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记月相变化规律教学提纲.doc

巧记月相变化规律教学提纲.doc

ID:60794800

大小:64.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20-12-19

巧记月相变化规律教学提纲.doc_第1页
巧记月相变化规律教学提纲.doc_第2页
巧记月相变化规律教学提纲.doc_第3页
巧记月相变化规律教学提纲.doc_第4页
资源描述:

《巧记月相变化规律教学提纲.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精品好文档,推荐学习交流巧记月相变化规律由于太阳、地球、月球三者的相对位置不断变化,从而产生不同的月相,下面介绍一种巧记月相变化规律的方法,如图:图中心是地球,以北极点为中心,自转方向为逆时针,阴影部分为夜半球。内圈为月球所处的位置,外圈为月相,右边为太阳光照射的位置。首先根据地球自转方向,判断出地球上A、B、C、D四点时间,A点即将进入白天,为清晨,B点为正午,C点即将进入黑夜,为黄昏,D点为半夜。一、判断月出月落时间对新月而言,图中地球只有右半边才能看到,顺着地球自转方向,即由A—C的范围,A点正是新月月出

2、时间—清晨,C点正是新月月落时间—黄昏,与太阳出没时间相比是同升同落;依此类推,对上弦月而言,图中地球只有上半部才能看到,顺着地球自转方向,即由B—D得出上弦月月出时间是B点—正午,月落时间是D点—半夜,与太阳出没相比是迟升后落;对满月而言,图中地球只有左半边才能看见,顺着地球自转方向,即由C—A得出满月月出时间为C点—黄昏,月落时间是A点—清晨,与太阳出没相比是此升彼落;对下弦月而言,图中地球只有下半边才能看见,顺着地球自转方向,即由D—B得出下弦月月出时间为D点—半夜,月落时间为B点—正午,与太阳出没相比是

3、早升先落。月相新月上弦月满月下弦月月出清晨正午黄昏半夜月落黄昏半夜清晨正午与太阳出没相比同升同落迟升后落此升彼落早升先落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谢谢4精品好文档,推荐学习交流二、判断夜晚见月时间白天由于太阳光强烈,月相一般是看不见的,只有等到太阳下山之后才能看见月相,再根据月相出落时间判断出夜晚见月时间。1、新月是清晨月出,黄昏月落,只在白天出现,所以彻夜不见;2、上弦月是正午月出,半夜月落,从正午—黄昏由于在白天,看不到月相,只有从黄昏—半夜才能看见,所以上弦月是上半夜可见;3、满月是黄昏月出,

4、清晨月落,出现时间全部在夜晚,所以满月是通宵可见;4、下弦月是半夜月出,正午月落,从半夜—清晨可以看见,而从清晨—正午是在白天,看不到月相,所以下弦月是下半夜可见。月相新月上弦月满月下弦月夜晚见月时间彻夜不见上半夜可见通宵可见下半夜可见三、判断夜晚月相出现的方位从地球上看,月相也是从东边升起,西边落下,前一半时间月相出现在东半天,后一半时间月相出现在西半天,根据月相出落时间及夜晚见月时间即可判断出月相出现的方位。1、新月是彻夜不见,不存在月相存在方位;2、上弦月是正午月出,半夜月落,前一半时间从正午—黄昏是在白

5、天,看不到月相,后一半时间从黄昏—半夜(上半夜)上弦月出现在西半天,黄昏时正好在上中天;3、满月是黄昏月出,清晨月落,前一半时间从黄昏—半夜(上半夜)满月出现在东半天,后一半时间从半夜—清晨(下半夜)满月出现在西半天,半夜时正好在上中天;4、下弦月是半夜月出,正午月落,前一半时间从半夜—清晨(下半夜)下弦月出现在东半天,后一半时间从清晨—正午是在白天,看不到月相,清晨时正好在上中天。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谢谢4精品好文档,推荐学习交流月相新月上弦月满月下弦月出现方位/上半夜在西半天黄昏在上中天上

6、半夜在东半天下半夜在西半天半夜在上中天下半夜在东半天清晨在上中天四、判断上弦月、下弦月亮面朝向由于月球本身不透明、不发光,只能反射太阳光,所以月相亮面应该朝向太阳,太阳黄昏从西边落下,清晨从东边升起,上半夜时太阳在西边,下半夜时太阳在东边,只要根据月相出现时太阳所处的方位,就可以判断亮面朝向。1、上弦月出现在上半夜,此时太阳在西边,所以上弦月亮面朝西;2、下弦月出现在下半夜,此时太阳在东边,所以下弦月亮面朝东;3、新月夜晚看不见,不存在亮面朝向问题;4、满月在夜晚是一圆盘,也不存在亮面朝向问题。月相新月上弦月满

7、月下弦月亮面朝向/朝西/朝东最后,还可以通过“上上西西”、“下下东东”来记忆,即“上弦月出现在上半夜的西半天,亮面朝西”、“下弦月出现在下半夜的东半天,亮面朝东”。 上海中心大厦塔楼结构设计丁洁民,巢斯,赵昕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上海市四平路1239号目录上海中心大厦塔楼结构设计1摘要21工程概况32结构体系43主要分析结果63.1结构动力特性63.2地震作用分析结果6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谢谢4精品好文档,推荐学习交流3.3风荷载分析结果74关键设计问题84.1巨柱受力性态分

8、析及设计84.2组合钢板剪力墙设计114.3基于性能的抗震设计124.4风工程研究134.5结构控制134.6弹塑性动力分析144.7考虑施工过程的非荷载效应分析154.8抗连续倒塌分析165结论176参考文献18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谢谢4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