂、菡萏(hàndàn)、徘徊(páihuái)、欹(qī)、遮拦3、为了加深学生对课文的感知,能够更加流畅地朗读本课,我会让学生分组朗读,再次感受诗情。读完全文,我会问学生究竟是重在写荷叶,还是母亲?表达了什么感情?初步感受诗人情感。明确:重在写母亲,表达了诗人对母亲的爱。(四)精读课文,分析内容。

7、(11分钟)(学生对课文有了初步的整体认识后,我将围绕主问题“诗人的心绪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设计以下问题,同时采用朗读法、自主合作探究法、点拨法以突破我的第一个教学重点和化解我的第一个教学难点。)1、学生默读课文,要求学生找出表现诗人心绪变化的词语或者句子。明确:烦闷、仍是不适意、不宁的心绪散尽了、我心中深深地受了感动。2、接着让学生思考作者的心绪发生变化的原因。在这个环节我将采用自主合作探究法设计相应问题,逐层分析原因,培养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同时采用朗读法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相应自然段,深入品位诗歌语言,体会字里行间所蕴涵的思想感情。具体问题和要求如下:

8、3、向学生提问:为什么诗人会觉得烦闷(第四段)?为什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