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归鹿门歌教案[1].docx

夜归鹿门歌教案[1].docx

ID:60820810

大小:126.88 KB

页数:13页

时间:2020-12-20

夜归鹿门歌教案[1].docx_第1页
夜归鹿门歌教案[1].docx_第2页
夜归鹿门歌教案[1].docx_第3页
夜归鹿门歌教案[1].docx_第4页
夜归鹿门歌教案[1].docx_第5页
资源描述:

《夜归鹿门歌教案[1].docx》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置身诗境缘景明情——中国古代诗歌鉴赏方法指导【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习“置身诗境、缘景明情”诗歌鉴赏的方法,抓住意象,发挥想像,品味诗歌意境,领会作者在诗歌中寄寓的思想情感。2、方法与过程:引导学生根据诗歌中意象的特点以及情景之间的关系,采取鉴赏方法与流程探究诗歌意境,学会运用“置身诗境”和“缘景明情”的鉴赏方法。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体味诗歌的意境感受诗人在诗歌中寄寓的思想感情。【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置身诗境、缘景明情”诗歌鉴赏的方法,抓住诗歌意象,想像诗歌意境,分析诗歌思想情感。【教学难点】找准诗歌意象,体会诗人要表达的意境。【主要教学

2、方法】多媒体教学、引导分析法、朗读法、自主学习法、小组讨论法【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导入:在第一单元中我们学习了“以意逆志,知人论世”这一鉴赏诗歌的方法,可以说我们已经掌握了打开鉴赏古代诗歌的一扇大门;而在本节课,我们将打开另一扇大门:学习另外一种诗歌鉴赏的方法——“置身诗境,缘景明情”。一、检查预习概念解读:什么是“置身诗境,缘景明情”?明确:1、置身诗境:通过反复诵读,置身诗境,借助联想和想象,将作者所描绘的意象和画面一一再现到自己的脑海中,得到审美的享受。2、缘景明情:根据作品中意象自身的特点、组合方式,以及情景之间的关系,采取相应的欣赏

3、方法,体会独特的意境。二、教师引导鉴赏实例枫桥夜泊(张继)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1、吟诵感悟2、把握意象:月(月落,暗示时间已过夜半)、乌(乌啼,凄清,使人心伤)、霜(凄冷,暗示已是深秋)、江枫、渔火(对愁眠,愁思缠绕,不能成眠,实际是舟中人)、寒山寺、钟声(由远到近,打破夜的沉寂)、客船(实为舟中之人钟声传到舟中,让羁旅之人心烦意乱,凸显主题)。3、想象与联想4、品味意境、把握诗情:首先描述画面。其次把握意境。明确:描绘了一幅秋夜寒江图:秋天的夜晚,月亮落下,乌鸦啼叫,秋霜满天,枫树与渔火映衬着独自愁眠的诗

4、人;远处山寺传来的钟声让孤寂的诗人心烦意乱。营造出一种凄凉、孤寂的意境,渲染了诗人内心的“愁”------羁旅之愁三、方法总结:吟诵感悟—把握意象—发挥想象与联想—品味意境、把握诗情四、自主赏析合作发言(海南、宁夏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相应题目。题李世南画扇①蔡肇②野水潺潺平落涧,秋风瑟瑟细吹林。逢人抱瓮知村近③,隔坞闻钟觉寺深④。[注]①李世南:北宋著名画家,擅画山水。②蔡肇(?—1119):字天启,丹阳(今属江苏)人。曾任吏部员外郎、中书舍人等职。③瓮:这里指水瓮。④坞:[wù]地势周围高而中央的地方。这里指山坞。请简单描述一下李世南画的扇面

5、中应有的景物。这样一幅画面呈现出什么样的气氛?【参考答案】画面大概是:有条小溪从两山之间流出,树林里秋风萧瑟树叶飘落,一个人抱着瓮在路上(或在溪边),山谷那边隐约露出寺庙。这画面呈现出的是乡村野外恬静、安详的气氛。五、教师点评赏析情况六、作业布置:1、复习本节课内容,特别留心鉴赏方法的实践性流程。2、运用“置身诗境,缘景明情”鉴赏方法自主赏析《春江花月夜》。《春江花月夜》教学目标:1、赏析本诗的景、情、理,提高鉴赏诗歌的能力2、提高学生联想和想象能力,进入诗歌意境3、培养学生在诵读中感受诗歌的能力,并背诵诗歌。教学重点:展开联想和想象,进入诗歌意境领

6、会诗中景与情的关系,了解诗歌常见题型。教学难点:景、情、理如何有机地融合的。理解诗人的哲理思考一、导语设计(教师导入)自古以来,月亮一直是文人墨客笔下所吟咏的对象,是个永恒的主题,其中倾注了他们的爱恨情愁,寄托了他们的悲欢离合,展示了他们的人生坎坷历程。在人才辈出、群星璀璨的唐代诗坛,就有这样一位诗人,因为一轮明月而成就了诗坛的千秋美名,这位诗人就是初、盛唐之交的张若虚,这首诗便是千百年来无数人为之迷恋、为之倾倒的《春江花月夜》。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去领略张若虚笔下那轮明月的光华吧。二、作家作品张若虚(约660-约720),扬州人,唐代诗人。曾以“文词

7、俊秀”而名显长安,与贺知章、包融、张旭并称“吴中四士”。《春江花月夜》一千多年来为世人所倾倒,荣膺“孤篇压全唐”、“盛唐第一诗”、“春风第一花”、“孤篇横绝,竟为大家”等赞誉。被闻一多先生誉为“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三、整体感知1、播放配乐朗诵课件,进入诗歌意境。2、评点提示:在那样一个美好的夜晚,诗人伫立江边,欣赏无边的美景。随着时间的推移,诗人的内心波澜起伏,一会儿思索月亮的形成、人类的起源等高深的哲学问题,一会儿又联想到游子和思妇相思相爱的情形。可谓“思接千载,视通万里”。3、提问:想一想,你觉得如何划分层次更符合诗人的思路。(学生讨论,自

8、主回答)(一)(1-16)由春、江、花、月、夜美景的描绘,引发出对宇宙人生的哲理思考。(二)(17-36)抒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