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人教版中考语文句式变换含答案(Word版).docx

部编人教版中考语文句式变换含答案(Word版).docx

ID:60816175

大小:56.68 KB

页数:16页

时间:2020-12-20

部编人教版中考语文句式变换含答案(Word版).docx_第1页
部编人教版中考语文句式变换含答案(Word版).docx_第2页
部编人教版中考语文句式变换含答案(Word版).docx_第3页
部编人教版中考语文句式变换含答案(Word版).docx_第4页
部编人教版中考语文句式变换含答案(Word版).docx_第5页
资源描述:

《部编人教版中考语文句式变换含答案(Word版).docx》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一、中考语文专项练习:句式变换1.下面几种句式的变化形式是你熟悉的,请照样子把句子换个说法,使句意不变。①例:气候变化无常,人们怎么能不感冒呢?气候变化无常,人们会感冒。面对任何灾难,中华民族难道会望而却步吗?②例:王宁说:“我要像李刚那样关心集体。”王宁说,他要像李刚那样关心集体。烈士的母亲说:“我的儿子是潜艇兵,为祖国牺牲光荣,我不能对组织提出任何要求。”【答案】①面对任何灾难,中华民族不会望而却步。②烈士的母亲说,她的儿子是潜艇兵,为祖国而牺牲光荣,她不能对组织提出任何要求。【解析】【分析】①句式反问句,可以改为陈述句。注意意思不能变。②可以改为“转述句”。“转述句”就是把别

2、人说的话转达出来。标点符号的改变:直述句改为转述句,冒号要改为逗号,双引号要去掉,再加上句号,并改成第三人称的说法;“转述句”改“直述句”,要加上冒号和引号,再加上句号,就是从第三人称转化为第一人称。故答案为:①面对任何灾难,中华民族不会望而却步。②烈士的母亲说,她的儿子是潜艇兵,为祖国而牺牲光荣,她不能对组织提出任何要求。【点评】本题考查了句子的改写,改写句子,侧重于改变原句的形式。句式的改变或要求的其他形式的改变。做此题时一定要掌握方法,保持句子的意思不变。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生活是一本书,在shè世未深时,我们都是这本书的读者;而经过了风雨,融入了红尘,我们又变成书

3、中的主角,在各自演译着精彩。不要抱怨生活给予了太多的磨难,不要抱怨生活中有太多的曲折。磨难和挫折其实是人生的酿造过程,幸福就是那坛陈年老酒,细品慢zā,定会品出香醇甜美。少点怨艾,多点微笑。微笑着,唱响欢乐的歌谣,去面对挫折,去品味孤独,去战胜忧伤。(1)根据拼音写出汉字,给划线的字注音。shèzā________________世未深细品慢________怨艾(2)文段中有错别字的一个词语是“________”这个词语的正确写法是“________”。(3)“香醇甜美”中的“醇”的意思是________。(4)将画线的句子改写成一个单句。(要求:符合语境,不改变句子原意)【答案】

4、(1)涉;咂;yì(2)演译;演绎(3)酒味浓厚(4)不要抱怨生活给予了太多的磨难和曲折【解析】【分析】(1)考查字音字形。(2)考查词语的正确书写。(3)考查词语的含义。要做到正确地读写词语,应注意从汉字的音、形、义三方面入手,读准字音,辨明字形,弄清字义。(4)考查句式的变换。注意句子间的逻辑关系。把两个分句合并成一个并列关系的句子即可。故答案为:(1)涉;咂;yì(2)演译演绎(3)不要抱怨生活给予了太多的磨难和曲折【点评】注意积累字词。正确识记字音字形,注意结合课下注释,联系生活实际,能够举一反三。并且在积累的过程中,要做到准确无误。注意各种句式的特点和复句的逻辑关系。八、

5、语段阅读(共4题;共38分)3.阅读语段,按要求完成下面各题。①所谓“工匠精神”,就是一种坚持,是对精益求精的不懈追求就是一种专注,是对不求名利的全心投入。②中国自古就不乏鲁班、李春这样的能工巧匠,他们用无与伦比的技艺,彰显着“工匠精神”的魅力。③这种历经千年踌就的精神早已成为一种情怀、一份责任。④我们年轻一代,应把这种精神传承下去。(1)给①句中横线选择正确的标点符号()A.;B.,C.—D.?(2)写出②句中划线词语在句中的意思。(3)③句中有一处错别字,应改为“________”。(4)请将第④句改为疑问句。【答案】(1)A(2)这里指他们的技艺没有什么能与之相比(3)铸(4

6、)我们年轻一代,难道不应把这种精神传承下去吗?或我们年轻一代,不应把这种精神传承下去吗?【解析】【分析】(1)考查标点符号的使用。第①句,是由两个分句组成的,因此横线处应使用分号。故选A。(2)考查词语的解释。无与伦比,意思是事物非常完美,没有能够与它相比的同类的东西。(3)“踌”是个错字,“铸就”意思是指把熔化的金属倒入特制的模子里,也指塑造人的性格或脾气,多指有益的性格或脾气。(4)“我们年轻一代,应把这种精神传承下去。”是陈述句,要求改为疑问句,即改成反问句,可用“难道不”的标志性词语来造句。如:我们年轻一代,难道不应把这种精神传承下去吗?故答案为:⑴A⑵这里指他们的技艺没有

7、什么能与之相比⑶铸⑷我们年轻一代,难道不应把这种精神传承下去吗?或我们年轻一代,不应把这种精神传承下去吗?【点】⑴本考学生点符号的理解和运用,注意要首先通提供各句,明确句意,掌握气,揣所用点是否正确。⑵本考的理解,注意合境和原。⑶本考同音字字形的辨析,注意合境明确字字形,辨析同音字字形的区。⑷本考句式的。要求句意不,所以可以把述句成反句。4.下面是摘自网的一段文字,根据要求完成目。杜甫是家家都知道的圣,近日来却有两百余幅关于他的涂片在微博上。在些文本插的“再作”中,杜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